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08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该承载箱盖包括安装盖板、左侧承载箱、右侧承载箱、中间油道、油堵、螺栓孔、进油口、密封槽、盖板凸台、盖板凹槽,所述安装盖板端面上设有左侧承载箱、右侧承载箱中间油道,中间油道尾端设有油堵。该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中置凸轮轴柴油机的结构,安装于柴油机机体外部,可同时控制柴油机左右侧的气门运动,克服了柴油机需要的单体滚轮体数量大、安装偏差大、布置困难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精确传递凸轮运动、安装方便的效果,提高滚轮体安装效率。在安装于不同的中置凸轮轴柴油机上时,此种滚轮体箱盖的数量可根据柴油机缸数进行灵活调整,提高产品适应性。提高产品适应性。提高产品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
,尤其是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

技术介绍

[0002]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滚轮装配用来将凸轮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摇臂,进而控制气门的上下运动,从而使气门按照柴油机配气正时按时打开或关闭,进行进气与排气工作。滚轮装配则布置在柴油机滚轮体中,滚轮体的结构中既要为滚轮装配传递润滑油,又要为滚轮装配的上下运动提供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使滚轮装配在滚轮体中正常工作。目前的V型柴油机一般采用凸轮轴布置在机体两侧的结构,每个滚轮装配对应一个单体滚轮体进行安装,滚轮体则安装在机体中专门留出的滚轮体腔中。这就使得机体尺寸更大、结构更复杂。于是在高强度柴油机上,机体设计紧凑,尤其是凸轮轴设置于机体中心时,单体滚轮体在布置时就存在零件数量多、安装偏差大、布置困难,甚至无法布置的缺点;现有柴油机结构中,有采用单缸滚轮体方式,及一个单缸滚轮体负责一个气缸的进气与排气滚轮装配的运动,并布置在机体外部,简化机车设计复杂性。但对于凸轮轴设置于机车中心的V型柴油机,这种结构依然存在结构复杂、布置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的V型柴油机结构复杂、布置困难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包括安装盖板、左侧承载箱、右侧承载箱、中间油道、油堵、螺栓孔、进油口、密封槽、盖板凸台、盖板凹槽,所述安装盖板上部设有左侧承载箱、右侧承载箱中间油道,中间油道尾端设有油堵,安装盖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凸台和盖板凹槽,盖板凸台上设有进油口,安装盖板边沿处依次设有数个螺栓孔,安装盖板底部设有密封槽,中间油道位于左侧承载箱和右侧承载箱之间,左侧承载箱与右侧承载箱呈V字型分布在安装盖板左右两侧,左侧承载箱与右侧承载箱交错设置在安装盖板上,进油口与中间油道相连通,盖板凸台与盖板凹槽相配合,盖板凸台的宽度小于盖板凹槽的宽度,盖板凸台的长度小于盖板凹槽的深度,该承载箱盖为整体铸造零件。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左侧承载箱与右侧承载箱之间的夹角为45度,左侧承载箱外侧与安装盖板之间夹角为67.5度,右侧承载箱与安装盖板之间夹角为67.5度。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左侧承载箱包括箱体一、第一滚轮腔、第二滚轮腔、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左侧支承平面,箱体一内设有第一滚轮腔、第二滚轮腔、第一支油道、第二支油道,箱体一一侧面与安装盖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箱体一相对的另一侧面与安装盖板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第一支油道一端和第二支油道一端分别连通中间油道,第一支油道另一端位于
27. 第二支油道,28. 左侧支承平面,30. 箱体二,31. 第三滚轮腔,32. 第四滚轮腔,33. 第四加强筋,34. 第五加强筋,35. 第六加强筋,36. 第三支油道,37. 第四支油道,38. 右侧支承平面,101. 推杆腔,112. 耐磨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支油道和第二支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推杆腔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包括安装盖板1、左侧承载箱2、右侧承载箱3、中间油道4、油堵5、螺栓孔6、进油口7、密封槽8、盖板凸台9、盖板凹槽10。
[0019]该承载箱盖安装在柴油机机体中部上平面上部,同时为柴油机左右侧滚轮装配提供安装承载的运动腔,将下部凸轮的运动传递给上部的推杆和摇臂,进而控制气门的开闭。该承载箱盖为整体式铸铝件。
