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48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涉及自动化制造领域,其包括包括房体、第一运输装置、第二运输装置、第三夹持装置与均设于所述房体内的第一启闭装置、第二启闭装置和装配装置;所述房体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运输装置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第二运输装置与所述第三夹持装置配合用于带动引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至所述炮弹上;所述第一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口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口的连通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人工安装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安全问题,且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且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且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引信是迫弹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迫弹的最前端,起激发迫弹爆炸的作用。引信安装是迫弹装配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由于安装引信之前,迫弹内部已经填充有炸药,因此,引信的安装必须极为小心,操作必须极为稳定,拧紧扭矩适中,若拧的过紧,很容易造成引信误引爆迫弹,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而拧不到位,则可能造成哑弹。目前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引信自动化装配装置,其安装基本依赖人工,效率低,且人工装配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亟需采用自动化技术,开发自动化装备以取代人工操作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为了解决传统人工安装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包括房体、第一运输装置、第二运输装置、第三夹持装置与均设于所述房体内的第一启闭装置、第二启闭装置和装配装置;所述房体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运输装置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第二运输装置与所述第三夹持装置配合用于带动引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至所述炮弹上;所述第一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口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口的连通状态。
[0005]上述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通过设置有房体,在装配时,第一启闭装置控制关闭第一开口,第二启闭装置控制关闭第二开口,当该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在装配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者零件公差等原因,导致迫击炮炮弹爆炸时,可有效避免爆炸伤及周边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自动化装配迫击炮炮弹,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解决了传统人工安装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安全问题。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带、第二运输带与第二放置架;所述第一运输带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移动至所述装配装置;所述第二运输带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远离所述装配装置;所述第二放置架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带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装置包括第二工作台与均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的运输结构、第三夹持结构与安装结构;所述第二运输带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用于带动引信移动至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与固定所述炮弹;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三夹持结构配合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至所述炮弹上;所述运输结构用于带动炮弹依次经过第一运输带、安装结构与第二运输带。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运输结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块、第三滑轨、第三滑动块、第二移动平台与辊筒运输带;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块与所述第三滑轨均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
第三滑动块设于所述第三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设于所述第三滑动块上,所述辊筒运输带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平台上还设有第八直线模组,所述第八直线模组的运动端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放置架抵接;所述第八直线模组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配合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放置架移动至所述第一运输带与所述第二运输带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底架与第一移动结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底架上;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运动端上设有依次连接的动力结构、传动结构与第五夹持结构;所述动力结构用于驱动传动结构转动,所述第五夹持结构包括第四夹持组件、第五夹持组件和与传动结构的输出端连接的左右旋丝杆,所述左右旋丝杆穿过所述第四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五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五夹持组件均与所述左右旋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传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左右旋丝杆转动;所述第四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五夹持组件配合用于夹持迫击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底架、第九直线模组与第十直线模组;所述第二底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九直线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平台上,所述第十直线模组设于所述第九直线模组的运动端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驱动块与第六夹持组件;所述第二伸缩驱动块用于带动所述第六夹持组件升降运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六驱动块与推动头,所述第六驱动块与所述推动头配合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于所述炮弹内。
附图说明
[0014]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第三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

第一运输装置;101

第一运输带;102

第二运输带;103

第二放置架;20

第二运输装置;30

第三夹持装置;301

第二底架;302

第九直线模组;303

第十直线模组;304

第二伸缩驱动块;305

第六夹持组件;40

第一启闭装置;50

第二启闭装置;60

装配装置;601

第二工作台;602

运输结构;6021

第一伸缩驱动块;6022

第三滑轨;6023

第二移动平台;6024

第八直线模组;6025

辊筒运输带;6027

固定块;603

第三夹持结构;604

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房体、第一运输装置、第二运输装置、第三夹持装置与均设于所述房体内的第一启闭装置、第二启闭装置和装配装置;所述房体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运输装置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第二运输装置与所述第三夹持装置配合用于带动引信经过所述第二开口并移动至装配装置,所述装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至所述炮弹上;所述第一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口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启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口的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运输带、第二运输带与第二放置架;所述第一运输带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移动至所述装配装置;所述第二运输带用于带动炮弹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并远离所述装配装置;所述第二放置架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带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装置包括第二工作台与均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的运输结构、第三夹持结构与安装结构;所述第二运输带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用于带动引信移动至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结构用于夹持与固定所述炮弹;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三夹持结构配合用于带动所述引信安装至所述炮弹上;所述运输结构用于带动炮弹依次经过第一运输带、安装结构与第二运输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引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结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块、第三滑轨、第三滑动块、第二移动平台与辊筒运输带;所述第一伸缩驱动块与所述第三滑轨均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所述第三滑动块设于所述第三滑轨上且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设于所述第三滑动块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军周献文郭帅平马姣姣蒋玲莉刘军杨大炼肖冬明胡余良李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