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减震器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08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塞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前减震器活塞,包括活塞内筒,所述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均套接有活塞外筒,所述活塞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活塞外筒、连接柱、凹槽、卡槽、锁死支架、导向块、梯形槽、连接孔和调节支架的配合,使该活塞上的活塞外筒在拆装时较为方便,从而当该活塞的表面磨损后,可通过更换活塞外筒使该活塞能继续使用。可通过更换活塞外筒使该活塞能继续使用。可通过更换活塞外筒使该活塞能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减震器活塞


[0001]本技术涉及活塞
,尤其涉及一种前减震器活塞。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0003]目前,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但前减震器内的活塞表面在发生磨损后,由于磨损部位无法修复,进而导致整个活塞无法继续使用,从而使活塞的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前减震器内的活塞表面在发生磨损后,由于磨损部位无法修复,进而导致整个活塞无法继续使用,从而使活塞的使用成本增加,而提出的一种前减震器活塞。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前减震器活塞,包括活塞内筒,所述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均套接有活塞外筒,所述活塞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连接柱的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柱靠近活塞内筒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支架,所述锁死支架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锁死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底部开设有梯形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所述梯形槽的内壁和连接孔的内壁均与调节支架的表面与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锁死支架包括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内壁与活塞内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活塞内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的底部与导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筒,所述空心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柱,所述方形柱的表面与方形筒的内壁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锥块,所述圆锥块的表面与梯形槽的内壁接触,所述螺栓的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活塞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粘接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表面与活塞外筒的内壁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螺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环,所述指示环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接触,所述指示环靠近活塞内筒的一侧开设有指示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活塞外筒、连接柱、凹槽、卡槽、锁死支架、导向块、梯形槽、连接孔和调节支架,其中,当锁死支架上的卡块与卡槽接触时,通过卡块、卡槽、凹槽和连接柱的配合,将活塞外筒固定在该活塞上,当卡块与卡槽分离后,活塞外筒能直接筒该活塞上取下来,同时,通过调节支架、导向块和梯形槽的配合,使卡块与空心块之间距离在调节时较为方便,进而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活塞外筒、连接柱、凹槽、卡槽、锁死支架、导向块、梯形槽、连接孔和调节支架的配合,使该活塞上的活塞外筒在拆装时较为方便,从而当该活塞的表面磨损后,可通过更换活塞外筒使该活塞能继续使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指示环和指示槽,其中,当指示槽位于螺栓与活塞内筒之间时,卡块与卡槽完全接触,当指示槽未位于螺栓与活塞内筒之间时,卡块与卡槽未完全接触,进而使用者可通过观察指示槽的位置,判断螺栓是否拧到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仰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二连接板的仰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连接柱的示意图。
[0020]图中:1、活塞内筒;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活塞外筒;5、连接柱;6、凹槽;7、卡槽;8、锁死支架;81、空心块;82、弹簧;83、卡块;84、方形筒;85、方形柱;9、导向块;10、梯形槽;11、连接孔;12、调节支架;121、螺纹筒;122、螺栓;123、圆锥块;13、限位环;14、橡胶密封圈;15、指示环;16、指示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照图1

5,前减震器活塞,包括活塞内筒1,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2的下方,
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均套接有活塞外筒4,活塞外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内壁与连接柱5的表面接触,当连接柱5与凹槽6接触时,通过连接柱5和凹槽6的配合,使活塞外筒4无法在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转动,连接柱5靠近活塞内筒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支架8,锁死支架8的表面与卡槽7的内壁接触,锁死支架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块9,导向块9的底部开设有梯形槽10,第二连接板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11,第二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12,梯形槽10的内壁和连接孔11的内壁均与调节支架12的表面与接触。
[0025]锁死支架8包括空心块81,空心块81的内壁与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空心块8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2,弹簧82远离活塞内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83,卡块83的表面与卡槽7的内壁接触,卡块83的底部与导向块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卡块8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筒84,空心块8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柱85,方形柱85的表面与方形筒84的内壁接触,通过方形柱85和方形筒84的配合,使卡块83仅能水平移动。
[0026]调节支架12包括螺纹筒121,螺纹筒121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前减震器活塞,包括活塞内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所述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2)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均套接有活塞外筒(4),所述活塞外筒(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的内壁与连接柱(5)的表面接触,所述连接柱(5)靠近活塞内筒(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所述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支架(8),所述锁死支架(8)的表面与卡槽(7)的内壁接触,所述锁死支架(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块(9),所述导向块(9)的底部开设有梯形槽(10),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第二连接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支架(12),所述梯形槽(10)的内壁和连接孔(11)的内壁均与调节支架(12)的表面与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减震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支架(8)包括空心块(81),所述空心块(81)的内壁与活塞内筒(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块(8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远离活塞内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83),所述卡块(83)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德业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