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839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其包括桁架、设置于所述桁架上的输送导轨和下料斗、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上的上料斗,所述下料斗上设置有若干个靠近出料端布置的振动电机,所述上料斗上设置有搅拌电机和靠近出料口布置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内搅拌轴、多个围绕所述内搅拌轴周向布置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外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搅拌轴和外搅拌轴之间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料斗内设置可旋转的搅拌组件进行提升搅拌,并在下料斗上设置振动电机进行振动混料,从而使浇注在管片模具内的混凝土质量趋于一致,以保证管片强度。以保证管片强度。以保证管片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片制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片主要是指盾构管片,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在管片预制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管片预制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浇筑前要将混凝土的料斗内充分混匀,选择合适可靠的料斗对生产的正常进行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53959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动灌注及振捣系统,包括管片模具、基础生产线、风管插拔系统、喂料系统、PLC中央处理单元和电气控制柜,所述喂料系统包括输料导轨、上料斗和下料斗,所述输料导轨搭设在处于振捣位置的管片模具上方,其远离管片模具的一端延伸至搅拌站内,其上滑动安装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下方正对管片模具的位置安装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通过称重传感器与输料导轨的桁架立柱固定相连,且所述称重传感器与PLC中央处理单元的信息采集模块相连。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上料斗和下料斗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实现混凝土在搅拌站和振捣位置之间的间断转移,由于混凝土较为粘稠且容易凝固,又由于上述料斗不易对其底部的混凝土进行提升输送混料,因此在混匀和使用之前,料斗内的混凝土难以始终保持流动状态,这就导致料斗底部容易产生沉淀,进而影响管片后续浇注成型的强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其通过控制上料斗对混凝土进行提升搅拌、下料斗对混凝土进行振动混料,达到了避免上、下料斗底部产生沉淀的目的,具有提高管片浅度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包括桁架、设置于所述桁架上的输送导轨和下料斗、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上的上料斗,所述下料斗上设置有若干个靠近出料端布置的振动电机,所述上料斗上设置有搅拌电机和靠近出料口布置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内搅拌轴、多个围绕所述内搅拌轴周向布置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外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搅拌轴和外搅拌轴之间的连接杆。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混凝土转移的过程中,其在上料斗内存在的时间远大于在下料斗内存在的时间,因此,通过在上料斗内设置可旋转的搅拌组件进行提升搅拌,能避免混凝土凝固沉淀,以使混凝土保持流动状态,并在下料斗上设置振动电机进行振动混料,进一步促使被转移的混凝土混料均匀,从而使浇注在管片模具内的混凝土质量趋于一致,以保证管片强度;其中,将搅拌组件的内搅拌轴和外搅拌轴设置为环绕布置的结构,内搅拌轴能促使底部的混凝土旋转提升,而外搅拌轴能打破内搅拌轴形成的惯性涡流,
促使混凝土各组分之间充分流动碰撞,以获得较好的混料效果,避免沉淀产生。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电机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着下料斗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振动混料更为均匀。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搅拌轴和外搅拌轴的螺旋方向相反,这些外搅拌轴的螺旋半径不超过内搅拌轴的螺旋半径,且这些外搅拌轴的螺距沿旋转方向依次增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搅拌提升效果的同时,螺旋方向相反的内搅拌轴和外搅拌轴能加快混凝土流动,螺距沿旋转方向依次增大的这些外搅拌轴能实现对混凝土从较大范围到较小范围的依次搅拌,以使混凝土各组分之间混合均匀,提高混凝土的浇注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斗上铰接有两对分别布置于所述下料斗两侧的第一扇形板,相对侧的两个第一扇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形盖板,这对第一弧形盖板的侧壁相互抵触,每对的其中一个第一扇形板上铰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另一个第一扇形板上,且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扇形板的转动轴心线垂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气缸活塞杆伸缩的过程中,利用其自身重力,第一气缸能保持在近似水平的状态,以驱使这对第一弧形盖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完成下料斗的下料端的启闭操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斗的底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盖板由多个沿弧形面并列布置的第一磁性管组成,相邻两个第一磁性管的外壁之间相互抵触固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第一弧形盖板的第一磁性管磁性吸附力,并辅以第一气缸活塞杆收缩产生的预压力,能使这对第一弧形盖板保持良好的抵接,在搅拌组件的搅拌操作下,能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斗上铰接有两对分别布置于所述下料斗两侧的第二扇形板,相对侧的两个第二扇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形盖板,这对第二弧形盖板的侧壁相互抵触,每对的其中一个第二扇形板上铰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铰接于另一个第二扇形板上,且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扇形板的转动轴心线垂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气缸活塞杆伸缩的过程中,利用其自身重力,第二气缸能保持在近似水平的状态,以驱使这对第二弧形盖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完成上料斗的下料端的启闭操作。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斗的底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盖板由多个沿弧形面并列布置的第二磁性管组成,相邻两个第二磁性管的外壁之间相互抵触固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第二弧形盖板的第二磁性管磁性吸附力,并辅以第二气缸活塞杆收缩产生的预压力,能使这对第二弧形盖板保持良好的抵接,在振动电机的振动操作下,能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在上料斗内设置可旋转的搅拌组件进行提升搅拌,能避免混凝土凝固沉淀,以使混凝土保持流动状态,并在下料斗上设置振动电机进行振动混料,进一步促使被转移的混凝土混料均匀,从而使浇注在管片模具内的混凝土质量趋于一致,以保证管片强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混凝土喂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下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桁架;2、输送导轨;3、下料单元;31、下料斗;32、振动电机;33、第一门组件;331、第一扇形板;332、第一弧形盖板;3321、第一磁性管;333、第一气缸;4、上料单元;41、上料斗;42、搅拌电机;43、搅拌组件;431、内搅拌轴;432、外搅拌轴;433、连接杆;44、第二门组件;441、第二扇形板;442、第二弧形盖板;4421、第二磁性管磁性;443、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包括桁架(1)、设置于所述桁架(1)上的输送导轨(2)和下料斗(31)、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输送导轨(2)上的上料斗(4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31)上设置有若干个靠近出料端布置的振动电机(32),所述上料斗(41)上设置有搅拌电机(42)和靠近出料口布置的搅拌组件(43),所述搅拌组件(43)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电机(42)输出轴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内搅拌轴(431)、多个围绕所述内搅拌轴(431)周向布置并带有螺旋搅拌叶片的外搅拌轴(432)、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搅拌轴(431)和外搅拌轴(432)之间的连接杆(4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电机(32)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着下料斗(3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搅拌轴(431)和外搅拌轴(432)的螺旋方向相反,这些外搅拌轴(432)的螺旋半径不超过内搅拌轴(431)的螺旋半径,且这些外搅拌轴(432)的螺距沿旋转方向依次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喂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斗(31)上铰接有两对分别布置于所述下料斗(31)两侧的第一扇形板(331),相对侧的两个第一扇形板(331)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形盖板(332),这对第一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炳豪汪继承夏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交水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