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55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通过荞麦高密度播种对魔芋种植基地控草,利用荞麦速生优势,在杂草还未长起来时,占据田间生态位竞争,对田间形成郁闭,降低透光度,制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抑制杂草生长,第一次荞麦播种目的是控制田间杂草生长和保持田间水分和土壤湿度,让荞麦尽快抢占田间生态位,实现对杂草生长的生态抑制,荞麦种子亩用量是常规播种量3倍左右;第二次播种主要是为控制杂草生长,通过第一次荞麦控草后,杂草数量明显降低,荞麦种子亩用量常规种植播种量2倍左右;第三次播种主要亩地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加生态多样性,打破魔芋连作障碍,荞麦常规种植播种量即可。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魔芋种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贵州魔芋主产区一般在海拔1500~2200米之间,在魔芋生产中,魔芋出苗时间较晚,一般在在4~5月份种植,6月底出齐苗,出苗时间晚于杂草,在基地管理不到位的地方,田间只见杂草不见魔芋,杂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不仅会抢夺魔芋地里的土壤养分,导致魔芋植株瘦弱,而且会影响到魔芋进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
[0003]目前,魔芋基地杂草处理上主要有:(1)化学防控。在未出苗前用乙草胺、草甘膦等进行喷施,在出苗后用精喹禾灵进行处理,我们课题组对喷施除草剂的魔芋地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除草剂喷施后,会导致魔芋生长停滞,产量降低10%~15%,病害发生率增加2.6%~5.3%,并且会影响下一代种芋的生长发育,因此,在贵州省提出不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2)人工除草。贵州降水丰富,多数魔芋种植区年降水量在1100~1200毫米间,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杂草疯长,整个生育期要拔3次~4次草,人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同时,魔芋叶片、茎秆、根系脆嫩,在人工除草过程中容易碰伤,魔芋一旦受伤就容易遭软腐病侵染,导致病害爆发,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草害是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以解决魔芋基地杂草疯长、抢肥抢水、影响产量等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0005]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包括:(一)本专利技术不同生育期实现目的第一次播种主要目的是控制田间杂草生长和保持田间水分和土壤湿度,利于魔芋生长,要采取高密度播种,让荞麦尽快抢占田间生态位,实现对杂草生长的生态抑制,荞麦种子亩用量在10~13公斤,是常规播种量3倍左右;第二次播种主要是为控制杂草生长,通过第一次荞麦控草后,杂草数量明显降低,荞麦播种量相应减少,荞麦种子亩用量在7~10公斤,是常规种植播种量2倍左右;第三次播种主要亩地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增加生态多样性,打破魔芋连作障碍,荞麦种子亩用量在3~4公斤。
[0006](二)种子选择第一次、二次播种选用黔苦7号、黔苦2号、黔苦3号、川荞一号、云乔1号、云荞3号、西荞1号、西荞2号、晋荞1号等适应性强的品种,第三次播种选用黔苦7号、川荞1号、云荞1号等早熟荞麦品种。选用品种性状典型,子粒饱满,色泽正常的种子,用风选法剔除瘪种子,色泽正常是指每个品种颜色会有差异,该种子要符合品种自身颜色即可;品种性状典型是指种子要具有本品种的特性,早熟指生育期60~70天的品种。
[0007](三)播种方法
第一次播种:在4月中旬~5月中旬,荞麦晒种2~3天,待魔芋播种完毕,立即在厢面播撒荞麦种子,荞麦种亩用种量10~13公斤,用钉耙轻轻在厢面上来回拖动,将荞麦种子和土壤混合均匀,防止天气干旱种子被晒死。这次播种不采取温汤浸种措施,因为贵州魔芋主产区往往春旱较为严重,浸种后的优势是能促进荞麦出苗,但遇到春旱严重期将造成提早出苗的荞麦死亡。
[0008]第二次播种:第一次播种荞麦苗长至25~30厘米时,先进行第2次播种,在播种前荞麦种子晒种2~3天,荞麦种亩用量在7~10公斤,然后用35~40℃温水浸泡15~20分钟,除去漂浮的秕籽,将荞麦种子和细土按照1:10混合均匀后撒施到厢面。然后将荞麦苗拔了覆盖到厢面,利用拔荞麦的物理扰动,实现第二次播种荞麦种子与厢面土壤的较好结合,提高出苗率。此时,魔芋基本封田,杂草难以长起来,为不跟魔芋抢夺养分,人工拔除荞麦苗,覆盖在厢面控草、保湿。荞麦是浅根系作物,用人工拔荞麦苗不容易损伤魔芋根系,对魔芋造成的伤害较少。
