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68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储存工位、切边工位、收口工位、打磨工位、清洗工位、脱水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包工位,打磨工位内设有机架和台面,机架上设有吊轨,吊轨上设有移载板,移载板的两处分别设有第一升降缸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缸上设有半球形下压内撑,下压内撑上设有若干道环形压棱,台面上设有用于容置封头的半球形模具,模具内设有升降台,升降台上设有卡口,第二升降缸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撑杆,撑杆端部设有配合卡口的卡件,撑杆上转动连接有纵轴转件,纵轴转件上转动连接有横轴转件,横轴转件上设有以纵轴转件为圆心向外延伸的支臂,支臂上设有固定的第一外臂和能够沿着支臂活动的第一内臂。第一内臂。第一内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封头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封头是指用以封闭容器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的元件,又称端盖。圆筒形容器的封头一般都是迥转壳体。目前较为常见的封头是半球形的,而用于生产这种封头的生产线,大致如图1所示。按照流水线工序包括依次设置的储存工位(a)、切边工位(b)、收口工位(c)、打磨工位(d)、清洗工位(e)、脱水工位(f)、烘干工位(g)、以及打包工位(h)。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工位是切边工位(b)、收口工位(c)和打磨工位(d),在这几个工位中首先将胚料切成预定的形状,然后经过旋压收口让切好的胚料初步有了半球形,最后将其打磨成厚度均匀的封头。然而在收口工位(c)处依靠旋压头旋压难以确保每次压出来的都是规整半球形,甚至在封头的外表面还存在有凸出不均的情形。相应的打磨装置是以封头为规整半球形而进行打磨作业的。因此如果封头不是规整半球形,那就不能通过打磨保证封头平整且厚度均匀,甚至因为非规整半球形的封头无法完美贴合打磨装置而导致一些地方多磨损、一些地方少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加工精度的方式使半球形封头的外表面打磨均匀,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储存工位、切边工位、收口工位、打磨工位、清洗工位、脱水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包工位,所述打磨工位内设有机架和台面,所述机架上设有吊轨,所述吊轨上设有能够横移的移载板,所述移载板的两处分别设有第一升降缸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缸和所述第二升降杆沿着所述移载板的横移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升降缸上设有半球形下压内撑,所述下压内撑上设有若干道环形压棱,所述台面上设有用于容置封头的半球形模具,所述模具内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卡口,所述第二升降缸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撑杆,所述撑杆端部设有配合所述卡口的卡件,所述撑杆上转动连接有纵轴转件,所述纵轴转件上转动连接有横轴转件,所述横轴转件上设有以所述纵轴转件为圆心向外延伸的支臂,所述支臂能够沿其延伸方向进行伸缩,所述支臂上设有固定的第一外臂和能够沿着所述支臂活动的第一内臂,所述第一外臂上设有能够贴合封头外表面任意位置的磨轮,所述第一内臂上设有能够沿着由所述压棱在封头内压出的环形压槽进行移动的第一定位轮,所述磨轮和所述第一定位轮彼此相对,所述支臂上还设有向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内臂之间设有第一压簧以及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和所述支臂共同以所述纵轴转件为圆心向外延伸的辅臂,所述辅臂上设有固定的第二外臂和能够沿着所述辅臂活动的第二内臂,所述第二外臂上设有能够贴合封头外表面任意位置的接触轮,所述第二内臂上设有能够沿着由所述压棱在封头内压出的环形压槽进行移动的第二定位轮,所述接触轮和所述第二定
位轮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内臂之间设有第二压簧以及第二位移传感器。
[000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压内撑将容置于所述模具内的封头压出若干道环形压槽后,所述移载板横移使所述第二升降杆对准所述模具,所述升降台上升以将封头托出,所述撑杆下降以使所述卡件和卡口固定,所述第一定位轮和所述第二定位轮沿着若干道环形压槽挨个进行移动,所述磨轮和所述接触轮的摩擦面直径大于相邻的两道所述环形压槽的间距,其中,对所述磨轮的工作状态设定第一参考值,在所述第一定位轮沿着任一道环形压槽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位移值大于第一参考值,则控制所述磨轮打磨直到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值等于第一参考值,再使所述磨轮移至下一个工作位置,并且所述磨轮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位移值大于第一参考值时回到所述接触轮的当前位置进行打磨。
[000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升降缸为液压缸,所述第二升降杆为电动缸。
[000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辅臂短于所述支臂。
[000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臂通过第一滑套套在所述支臂上,所述支臂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滑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有第一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和所述支臂平行并且贯穿所述第一滑套,所述第一压簧套在所述第一定位轴外并且两端分别抵触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滑套。