[0020]安装盖板1上部设有左侧承载箱2、右侧承载箱3中间油道4,中间油道4尾端设有油堵5,用以闭环润滑油路。安装盖板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凸台9和盖板凹槽10,盖板凸台9上设有进油口7,安装盖板1边沿处依次设有数个螺栓孔6,螺栓孔6沿滚轮体承载箱外周布置,配合相应的螺栓以固定滚轮体承载箱盖。安装盖板1底部设有密封槽8,密封槽8配合相应的密封圈,使得密封滚轮体承载箱盖内的润滑油不外泄。中间油道4位于左侧承载箱2和右侧承载箱3之间,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呈V字型分布在安装盖板1左右两侧,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交错设置在安装盖板1上,盖板凸台9的宽度小于盖板凹槽10的宽度,盖板凸台9的长度小于盖板凹槽10的深度,在多个承载箱盖安装时可形成插接形态,便于现场组装。进油口7一端与柴油机机体润滑油孔对中,进油口7另一端与中间油道4相连通,进油口7布置在安装盖板1底部,将柴油机机体油道的润滑油供给滚轮体承载箱盖。该承载箱盖为整体铸造零件。
[0021]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之间的夹角为45度,左侧承载箱2外侧与安装盖板1之间夹角为67.5度,右侧承载箱3与安装盖板1之间夹角为67.5度。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沿柴油机长度方向错开一个缸心距的距离。
[0022]如附图3所示,左侧承载箱2包括箱体一20、第一滚轮腔21、第二滚轮腔22、第一加强筋23、第二加强筋24、第三加强筋25、第一支油道26、第二支油道27、左侧支承平面28,箱体一20内设有第一滚轮腔21、第二滚轮腔22、第一支油道26、第二支油道27,箱体一20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和第二加强筋24,箱体一20相对的另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25。第一支油道26一端和第二支油道27一端分别连通中间油道4,第一支油道26另一端位于第一滚轮腔21内,第二支油道27另一端位于第二滚轮腔22内,从而为滚轮装配提供润滑油。左侧支承平面28位于箱体一20底部,左侧支承平面28位于第一滚轮腔21和第二滚轮腔22之间,左侧支承平面28为左侧两个滚轮装配同时提供支撑平面。中间油道4位于第一加强筋23、第二加强筋24和安装盖板1之间,第一滚轮腔21和第二滚轮腔22均为圆柱形空腔,第一滚轮腔21和第二滚轮腔22为滚轮装配的运动腔,其轴线与左
侧承载箱2的轴线方向一致,与柴油机中心线呈22.5
º
夹角。
[0023]第三加强筋25位于第一滚轮腔21和第二滚轮腔22之间。
[0024]右侧承载箱3包括箱体二30、第三滚轮腔31、第四滚轮腔32、第四加强筋33、第五加强筋34、第六加强筋35、第三支油道36、第四支油道37、右侧支承平面38,箱体二30内设有第三滚轮腔31、第四滚轮腔32、第三支油道36、第四支油道37,箱体二30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四加强筋33、第五加强筋34,箱体二30相对的另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六加强筋35,第三支油道36一端和第四支油道37一端分别连通中间油道4,第三支油道36另一端置于第三滚轮腔31内,第四支油道37另一端置于第四滚轮腔32内,右侧支承平面38位于箱体二30底部。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其特征是,包括安装盖板(1)、左侧承载箱(2)、右侧承载箱(3)、中间油道(4)、油堵(5)、螺栓孔(6)、进油口(7)、密封槽(8)、盖板凸台(9)、盖板凹槽(10),所述安装盖板(1)上部设有左侧承载箱(2)、右侧承载箱(3)中间油道(4),中间油道(4)尾端设有油堵(5),安装盖板(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盖板凸台(9)和盖板凹槽(10),盖板凸台(9)上设有进油口(7),安装盖板(1)边沿处依次设有数个螺栓孔(6),安装盖板(1)底部设有密封槽(8),中间油道(4)位于左侧承载箱(2)和右侧承载箱(3)之间,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呈V字型分布在安装盖板(1)左右两侧,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交错设置在安装盖板(1)上,进油口(7)与中间油道(4)相连通,盖板凸台(9)的宽度小于盖板凹槽(10)的宽度,盖板凸台(9)的长度小于盖板凹槽(10)的深度,该承载箱盖为整体铸造零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承载箱(2)与右侧承载箱(3)之间的夹角为45度,左侧承载箱(2)外侧与安装盖板(1)之间夹角为67.5度,右侧承载箱(3)与安装盖板(1)之间夹角为67.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一体式滚轮体承载箱盖,其特征是,所述左侧承载箱(2)包括箱体一(20)、第一滚轮腔(21)、第二滚轮腔(22)、第一加强筋(23)、第二加强筋(24)、第三加强筋(25)、第一支油道(26)、第二支油道(27)、左侧支承平面(28),箱体一(20)内设有第一滚轮腔(21)、第二滚轮腔(22)、第一支油道(26)、第二支油道(27),箱体一(20)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和第二加强筋(24),箱体一(20)相对的另一侧面与安装盖板(1)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25),第一支油道(26)一端和第二支油道(27)一端分别连通中间油道(4),第一支油道(26)另一端位于第一滚轮腔(21)内,第二支油道(27)另一端位于第二滚轮腔(22)内,左侧支承平面(28)位于箱体一(20)底部,左侧支承平面(28)位于第一滚轮腔(21)和第二滚轮腔(2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青张洪磊郑永强吴亦宁米贵方浩闫玉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