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26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6
本申请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包括上端部开口设置的箱体以及安装于箱体一侧竖直端面上的把手;箱体的内底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平行分布的通槽,各组通槽的方向平行于作业装置的移动方向;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槽口,各组通槽分别贯穿槽口;槽口内密封插接有水平分布的挡板,各组挡板进一步密封插接至通槽内部,挡板的长度大于通槽与槽口两者的长度之和。各组槽口的入口位置铰接有用于封堵槽口的合页。本申请减少了路面修复过程沥青混凝土原料的浪费,实现了对路面缝隙的精准修复。准修复。准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路面修复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车辆超载、路面冬夏温差较大等原因,公路路面容易发生严重损害而产生缝隙,因此需要对路面缝隙进行定期维修。目前,公路路面缝隙的修复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相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作业装置,在破损的路面上摊铺沥青混凝土,实现对缝隙的填充。
[0003]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作业装置包括上端部开口设置的箱体、以及安装于箱体侧壁外侧上的把手;箱体的底面为格栅结构。施工人员在进行路面缝隙修复时,向箱体内浇筑熔融状态的沥青混凝土,拖动把手使箱体沿路面缝隙的延伸方向移动,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从箱体底面的格栅结构渗出,并摊铺于路面,待沥青混凝土硬化后,即完成对路面缝隙的修复。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现有的路面环境下,路面上的缝隙宽度不等,箱体底部等间距分布的格栅结构使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均匀铺设于路面,沥青混凝土的铺设面积较大,部分沥青混凝土分布于未发生开裂的路面位置处,造成了沥青混凝土原料的浪费,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路面修复过程沥青混凝土原料的浪费,实现对路面缝隙的精准修复,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包括上端部开口设置的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一侧竖直端面上的把手;所述箱体的内底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平行分布的通槽,各组所述通槽的方向平行于作业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槽口,各组所述通槽分别贯穿所述槽口;所述槽口内密封插接有水平分布的挡板,各组所述挡板进一步密封插接至所述通槽内部,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与所述槽口两者的长度之和。各组所述槽口的入口位置铰接有用于封堵所述槽口的合页。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见的路面修复作业装置包括上端部开口的箱体以及安装于箱体侧壁上的把手,箱体底面等间距分布的格栅结构;熔融的沥青混凝土原料倾倒于箱体内,施工人员拖动把手沿路面缝隙延伸方向移动箱体,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从格栅结构中流出对地面缝隙进行填补;该作业装置使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均匀铺设于路面,但日常生活中的路面缝隙宽度不等,部分沥青混凝土铺设于未开裂的路面,多余的沥青混凝土造成了不必要浪费;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箱体底面开设有若干组通槽,通槽内水平贯穿插接有挡板,挡板延伸至槽口外侧,槽口外安装有将槽口
密封的合页;当路面的缝隙较窄时,将挡板插接于通槽中,通槽开口数量减少,沥青混凝土流量减小,减少了沥青混凝土铺设于未开裂路面的面积,实现了对路面缝隙的精准修复,减少了沥青混凝土原料的浪费;当路面缝隙较大时,将挡板从通槽内抽离,调整合页将槽口堵塞,此时,通槽的开口数量增加,沥青混凝土的流量增大,实现了对路面缝隙的充分填充。
[0009]优选的,所述合页包括固定板与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槽口的外周壁下边沿处,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铰接,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可活动角度为0度至90度,所述活动板的板体大于所述槽口;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边沿上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贯穿插接有与所述箱体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螺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与固定板铰接,当路面缝隙较大时,挡板从通槽中抽离,此时活动板竖直放置并与箱体侧壁之间固定有螺栓,实现了对槽口的堵塞,避免了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从箱体侧壁溢出。