[0009]第三次播种:在8月底~9月中旬,进行第三次荞麦播种。播种前荞麦种子晒种2~3天,荞麦种亩用量在3~4公斤,然后用35~40℃温水浸泡20~30分钟,除去漂浮的秕籽,然后按照荞麦种和土壤1:10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用喷雾器将混合后的土壤喷清水,使得土壤呈现手握不紧,松手散开状态,然后装入封闭的容器或小拱棚中进行催芽24~36个小时。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土壤的混合物播撒到厢面上。本次播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是为了让荞麦提早出苗,进入秋季后温度和光照时数逐渐降低,催芽能够让荞麦提早出苗,从而实现获得高产稳产。第三次播种目的不再是控草,一是能够获得荞麦的产量,我们试验研究亩产量大概在80公斤左右,这样1亩地的产量可以为第二年的3亩地留种,二是增加了田间生态多样性,能够降低草害、病害发生,第三是增加地表覆盖,有利于冬季魔芋防冻。魔芋一般在10月后倒苗,第三次播种的荞麦其生长与魔芋植株生长恰好能够实现茬口衔接,多数地区荞麦进入旺长期时,魔芋已经倒苗,不影响荞麦生长。
[0010](四)水肥管理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技术是应用荞麦生长速度快,有竞争优势实现对杂草的控制,第一、二次播种的目的是控制杂草,第三次播种的目的获得产量,因此,第一二次采取高密度播种,种子用量会超常规种植,这样会有大量的生物量形成,从而实现对杂草的抑制,第三次播种的目的是获得荞麦产量,按照正常用种播种。荞麦的生长会对土壤养分进行吸收,因此,为确保魔芋获得足够的养分实现高产,肥料的施用量除了考虑魔芋的吸收量,还要考虑荞麦控草植物的营养补充,一般施肥量在魔芋种植施肥量的基础上加20%~30%,为亩增施高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第三次播种的荞麦以获得收成为目的,一般荞麦亩产量可以达到80公斤左右,1亩地秋荞可以为次年3亩地魔芋种植基地提供按本申请技术方案高密度荞麦种植提供种子,实现荞麦的自留种。当荞麦全株有70%的籽粒呈黑褐色时,应抓紧时间于早、晚收获,并扎捆或扎把,竖放在室内,让荞麦后熟。
[00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荞麦高密度播种,利用荞麦速生优势,在杂草还未长起来时,占据田间生态位竞争,对田间形成郁闭,降低透光度,制造不利于杂草生长的环境,抑制杂草生长。经过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团队大量田间试验,采用本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田间杂草数量,跟常规栽培方式的对照处理相比较,本技术应用后,杂草数量减少了92%左右,平均亩魔芋田间除草人工数从13个左右降低到2.5个左右,也避免了由于除草造成魔芋植株
受损导致病害发生。本技术应用后,还有如下好处:降低了大田除草剂施用量,助推了农业产业绿色发展,避免了因除草剂使用造成作物及生态危害;增加了魔芋种植基地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了病害发生率,以贵州魔芋主产区的毕节市为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多个县魔芋主产区的抽样调查,常规魔芋种植基地病害发生率一般在12%~22%之间,应用本技术后,病害发生率一般在5%~8%;增加了地表覆盖,有利于土壤保水保墒,特别是对于我省西部高海拔春旱严重的区域,土壤水分的增加促进了魔芋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13]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芋种植基地利用荞麦三次播种生态控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分三次播种第一次播种:在4月中旬~5月中旬,荞麦晒种2~3天,待魔芋播种完毕,立即在厢面播撒荞麦种子;第二次播种:第一次播种荞麦苗长至25~30厘米时,先进行第2次播种,在播种前荞麦种子晒种2~3天,采取浸种处理,除去漂浮的秕籽,将荞麦种子撒在厢面,然后再将第一次播种的荞麦苗拔除覆盖到厢面控草,当第二茬荞麦苗长至30~40厘米时,将其拔除覆盖在厢面控草;第三次播种在8月中旬~9月中旬,在播种前荞麦种子晒种2~3天,采取浸种处理,除去漂浮的秕籽,催芽,然后播撒到厢面上;水肥管理:魔芋种植施肥量的基础上加20%~30%;荞麦收成:当荞麦全株有70%的籽粒呈黑褐色时,应收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荞麦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在贵州生长的荞麦品种,第一次、二次播种选择适应性强的荞麦品种,第三次播种选用早熟荞麦品种,早熟指生育期6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兵潘牧魏茹蕙姚明勇罗密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