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09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障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柱,升降柱包括筒体组件、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筒体组件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和齿轮螺母,第一螺杆固定支撑于第一筒体,齿轮螺母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二筒体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杆、从动齿轮和连接螺母,第二螺杆与第二筒体转动连接,从动齿轮套设于第二螺杆的外侧,并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螺母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三筒体连接,第二螺杆设有容置腔,第一螺杆能够伸入容置腔。驱动机构安装于第二筒体,驱动机构与齿轮螺母和从动齿轮连接。如此,减少安装升降柱时的开挖深度,且升降柱能够快速升降到位。速升降到位。速升降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障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柱。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柱,又称升降路桩、防冲撞路桩、隔离桩等,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等场合,其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
[0003]目前的升降柱中,大多只采用单节可活动伸缩的筒体,导致在需要一定上升高度的条件下,升降柱下降到位后其整体高度过高。安装时,需开挖较深的槽以适配升降柱的高度,费时费力。且由于单节可活动伸缩的筒体行程较长,导致筒体上升、下降到位的速度较慢,影响升降柱的阻拦、放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升降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柱安装时需开挖较深的槽、筒体升降到位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包括:
[0006]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依次滑动连接;
[0007]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和齿轮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齿轮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筒体连接;
[0008]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杆、从动齿轮和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第三筒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螺杆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容置腔;
[0009]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转动,以使得所述齿轮螺母沿所述第一螺杆、所述连接螺母沿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升降。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11]所述齿轮螺母设有第一锥齿部,所述从动齿轮设有第二锥齿部,所述第一锥齿部和所述第二锥齿部相对,且所述第一锥齿部和所述第二锥齿部分别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包括中筒底座,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设于所述中筒底座的相背两侧,且所述齿轮螺母相较所述从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所述齿轮螺母抵接于所述中筒底座,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中筒底座,所述主动锥齿轮穿过所述中筒底座,并与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防磨件,所述防磨件设于所述中筒底座和所述齿轮螺母之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间隙配合;
[0015]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防抖套,所述第一防抖套安装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防抖套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起棱边,所述第一凸起棱边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抵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螺母固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筒体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设有管道,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所述管道。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管道的内壁间隙配合;
[0018]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防抖套,所述第二防抖套安装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防抖套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棱边,所述第二凸起棱边与所述管道的内壁抵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柱还包括:
[0020]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且对所述第二筒体起导向作用的第一导向机构;
[0021]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之间且对所述第三筒体起导向作用的第二导向机构。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导杆和至少两个第一导向块,所述导杆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筒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块沿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筒体,且各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相抵,各所述第一导向块设有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
[0023]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向块,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沿所述第三筒体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三筒体,且各所述第二导向块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相抵。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组件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支撑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筒体、所述第三筒体、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均支撑于所述支撑座上。
[0025]相较传统的单节升降柱(只具有一节可活动伸缩的筒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柱具有可活动伸缩的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在同样上升高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升降柱的收缩率,减少了产品收缩后的整体高度,从而减少了安装时对地面的开挖深度,便于现场安装。此外,传统的单节升降柱的螺杆较长,其在加工时直线度要求也相应较高,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螺杆分设为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在保证升降柱伸展长度的同时,减少了单个螺杆的长度,降低了各螺杆的加工难度。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柱中,通过驱动机构同步驱动齿轮螺母和从动齿轮分别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齿轮螺母沿第一螺杆、连接螺母沿第二螺杆同步升降的同时,齿轮螺母带动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相对第一筒体、连接螺母带动第三筒体相对第二筒体同步升降,允许了在升降过程中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同步升降到位,也即,允许
了在升降过程中各可活动伸缩的筒体同步升降到位,缩短了升降柱整体上升、下降到位的时长。并且,驱动机构是安装于第二筒体的,在驱动机构驱动齿轮螺母绕第一螺杆转动并沿第一螺杆升降时,齿轮螺母带动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带动第二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一并升降,避免驱动机构和齿轮螺母、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出现偏差,保证了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机构和齿轮螺母相对第一螺杆的同步位移,保证了升降柱的整体平稳运行。
[0027]此外,在齿轮螺母带动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带动第二螺杆一并升降的过程中,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能够伸入第二螺杆的容置腔,避免了第二螺杆随第二筒体升降时与第一螺杆发生运动干涉,允许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轴线重合或大致重合,使得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能够在同一轴线或大致在同一轴线上对对应的筒体进行承载或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升降柱在升降过程中受力均衡、运行平稳。
[0028]相较传统的液压或气压升降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柱是采用螺杆和螺母组合为传动机构的,避免了液压或气压升降柱的保压问题,以及寒冷地区液压油冻结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且本实施例的升降柱的机械装配空间要求较低,无需铺设油管或气管,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0029]一个或若干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依次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和齿轮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支撑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齿轮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筒体连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杆、从动齿轮和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筒体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并与所述第三筒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螺杆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容置腔;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筒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转动,以使得所述齿轮螺母沿所述第一螺杆、所述连接螺母沿所述第二螺杆同步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螺母设有第一锥齿部,所述从动齿轮设有第二锥齿部,所述第一锥齿部和所述第二锥齿部相对,且所述第一锥齿部和所述第二锥齿部分别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包括中筒底座,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设于所述中筒底座的相背两侧,且所述齿轮螺母相较所述从动齿轮靠近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所述齿轮螺母抵接于所述中筒底座,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中筒底座,所述主动锥齿轮穿过所述中筒底座,并与所述齿轮螺母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防磨件,所述防磨件设于所述中筒底座和所述齿轮螺母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防抖套,所述第一防抖套安装于所述第一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德君魏天驹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红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