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71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组合物为体积分数为5%~7%的抗坏血酸和体积分数为0.1~0.3%的苯丙烯菌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不仅有效提升茶树体内防御酶活性,提升茶叶抗氧化保护能力、诱导茶树抗病性的增强,对茶饼病、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有效和提高茶叶产量,具有降本增效的作用;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能够降低茶叶酚氨比,提高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组分含量,增加茶叶滋味,提高茶叶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施用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为生物源制剂,绿色、环保,不会引起农药残留,保证茶叶安全性和茶叶品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种植领域,特别涉及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抗坏血酸水剂(Ascorbic acid,AA)能逆活细胞,激发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因而具有抗病虫害、抗寒、抗旱的特殊功效。6%的抗坏血酸水剂可以诱导植物获取系统抗性,对作物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并且其品质得以提高;对马铃薯、烟草、猕猴桃等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作用,抗坏血酸具有应用于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中的巨大潜力。
[0003]苯丙烯菌酮(Isobavachalcone,IBC)是一种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免疫诱抗、促进生长等特点,绿色、环保、无残留。其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苯丙烯菌酮已经在茶饼病防治的应用上获得登记,但未在茶炭疽病上获得登记,且其对茶饼病、茶炭疽病的防治机理仍未清晰。
[0004]茶饼病和茶炭疽病是茶园的两大主要病害,一般茶园发病率20%~30%,严重茶园达60%~80%,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市场上针对茶叶炭疽病的防治特效药有代森锰锌、20%氟硅唑咪鲜胺、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啶氧菌酯等,在茶叶萌芽时喷施代森锰锌、咪鲜胺或啶氧菌酯,可对茶炭疽病起到显著防效。针对茶饼病,则可以用苯醚甲环唑、吡唑嘧菌酯、氟硅唑、咪鲜胺锰盐、醚菌酯、溴菌腈等药剂交替喷雾使用,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防治茶饼病、茶炭疽病仍旧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方法,但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使农药防病效果极大降低,无法从根本上预防与控制茶饼病和茶炭疽病;使得茶树产量和品质降低;同时,茶农对农药认识不够而存在滥用、错用农药,导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影响茶叶的安全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以此,本专利技术提出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抗坏血酸和苯丙烯菌酮组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由抗坏血酸水剂和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组成,所述抗坏血酸水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5%~7%,所述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1%~0.3%。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由抗坏血酸水剂和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组成,所述抗坏血酸水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6%,所述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2%。
[0010]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在茶树上的应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施用方法为,先施用抗坏血酸水剂,后施用苯丙烯菌酮微乳剂;施用前,所述抗坏血酸水剂按照体积比为1:1400~1600加水稀释,所述苯丙烯菌酮微
乳剂按体积比为1:600~800加水稀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组合物的施用方法为,将抗坏血酸水剂和苯丙烯菌酮微乳剂按照体积比1:2~3混合,制得混合剂后施用,施用前,所述混合剂按照体积比为1:1400~1600加水稀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在防治茶饼病或/和茶炭疽病中应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在茶树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于晴天喷施于茶蓬上,喷施两次,两次喷施间隔5~10天。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不仅有效提升茶树体内防御酶活性,提升茶叶抗氧化保护能力、诱导茶树抗病性的增强,对茶饼病、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有效和提高茶叶产量,具有降本增效的作用。
[0017](2)本专利技术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能够降低茶叶酚氨比,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含量,增加茶叶滋味,提高茶叶品质。
[0018](3)本专利技术施用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为生物源制剂,绿色、环保,不会引起农药残留,保证茶叶安全性和茶叶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实施例1
[0023]1材料及方法
[0024]1.1材料
[0025]1.1.1供试药剂
[0026]6%抗坏血酸水剂(贵阳市花溪茂业植物速丰剂厂),单价为100元/L;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沈阳同祥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单价为40元/100mL。
[0027]1.1.2供试作物
[0028]茶叶品种为金观音。
[0029]1.2实验方法
[0030]选择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比村贵州天贵茶业有限公司成龄茶园进行小区试验,拐比村最高海拨1387米,最低海拨1240米,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年降雨量1080毫米,无霜期243天,土壤属黄壤土,PH值在5.5左右,弱酸性。试验按随机区组列供试小区,设:(1)清水为空白对照(CK);(2)6%抗坏血酸水剂(1:1500)(6%AAWA);(3)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1:700)(0.2%IME);(4)6%抗坏血酸水剂(1:1500)+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1:700)(6%AAWA+0.2%IME)共4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重复小区面积15m2,各小区使用药剂量均为1kg左右。试验于2022年7月2日开始第一次施药,间隔7d进行第二次施药,
现场鉴定为第二次施药后7d。均为晴天下午4时以后,以喷湿茶蓬不滴水为宜,试验期间其它各项管理措施一致。
[0031]文中的1:1500是指药剂按照体积比为1:1500加水稀释;1:700是指药剂按照体积比为1:700加水稀释。
[0032]1.3发病情况调查
[0033]在各小区随机选取茶树梢上的成叶,调查50~100片叶,按分级标准目测分级,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分级标准参考试验准则GB/T 17980.83—2004);茶叶产量采取随机抽取小区进行测产的方式,选择5个小区(约0.25m2),对小区的鲜茶叶进行收集,同时测定小区面积,最后折合成亩产。
[0034]1.4化学成分测定
[0035]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测定参照GB 5009.124

2016中的方法进行。
[0036]1.5游离氨基酸测定
[0037]用玛瑙研磨将茶叶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抗坏血酸和苯丙烯菌酮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抗坏血酸水剂和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组成,所述抗坏血酸水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5%~7%,所述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1%~0.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抗坏血酸水剂和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组成,所述抗坏血酸水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6%,所述苯丙烯菌酮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2%。4.抗坏血酸与苯丙烯菌酮的组合物在茶树上的应用。5.如权利要求4的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施用方法为,先施用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周罗娜罗林丽赵兴丽刘思睿罗可姚明勇宋诗颖叶夕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省食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