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时罩盖、发动机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38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时罩盖、发动机以及车辆,正时罩盖包括罩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罩盖本体上的凹凸结构,所述罩盖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为曲面,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交替连接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由所述内侧面向着所述外侧面突出,所述凹陷部由所述外侧面向着所述内侧面凹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罩盖本体设置为曲面形状,并在曲面上设置凹凸结构,能够将曲面分割成多个小弧面,避免罩盖本体上出现大平面结构,避免正时罩盖与整机发生共振而产生噪音,有效的改善大平面共振和弯曲变形,同时对正时罩盖的震动变形、扭曲变形具有改善作用,从而改善正时罩盖的NVH。从而改善正时罩盖的NVH。从而改善正时罩盖的NV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时罩盖、发动机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时罩盖、发动机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整车振动噪声中,发动机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是整车NVH性能控制的重中之重,而发动机的噪声主要通过罩盖类零部件辐射,其中正时罩盖的NVH性能优化设计已成为高水平NVH性能发动机开发的目标。
[0003]正时罩盖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前端,是与汽缸体、曲轴箱及汽缸盖相配合的零件,用于防护和密封发动机正时系统,降低正时侧噪声的传递,其材料多为钢板、铸铝的薄壁件。
[0004]现有的正时罩盖通常是通过增加加强筋以及调整加强筋的布置来改善正时罩盖的NVH性能,能够提升正时罩盖薄弱位置的刚度,抑制薄弱位置处的大平面共振。但是,正时罩盖上还存在有大平面结构,大平面结构处的大平面共振不能得到抑制,对产品的整体模态、振动变形及弯曲变形都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正时罩盖上存在大平面结构,大平面结构处的大平面共振不能得到抑制的问题,提供一种正时罩盖、发动机以及车辆。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时罩盖,包括罩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罩盖本体上的凹凸结构,所述罩盖本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为曲面,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交替连接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由所述罩盖本体的内侧面向着外侧面突出,所述凹陷部由所述罩盖本体的外侧面向着内侧面凹陷。
>[0007]可选地,所述凸出部具有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向着所述罩盖本体的外侧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罩盖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凹陷部具有凹陷面,所述凹陷面向着所述罩盖本体的内侧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罩盖本体的内侧面,所述凸出面和/或所述凹陷面为曲面。
[0008]可选地,所述凸出面与所述凹陷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或者等于4H,H为所述罩盖本体的平均壁厚,H为3

4mm。
[0009]可选地,所述罩盖本体的曲率半径为183

190mm。
[0010]可选地,所述罩盖本体包括第一部分本体、第二部分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和所述第二部分本体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用于覆盖发动机的正时系统,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用于连接发动机的曲轴减震皮带轮;
[0011]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中。
[0012]可选地,所述罩盖本体上设置有边沿,所述边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罩盖安装孔,所述罩盖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正时罩盖安装在发动机上。
[0013]可选地,所述罩盖本体还包括缸盖安装凸台、第一缸体安装台、第二缸体安装台、第一竖筋和第二竖筋,所述缸盖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上,所述第一缸体安装
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缸体安装台设置所述第二部分本体上,所述第一竖筋连接在所述缸盖安装凸台和所述第一缸体安装台之间,所述第二竖筋连接在所述第一缸体安装台和所述第二缸体安装台之间;
[0014]所述缸盖安装凸台上设置有多个缸盖连接孔,所述第一缸体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一缸体连接孔,所述第二缸体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二缸体连接孔。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本体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三加强筋和多个连接加强筋;
[0016]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缸盖安装凸台的一侧和所述边沿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叉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缸盖安装凸台的另一侧和所述边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三加强筋之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加强筋。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本体还包括第一正时系统安装部和第二正时系统安装部,所述第一正时系统安装部内设置有多个交叉加强筋,所述第二正时系统安装部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辐射筋。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本体包括第一弧形筋、多个第四加强筋和多个斜筋,所述第二部分本体上设置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位于所述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的中心处,所述第一弧形筋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的一侧的所述边沿上,所述第一弧形筋的第二端绕过所述曲轴孔并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的另一侧的所述边沿,多个所述第四加强筋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筋和所述边沿之间,所述斜筋与所述第四加强筋交叉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弧形筋和多个第二辐射筋,所述第二弧形筋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同一侧的所述边沿上,多个所述第二辐射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筋与所述边沿之间并呈放射状排列。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前所述的正时罩盖。
[0021]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发动机。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时罩盖,罩盖本体设置为曲面形状,并在曲面上设置凹凸结构,能够将曲面分割成多个小弧面,避免罩盖本体上出现大平面结构,避免正时罩盖与整机发生共振而产生噪音,有效的改善大平面共振和弯曲变形,同时对正时罩盖的震动变形、扭曲变形具有改善作用,从而改善正时罩盖的NVH。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正时罩盖的外侧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正时罩盖的内侧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凹凸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7]1、罩盖本体;
[0028]111、第一加强筋;112、第二加强筋;113、第三加强筋;114、连接加强筋;115、第一正时系统安装部;116、交叉加强筋;117、第二正时系统安装部;118、第一辐射筋;
[0029]121、第一弧形筋;122、第四加强筋;123、斜筋;124、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125、曲轴孔;
[0030]131、第二弧形筋;132、第二辐射筋;
[0031]14、边沿;141、罩盖安装孔;
[0032]15、缸盖安装凸台;151、缸盖连接孔;16、第一缸体安装台;161、第一缸体连接孔;17、第二缸体安装台;171、第二缸体连接孔;18、第一竖筋;19、第二竖筋;
[0033]2、凹凸结构;21、凸出部;211、凸出面;22、凹陷部;221、凹陷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时罩盖,包括罩盖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罩盖本体1上的凹凸结构2,所述罩盖本体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为曲面,所述凹凸结构2包括交替连接的凸出部21和凹陷部22,所述凸出部21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罩盖本体上的凹凸结构,所述罩盖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为曲面,所述凹凸结构包括交替连接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由所述内侧面向着所述外侧面突出,所述凹陷部由所述外侧面向着所述内侧面凹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凸出面,所述凸出面向着所述罩盖本体的外侧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外侧面,所述凹陷部具有凹陷面,所述凹陷面向着所述罩盖本体的内侧的方向凸出于所述内侧面,所述凸出面和/或所述凹陷面为曲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面与所述凹陷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或者等于4H,H为所述罩盖本体的平均壁厚,H为3

4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的曲率半径为183

19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包括第一部分本体、第二部分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和所述第二部分本体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用于覆盖发动机的正时系统,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用于连接发动机的曲轴减震皮带轮;所述第二部分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曲轴减震皮带轮容纳槽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上设置有边沿,所述边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罩盖安装孔,所述罩盖安装孔用于将所述正时罩盖安装在发动机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时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本体还包括缸盖安装凸台、第一缸体安装台、第二缸体安装台、第一竖筋和第二竖筋,所述缸盖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本体上,所述第一缸体安装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缸体安装台设置所述第二部分本体上,所述第一竖筋连接在所述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康李娟孙学智张博许春苗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