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板水平放置时其几何中心位置贯通开设有圆孔,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端面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圆孔同心分布的圆盖,所述圆盖密封盖接所述圆孔;所述挡板延伸至所述槽口外一端的上端面竖直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圆孔竖直正对的光孔,所述光孔内插接有贯穿所述圆孔的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的下端部延伸至所述圆盖的内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缝隙较小时,挡板水平插接于通槽内,此时活动板水平放置,第一插销贯穿插接光孔与圆孔并延伸至圆盖内,实现了对挡板的限位固定,避免了挡板从槽口中滑落。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背离所述把手的一侧竖直端面上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圆周下端部位置与地面抵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内的沥青混凝土从通槽中均匀渗出,施工人员的拖动速度难度保持匀速,修补过的路面存在不平整的情况;此时,滚轴沿修补的路面进一步压平填实,使未凝结的沥青混凝土趋于平整,保证了路面修补的美观性,提升了路面修补的质量。
[0015]优选的,与所述把手相邻的两侧竖直端面水平下边沿一体成型有与地面抵接的翼板。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翼板的设置增大了箱体底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使地面受力均匀,避免了未凝结的沥青混凝土因受力不均而使修补过的路面凹凸不平。
[001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端部呈放大口结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大口结构的设置方便了施工人员向箱体内倾注沥青混凝土。
[0019]优选的,所述箱体竖直端面一侧侧壁上固定有球铰,所述把手靠近所述箱体的一端与所述球铰铰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与箱体之间通过铰接座连接固定,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把手进行转动,从而易于在复杂的路况上控制箱体的移动方向,方便了施工人员对路面缝隙的精准填补。
[0021]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圆环;所述把手包括圆管以
及与所述圆管插接的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周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开孔,所述圆管靠近所述圆杆的一端开孔并插接有贯穿所述开孔的第二插销。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的设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把手进行抓握,使工作人员容易精准控制该作业装置的移动方向;把手采用圆管与圆杆套接的方式设置,使把手的长度可调节,方便了施工人员根据自身的习惯调节把手长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底面开设有若干组通槽,通槽内水平贯穿插接有挡板,挡板延伸至槽口外侧,槽口外安装有将槽口密封的合页;当路面的缝隙较窄时,将挡板插接于通槽中,通槽开口数量减少,沥青混凝土流量减小,减少了沥青混凝土铺设于未开裂路面的面积,实现了对路面缝隙的精准修复,减少了沥青混凝土原料的浪费;当路面缝隙较大时,将挡板从通槽内抽离,调整合页将槽口堵塞,此时,通槽的开口数量增加,沥青混凝土的流量增大,实现了对路面缝隙的充分填充;
[002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与固定板铰接,当路面缝隙较大时,挡板从通槽中抽离,此时活动板竖直放置并与箱体侧壁之间固定有螺栓,实现了对槽口的堵塞;箱体的一侧端面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部开口设置的箱体(1)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1)一侧竖直端面上的把手(2);所述箱体(1)的内底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平行分布的通槽(3),各组所述通槽(3)的方向平行于作业装置的移动方向;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槽口(4),各组所述通槽(3)分别贯穿所述槽口(4);所述槽口(4)内密封插接有水平分布的挡板(5),各组所述挡板(5)进一步密封插接至所述通槽(3)内部,所述挡板(5)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3)与所述槽口(4)两者的长度之和,各组所述槽口(4)的入口位置铰接有用于封堵所述槽口(4)的合页(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6)包括固定板(61)与活动板(62),所述固定板(61)固定于所述槽口(4)的外周壁下边沿处,所述活动板(62)与所述固定板(61)铰接,所述活动板(62)与所述固定板(61)可活动角度为0度至90度,所述活动板(62)的板体大于所述槽口(4);所述活动板(62)远离所述固定板(61)的一侧边沿上贯通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内贯穿插接有与所述箱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螺栓(7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的作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2)水平放置时其几何中心位置贯通开设有圆孔(8),所述活动板(62)背离所述箱体(1)的一侧端面上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圆孔(8)同心分布的圆盖(9),所述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景想赵伟光郑永胜周少鑫赵燕如杨运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锐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