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爱琴专利>正文

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48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及平衡车,包括车本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本体两侧的车轮组件,所述车本体上设置有转向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车本体可转动的连接,可在外力作用下摆动,还包括转向板,所述转向板的上端与所述转向杆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1,所述转向板的下端与所述车本体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3,所述固定区S1和所述固定区S3之间形成形变区S2,所述转向板可利用自身韧性/弹性,在所述转向杆的摆动作用下,于形变区S2产生折弯形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精简转向机构的整体零部件数量、优化转向机构构成,降低转向机构的加工成本。降低转向机构的加工成本。降低转向机构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及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转向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电动平衡车,作为当前最流行的代步工具,因其时尚的外观,灵活且便于携带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0003]目前,市场上平衡车大多通过腿控或者手控的方式控制转向,往往在腿控杆或者手控杆的底部加设了转向轴(转轴),通过检测转向轴的转动角度来控制平衡车转向。但是这样一来往往使得平衡车的转向机构整体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另外为了使转轴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使用铝型材材料,并使用CNC加工工艺,加工时间长,成本比较高。
[0004]中国技术专利CN201420058494.4,公开了一种平衡车的转向轴结构,其包含设置在平衡车上的转向平台,该转向平台上平行设置两个轴承座,分别为轴承前座和轴承后座,两个轴承座上转动安装转向轴,转向轴的前端穿过轴承前座后通过转向杆连接轴固定连接转向杆,转向轴的后端传感器轴承后座后与固定在转向平台上的转向传感器接触;上述的转向轴上固定卡接有转向轴压块,转向轴压块两端与转向平台之间分别通过一个压块弹簧连接;上述的转向杆包含上下两段,分别为转向杆上段和转向杆下段,转向杆上段和转向杆下段通过调整螺丝调整相互之间的距离;转向杆的顶端设置把手。轴承座和转向轴的设置使得转向机构整体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
[0005]中国专利技术申请CN202011579580.6公开了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转向检测机构及平衡车,包括连接轴和传感器;所述连接轴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检测部端部,所述容纳腔设有检测件,所述检测件直接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检测件对应设置;所述检测部还设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用于容纳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检测腔中。连接轴的设置使其加工时间长、成本较高。
[0006]另外,由于腿控杆或者手控杆的摆动与电动平衡车的转向几乎是同时进行,为了转向后腿控杆或者手控杆能尽快复位至原始位置,减少电动平衡车的转向离心力,还需要设置能够使得腿控杆或者手控杆转向后自动复位的弹性结构。
[0007]中国技术专利CN201720720947.9,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车的操控杆转向复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电动平衡车的脚踏座与操控杆之间,包括设于操控杆下部且能随着操控杆摆动而转动的转轴,转轴与脚踏座可转动连接且当操控杆不受外力作用时操控杆保持居中位置,脚踏座内设有当操控杆摆动从而带动转轴朝任意一个方向转动时能被转轴带动而发生形变从而使转轴具有反向转动趋势的弹性片,弹性片的端部位于转轴的外侧。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复位效果好,能确保操控杆能及时准确地复位至中间位置,便
于安装拆卸,弹性片采用锰钢片制成能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但是复位结构的设置,更加增添了转向机构零部件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精简转向机构的整体零部件数量、优化转向机构构成,降低转向机构的加工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简转向轴,直接利用腿控杆或者手控杆进行转向控制的平衡车转向机构。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本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本体两侧的车轮组件,所述车本体上设置有踏板组件、转向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车本体可转动的连接,可在外力作用下摆动以控制转向,优选的,摆动发生在垂直于踏板组件所在的前平面,即通常理解的控制转向杆的左右摆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转向板,所述转向板的上端与所述转向杆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1,所述转向板的下端与所述车本体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3,所述固定区S1和所述固定区S3之间形成形变区S2,所述转向板可利用自身韧性/弹性,在所述转向杆的摆动作用下,于形变区S2产生折弯形变。传统的转向轴往往与踏板组件平行,从车本体的前侧加装于车本体上,本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在转向杆的底部另外设置转向轴控制转向的方式,直接在转向杆的下端延伸固定转向板,极大的节省了车本体内部空间、减小零部件数量,优化加工时间成本。优选的,可使用65Mn等合金材料经冲压下料、热处理加工转向板,转向板经热处理后材质具有很好的弹性,这样的弹簧钢板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折。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内嵌于所述转向杆内的内衬套,套设于所述转向杆外的固定座,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本体内的安装座,所述转向板的上端嵌设于所述内衬套中固定,所述转向板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相连,通过内衬套将转向板紧固的固定于转向杆内部,保证了与转向杆摆动的同步,再通过固定座产生的抱箍效果,进一步提高转向杆、内衬套、转向板的安装牢度。