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81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混凝土层、防水层和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沥青层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向下延伸的防裂槽,多条所述防裂槽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混凝土层上铺设防水层,避免雨水直接渗透进混凝土层及其下方将土质软化。在防水层的上方铺设沥青层,沥青层直接作为车辆通行的接触面,可起到承重抗裂的作用,可承受重载车辆的长期碾压。特别是在沥青层上开设有多个防裂槽,防裂槽为沥青层表面提供预留空间,当沥青层因温度产生体积变化时,减少沥青层体积变化产生的开裂,进一步提高路面结构的防开裂效果。防开裂效果。防开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简称为“砼”,通常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所得。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提高了路面的抗弯拉强度和路面承载力,人们制造了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在车辆荷载作用前,路面已经被施加永久的压应力,路面已经被施加永久的压应力,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面先承受压应力。当车辆载荷作用时,路面板底部的压应力抵消了一部分拉应力,然后弥补了混凝土抗拉强度偏低的缺点,使得混凝土抗压强度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在经过重载车辆的长期碾压后容易产生开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路面容易开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混凝土层、防水层和沥青层,所述混凝土层内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沥青层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向下延伸的防裂槽,多条所述防裂槽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防裂槽的深度:所述沥青层的厚度=1:3~5。
[0006]优选地,所述基层和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还设有缓冲层;所述基层和所述缓冲层之间设有夯土层。
[0007]优选地,所述基层上埋设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多条向上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依次穿过所述夯土层和所述缓冲层插入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竖杆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相互垂直、且埋设在所述夯土层内。
[0008]优选地,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第一斜向钢筋和第二斜向钢筋,所述第一斜向钢筋和所述第二斜向钢筋交叉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的两端埋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网格状排布。
[0010]优选地,还包括路缘石,所述混凝土层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一所述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基层上,所述防水层和所述沥青层的两端均分别与两个所述路缘石连接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00~120、碎石70~100、水80~110、膨胀矿渣15~20、铁粉10~30、粉煤灰25~35、硅藻土15~30、贝壳粉25~40、玻璃纤维2~10、聚羧酸减水剂1~5、添加剂5~15。
[0012]优选地,所述添加剂按重量份包括:钛酸丁酯100~115份,中空微珠1~3份、硅藻
土5~60份、聚乙烯醇30~50份、丙烯酸乳液15~30份、粉煤灰6~10份、柠檬酸3~4份、纳米氯化钙2~5份、石膏1~3份、环氧树脂2~3份、石油蜡3~5份、活性炭粉6~8份。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用于对上述的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将设有竖杆的基板埋设在基层内,且保持竖杆向上突出;
[0015]S2,布置夯土层,使夯土层覆盖住横杆;
[0016]S3,布置缓冲层;
[0017]S4,布置预应力钢筋;
[0018]S5,浇灌混凝土,使混凝土覆盖住预应力钢筋,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
[0019]S6,布置防水层;
[0020]S7,布置防裂槽模具,铺设沥青,待沥青形成沥青层后卸下防裂槽模具,以使沥青层上形成有防裂槽。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路面结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基层、混凝土层、防水层和沥青层,混凝土层内设有预应力钢筋,以提高路面结构的抗压强度。在混凝土层上铺设防水层,避免雨水直接渗透进混凝土层及其下方将土质软化。在防水层的上方铺设沥青层,沥青层直接作为车辆通行的接触面,可起到承重抗裂的作用,可承受重载车辆的长期碾压。特别是在沥青层上开设有多个防裂槽,防裂槽为沥青层表面提供预留空间,当沥青层因温度产生体积变化时,减少沥青层体积变化产生的开裂,进一步提高路面结构的防开裂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路面结构的剖视图。
[0024]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基板、竖杆和横杆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0026]附图中:1、基层;2、混凝土层;21、预应力钢筋;211、第一斜向钢筋;212、第二斜向钢筋;22、加强筋;3、防水层;4、沥青层;41、防裂槽;5、缓冲层;6、夯土层;7、基板;8、竖杆;9、横杆;10、路缘石。
[0027]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请参阅图1,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1、混凝土层2、防水层3和沥青层4。
[0032]混凝土层2内设有预应力钢筋21。预应力钢筋21包括第一斜向钢筋211和第二斜向钢筋212,第一斜向钢筋211和第二斜向钢筋212交叉设置。预应力钢筋21为双斜向预应力筋,即布置两排平行的预应力钢筋21呈交叉对称型。该两排平行的预应力钢筋21的布置使得该预应力钢筋21同时具备了横向和纵向上的预应力。
[0033]混凝土层2的两端埋设有加强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层(1)、混凝土层(2)、防水层(3)和沥青层(4),所述混凝土层(2)内设有预应力钢筋(21);所述沥青层(4)的上表面开设有多条向下延伸的防裂槽(41),多条所述防裂槽(4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槽(41)的深度:所述沥青层(4)的厚度=1: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和所述混凝土层(2)之间还设有缓冲层(5);所述基层(1)和所述缓冲层(5)之间设有夯土层(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埋设有基板(7),所述基板(7)上设有多条向上延伸的竖杆(8),所述竖杆(8)依次穿过所述夯土层(6)和所述缓冲层(5)插入所述混凝土层(2)内,所述竖杆(8)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横杆(9),所述横杆(9)与所述竖杆(8)相互垂直、且埋设在所述夯土层(6)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21)包括第一斜向钢筋(211)和第二斜向钢筋(212),所述第一斜向钢筋(211)和所述第二斜向钢筋(212)交叉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2)的两端埋设有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呈网格状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开裂的斜向预应力市政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荆阳吴捷锐郑永胜周少鑫朱景想杨运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锐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