[000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内臂通过第二滑套套在所述辅臂上,所述辅臂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套滑动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有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二定位轴和所述辅臂平行并且贯穿所述第二滑套,所述第二压簧套在所述第二定位轴外并且两端分别抵触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滑套。
[00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臂和所述第一外臂的连接处、所述辅臂和所述第二外臂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
[00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轴转件上设有以所述纵轴转件为圆心向外延伸的托臂,所述第一定位轮通过第一轮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臂上,所述第一轮架和所述托臂之间连接有第三压簧。
[00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定位轮通过第二轮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臂上。
[00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升降杆上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纵轴转件转动,所述横轴转件由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外臂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磨轮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二外臂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接触轮的第四电机。
[0014]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过旋压而初步形成的半球形封头进到打磨工位,具体容置于半球形模具内。然后通过半球形下压内撑下压,经过这次下压使封头在模具和下压内撑的作用下更接近于半球形,同时由压棱作用在封头内压出环形压槽。这几道环形压槽是为第一定位轮和第二定位轮确定活动路径,当第一定位轮和第二定位轮以某道环形压槽作为活动路径时,在第一外臂、第一内臂和第二外臂、第二内臂的作用下,磨轮和接触轮沿着封头表面周向移动,再换到以另一道环形压槽作为活动路径时,磨轮和接触轮再次周向移动。如此沿着若干道环形压槽挨个进行移动,磨轮和接触轮的作用范围能够覆盖封头表面的大部分区域。磨轮和接触轮的摩擦面配合模具设置,使得磨轮和接触轮能够完全贴合在封头表面。如果经过下压内撑下压后的封头表面仍有局部凸出的,那么在磨
轮移动的过程中与之接触,支臂整体略微向外伸长,并且因为磨轮和第一定位轮之间间距变大而在第一位移传感器处产生额外的位移值。由此使得磨轮打磨直到第一位移传感器额外的位移值消失。接触轮和磨轮作业原理基本相同,也和第二定位轮相对由二者的间距变化使第二位移传感器能够产生额外的位移值。不同的是,接触轮不打磨,相比于磨轮打磨作业有振动其和第二定位轮的间距值确定性更好,因此在磨轮打磨移动后接触轮紧跟在后,通过检测反馈控制磨轮从而提高对封头的加工精度,得到外表面更接近于半球形的封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
技术介绍
和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的工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打磨工位的整体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储存工位、切边工位、收口工位、打磨工位、清洗工位、脱水工位、烘干工位、以及打包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工位内设有机架(1)和台面(2),所述机架(1)上设有吊轨(3),所述吊轨(3)上设有能够横移的移载板(4),所述移载板(4)的两处分别设有第一升降缸(5)和第二升降杆(6),所述第一升降缸(5)和所述第二升降杆(6)沿着所述移载板(4)的横移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升降缸(5)上设有半球形下压内撑(7),所述下压内撑(7)上设有若干道环形压棱(8),所述台面(2)上设有用于容置封头的半球形模具(9),所述模具(9)内设有升降台(10),所述升降台(10)上设有卡口(11),所述第二升降缸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撑杆(12),所述撑杆(12)端部设有配合所述卡口(11)的卡件(13),所述撑杆(12)上转动连接有纵轴转件(14),所述纵轴转件(14)上转动连接有横轴转件(15),所述横轴转件(15)上设有以所述纵轴转件(14)为圆心向外延伸的支臂(16),所述支臂(16)能够沿其延伸方向进行伸缩,所述支臂(16)上设有固定的第一外臂(17)和能够沿着所述支臂(16)活动的第一内臂(18),所述第一外臂(17)上设有能够贴合封头外表面任意位置的磨轮(19),所述第一内臂(18)上设有能够沿着由所述压棱(8)在封头内压出的环形压槽(20)进行移动的第一定位轮(21),所述磨轮(19)和所述第一定位轮(21)彼此相对,所述支臂(16)上还设有向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2)和所述第一内臂(18)之间设有第一压簧(23)以及第一位移传感器(24),所述第一连杆(22)上设有和所述支臂(16)共同以所述纵轴转件(14)为圆心向外延伸的辅臂(25),所述辅臂(25)上设有固定的第二外臂(26)和能够沿着所述辅臂(25)活动的第二内臂(27),所述第二外臂(26)上设有能够贴合封头外表面任意位置的接触轮(28),所述第二内臂(27)上设有能够沿着由所述压棱(8)在封头内压出的环形压槽(20)进行移动的第二定位轮(29),所述接触轮(28)和所述第二定位轮(29)彼此相对,所述第一连杆(22)和所述第二内臂(27)之间设有第二压簧(30)以及第二位移传感器(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封头的智能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内撑(7)将容置于所述模具(9)内的封头压出若干道环形压槽(20)后,所述移载板(4)横移使所述第二升降杆(6)对准所述模具(9),所述升降台(10)上升以将封头托出,所述撑杆(12)下降以使所述卡件(13)和卡口(11)固定,所述第一定位轮(21)和所述第二定位轮(29)沿着若干道环形压槽(20)挨个进行移动,所述磨轮(19)和所述接触轮(28)的摩擦面直径大于相邻的两道所述环形压槽(20)的间距,其中,对所述磨轮(19)的工作状态设定第一参考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凯沈小明冯德章
申请(专利权)人:瓯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