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管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95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管板换热器,属于化工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管箱、薄管板、若干换热管以及喷淋组件,筒体下端具有下封头,下封头的下端设有冷却气体出口;管箱固设于筒体的上端,管箱具有高温气体进口;薄管板固设于管箱的下端;换热管固设于薄管板与下封头之间;高温气体进口、换热管以及冷却气体出口构成高温气体的降温通道;喷淋组件贯穿筒体上端侧壁伸入筒体内,喷淋组件的喷淋头朝向薄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喷淋头向薄管板喷射冷却水,能够有效地降低薄管板的温度,减少薄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热变形程度,解决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因热变形而带来的频繁泄漏问题,大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管板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生产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薄管板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薄管板换热器是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广泛的传热设备。薄管板换热器管程侧高温介质的温度很高,薄管板与换热管管头之间易产生很高的温差应力而损坏。以往的高温热防护主要是依靠在换热管的入口端插入一直段的陶瓷套管,其存在的缺点:一是陶瓷套管与薄管板及换热管之间变形不协调,容易受挤压而破坏;二是只有陶瓷套管防护,薄管板的局部仍然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极易造成薄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变形而损坏,造成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管板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存在热变形而带来频繁泄漏的技术难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管板换热器,包括:
[0005]筒体,下端具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下端设有冷却气体出口,所述筒体的上端设有冷凝介质出口,所述筒体的下端设有冷凝介质进口;
[0006]管箱,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管箱具有高温气体进口;
[0007]薄管板,固设于所述管箱的下端;
[0008]若干换热管,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且固设于所述薄管板与所述下封头之间,所述换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薄管板与所述下封头;所述高温气体进口、所述换热管以及所述冷却气体出口构成高温气体的降温通道;以及
[0009]喷淋组件,贯穿所述筒体上端侧壁伸入所述筒体内,且固设于所述薄管板的下端面上,所述喷淋组件的喷淋头朝向所述薄管板。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沿环形方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所述喷淋组件,每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筒体侧壁的喷淋引出管、与所述喷淋引出管连通的喷淋总管以及并联于所述喷淋总管的多个喷淋支管,所述喷淋总管和所述喷淋支管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喷淋头设置于所述喷淋支管上;所述喷淋支管通过吊杆连接于所述薄管板的下端面上。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加强支撑,多个所述加强支撑呈环形均匀分布,固定于所述薄管板的底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支撑为向所述筒体侧壁方向拱起的弧形杆。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杆具有与所述薄管板搭接的第一搭接部及与所述筒体内壁搭接的第二搭接部。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杆的弧度为50
°‑
60
°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筒体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U形筒体、圆锥形筒
体及圆形筒体;其中,所述U形筒体具有容纳所述管箱的U形空腔,所述U形筒体的筒壁内具有封闭的U形空腔,所述U形空腔与所述圆锥形筒体及所述圆形筒体连通,所述冷凝介质出口设置在所述U形筒体的外壁上;所述圆锥形筒体与所述U形筒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薄管板固设于所述U形筒体的内壁下端。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支撑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圆锥形筒体的下端。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形筒体的内壁与所述管箱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箱的上端高于所述U形筒体的上端。
[0019]本技术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薄管板的下方设置向薄管板喷射冷却水的喷淋组件,利用喷淋头向薄管板喷射冷却水,对薄管板进行降温,能够有效地降低薄管板的温度,减少薄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热变形程度,解决薄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因热变形而带来的频繁泄漏问题,大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的立面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薄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薄管板;2、管箱;3、U形筒体;4、圆形筒体;5、圆锥形筒体;6、喷淋总管;7、喷淋引出管;8、喷淋支管;9、吊杆;10、喷淋头;11、加强支撑;12、换热管;20、冷却气体出口;21、冷凝介质进口;22、冷凝介质出口; 23、高温气体进口;24、下封头;25、U形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进行说明。所述薄管板换热器,包括:筒体、管箱2、薄管板1、若干换热管12以及喷淋组件,筒体下端具有下封头24,下封头24的下端设有冷却气体出口20,筒体的上端设有冷凝介质出口22,筒体的下端设有冷凝介质进口21;管箱2固设于筒体的上端,管箱2具有高温气体进口23;薄管板1固设于管箱2的下端。
[0027]若干换热管12容纳于筒体内且固设于薄管板1与下封头24之间,换热管 12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薄管板1与所述下封头24;高温气体进口23、换热管12以及冷却气体出口20构成高温气体的降温通道;换热管12贯穿薄管板1,用于提供高温气体透过换热器的换热场所。
[0028]喷淋组件贯穿筒体上端侧壁伸入筒体内,且固设于薄管板1的下端面上,喷淋组件的喷淋头10朝向薄管板1。
[0029]本技术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薄管板1的下方设置向薄管板1喷射冷却水的喷淋组件,利用喷淋头10向薄管板 1喷射冷却水,对薄管
板1进行降温,能够有效地降低薄管板1的温度,减少薄管板1与换热管12之间的热变形程度,解决薄管板1与换热管12连接处因热变形而带来的频繁泄漏问题,大大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高温气体冷却过程如下:高温气体自换热器顶端面的高温气体进口23进入换热器,沿贯穿薄管板1面的换热管12进入换热器内,与自换热器筒体侧下部冷凝介质进口21进入的冷凝水进行换热降温后,沿换热器底部的冷却气体出口20逸出换热器。
[0031]其中,管箱2焊接于筒体上,薄管板1与管箱2焊接,喷淋组件与薄管板 1焊接,筒体与下封头24焊接。
[0032]参阅图1至图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薄管板换热器包括沿环形方向均匀分布的多组喷淋组件,每组喷淋组件包括贯穿筒体侧壁的喷淋引出管7、与喷淋引出管7连通的喷淋总管6以及并联于喷淋总管6 的多个喷淋支管8,喷淋总管6和喷淋支管8位于筒体内,喷淋头10设置于喷淋支管8上;喷淋支管8通过吊杆9连接于薄管板1的下端面上。通过多组喷淋组件,向薄管板1上均匀的喷水,保证薄管板1降温的均匀性。
[0033]可选地,参阅图2,吊杆9为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下端具有下封头(24),所述下封头(24)的下端设有冷却气体出口(20),所述筒体的上端设有冷凝介质出口(22),所述筒体的下端设有冷凝介质进口(21);管箱(2),固设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管箱(2)具有高温气体进口(23);薄管板(1),固设于所述管箱(2)的下端;若干换热管(12),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且固设于所述薄管板(1)与所述下封头(24)之间,所述换热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薄管板(1)与所述下封头(24);所述高温气体进口(23)、所述换热管(12)以及所述冷却气体出口(20)构成高温气体的降温通道;以及喷淋组件,贯穿所述筒体上端侧壁伸入所述筒体内,且固设于所述薄管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喷淋组件的喷淋头(10)朝向所述薄管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环形方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所述喷淋组件,每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筒体侧壁的喷淋引出管(7)、与所述喷淋引出管(7)连通的喷淋总管(6)以及并联于所述喷淋总管(6)的多个喷淋支管(8),所述喷淋总管(6)和所述喷淋支管(8)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喷淋头(10)设置于所述喷淋支管(8)上;所述喷淋支管(8)通过吊杆(9)连接于所述薄管板(1)的下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强支撑(11),多个所述加强支撑(11)呈环形均匀分布,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赵志杰高永利温佳松王硕靳泽航王帅康刘龙飞孙学卫魏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