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本体上设有适于安装所述转向杆的转向安装部,所述转向安装部为通孔状,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适于遮蔽所述转向安装部的软胶盖,所述软胶盖包括安装口和盖裙边,所述转向杆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所述盖裙边覆盖所述转向安装部的孔缘,优选的,盖裙边可设置为多折形态,或者选用柔性材质制作,可良好的保证了孔缘的遮蔽性,防止手指伸入产生危险,还可以防灰防尘。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上下对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还形成适于固定中管的中管安装部,独特的安装座形态设计,可同时固定中管与转向机构,优化零部件数量,简化安装步骤。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包括偏心扳手,转动所述偏心扳手,所述固定座可将所述转向杆、所述内衬套抵紧固定。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套包括限位边,所述限位边凸出于所述内衬套,适于定位上方的所述固定座和下方的所述软胶盖,限位边的设置方便装配、定位。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板为薄板状,既可以保证转向板受力后的形变弯曲,还可以保持与上方的转向杆和下方的安装座的连接牢度。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板立式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内衬套之间,立式安装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卧式加设转向轴的方式更加节省空间、节约成本、方便加工。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区S1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内衬套的对应位置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转向板和所述内衬套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紧固。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区S3内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转向板和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紧固。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本体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本体两侧的车轮组件,所述车本体上设置有转向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车本体可转动的连接,可在外力作用下摆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板,所述转向板的上端与所述转向杆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1,所述转向板的下端与所述车本体固定相连形成固定区S3,所述固定区S1和所述固定区S3之间形成形变区S2,所述转向板可利用自身韧性/弹性,在所述转向杆的摆动作用下,于形变区S2产生折弯形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内嵌于所述转向杆内的内衬套,套设于所述转向杆外的固定座,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本体内的安装座,所述转向板的上端嵌设于所述内衬套中固定,所述转向板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相连;和/或,所述车本体上设有适于安装所述转向杆的转向安装部,所述转向安装部为通孔状,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适于遮蔽所述转向安装部的软胶盖,所述软胶盖包括安装口和盖裙边,所述转向杆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所述盖裙边覆盖所述转向安装部的孔缘;和/或,所述安装座包括上下对接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还形成适于固定中管的中管安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偏心扳手,转动所述偏心扳手,所述固定座可将所述转向杆、所述内衬套抵紧固定;和/或,所述内衬套包括限位边,所述限位边凸出于所述内衬套,适于定位上方的所述固定座和下方的所述软胶盖;和/或,所述转向板为薄板状;和/或,所述转向板立式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内衬套之间;和/或,所述固定区S1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内衬套的对应位置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转向板和所述内衬套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紧固;和/或,所述固定区S3内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座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转向板和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紧固;和/或,所述安装座包括适于安装所述转向板的转向板安装部,所述转向板安装部为矩形槽状,所述转向板安装部包括安装壁,所述转向板可倚靠所述安装壁安装固定,所述安装壁位于所述转向杆的摆动平面的中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于检测所述转向杆的摆动角度的转向检测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检测组件包括应变检测组件,所述应变检测组件包括贴设于所述形变区S2的应变传感器,通过检测所述形变区S2的折弯形变量来控制转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衡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检测组件包括霍尔检测组件,所述霍尔检测组件包括设置有霍尔元件的霍尔检测电路板,以及可相互转动的霍尔检测基座和霍尔检测转动座,所述霍尔检测转动座可随所述转向杆的摆动而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爱琴朱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聂爱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