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83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座,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连接座上设有支杆,支杆通过硫化橡胶与安装孔连接,硫化橡胶上设有“V”形的缓冲槽,发动机的部分重量和震动会直接传导至支杆上,支杆通过硫化橡胶上的浮动块进行缓冲减震,水平方向的震动可通过水平缓冲腔进行缓冲减震,而垂向的震动可通过缓冲槽以及下压挤压缓冲块进行缓冲,同时挤压缓冲块受压后通过挤压缓冲孔的收缩进行更多层次的缓冲减震,这样便实现了减震缓冲充分可靠的技术效果,避免发动机连接位置的螺栓或部件受冲击而松动或损坏,也使得车辆驾乘更加舒适。驾乘更加舒适。驾乘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上的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通过支架与汽车的发动机舱连接,尤其是安装在发动机底部位置的支架,需要承受大部分发动机重量,同时还要对发动机的震动进行缓冲,避免连接部件之间的硬接触。
[0003]一般的发动机支架连接发动机后主要通过橡胶件的厚度进行缓冲降噪,结构较为单一,汽车在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段时,发动机在上下活动的惯性力也会直接冲击橡胶件,由于震动是各个方向的且冲击力度有时较大,而橡胶件只有通过其壁厚的弹性单个方式进行缓冲,冲击一旦过大,超过橡胶弹性,这样相当于发动机与发动机舱硬连接,发动机就因为缓冲不充分而出现承受力直接传导至发动机和发动机舱的连接位置,这样就会使得连接位置的螺栓或部件极易受冲击而松动或损坏,影响发动机连接的可靠性也影响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缓冲充分可靠的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座,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连接座上设有支杆,支杆通过硫化橡胶与安装孔连接,所述硫化橡胶上设有“V”形的缓冲槽,该缓冲槽将硫化橡胶分隔成浮动块和挤压缓冲块,所述支杆与浮动块连接,所述浮动块上位于所述支杆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水平缓冲腔,所述挤压缓冲块的断面呈三角形,挤压缓冲块的两侧侧壁与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一一对应且平行,所述挤压缓冲块的尖部靠近所述浮动块底部,所述挤压缓冲块内设有挤压缓冲孔。
[0006]挤压缓冲孔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呈直角三角形,两挤压缓冲孔沿所述挤压缓冲块的中线对称分布。
[0007]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两延伸板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其中一延伸板的侧壁设有托持板,在该托持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柱,在所述连接座靠近底座的位置有定位连接孔。
[0008]所述底座为铝材质,所述底座的周壁断面为网状。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的部分重量和震动会直接传导至支杆上,支杆通过硫化橡胶上的浮动块进行缓冲减震,水平方向的震动可通过水平缓冲腔进行缓冲减震,而垂向的震动可通过缓冲槽以及下压挤压缓冲块进行缓冲,同时挤压缓冲块受压后通过挤压缓冲孔的收缩进行更多层次的缓冲减震,这样便实现了减震缓冲充分可靠的技术效
果,避免发动机连接位置的螺栓或部件受冲击而松动或损坏,也使得车辆驾乘更加舒适。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包括底座1和连接座2,底座1与发动机舱的内壁或车辆底盘连接,底座1与发动机连接,底座1上设有安装孔,连接座2上设有支杆21,支杆21上套有套件,支杆21通过硫化橡胶3与安装孔连接,硫化橡胶3上设有“V”形的缓冲槽31,该缓冲槽31将硫化橡胶3分隔成浮动块4和挤压缓冲块5,当然缓冲槽31内设有连接块将浮动块4和挤压缓冲块5相连住,支杆21与浮动块4连接,浮动块4上位于支杆21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水平缓冲腔41,挤压缓冲块5的断面呈三角形,挤压缓冲块5的两侧侧壁与缓冲槽31的两侧内壁一一对应且平行,这样使得缓冲槽31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可靠,而且使浮动块4受震动下压后可压缩缓冲槽31空间进行缓冲,挤压缓冲块5的尖部靠近浮动块4底部,挤压缓冲块5内设有挤压缓冲孔51,从而提高挤压缓冲块5的缓冲效果。
[0015]挤压缓冲孔51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呈直角三角形,两挤压缓冲孔51沿挤压缓冲块的中线对称分布。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挤压缓冲孔51受垂向振动后受力压缩更加可靠稳定且不易松垮。
[0016]连接座2的两侧分别设有延伸板21,两延伸板2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通过螺栓与发动机侧壁连接,其中一延伸板21的侧壁设有托持板24,托持板24与发动机机的底部连接,提高垂向连接的可靠性,在该托持板24的下方设有支撑柱25,从而对发动机底部起到一端托持定位作用,在连接座2靠近底座1的位置有定位连接孔23,用于导杆插入,定位导向,当然导杆上还会配置有橡胶缓冲块。
[0017]底座1为铝材质,底座1的周壁断面为网状。该设计使得底座1的重量更加轻盈,成本低,同时在安装时与发动机舱的内部摩擦力更大,提高安装的可靠性。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发动机的部分重量和震动会直接传导至支杆21上,支杆21通过硫化橡胶3上的浮动块4进行缓冲减震,水平方向的震动可通过水平缓冲腔41进行缓冲减震,而垂向的震动可通过缓冲槽31以及下压挤压缓冲块5进行缓冲,同时挤压缓冲块5受压后通过挤压缓冲孔51的收缩进行更多层次的缓冲减震,这样便实现了减震缓冲充分可靠的技术效果,避免发动机连接位置的螺栓或部件受冲击而松动或损坏,也使得车辆驾乘更加舒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包括底座和连接座,底座上设有安装孔,连接座上设有支杆,支杆通过硫化橡胶与安装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上设有“V”形的缓冲槽,该缓冲槽将硫化橡胶分隔成浮动块和挤压缓冲块,所述支杆与浮动块连接,所述浮动块上位于所述支杆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水平缓冲腔,所述挤压缓冲块的断面呈三角形,挤压缓冲块的两侧侧壁与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一一对应且平行,所述挤压缓冲块的尖部靠近所述浮动块底部,所述挤压缓冲块内设有挤压缓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华吕顺戴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潮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