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炮制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101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茱萸的双辅料酒蜜制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山茱萸新苷Ⅰ、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口感为主要考察指标,采用双辅料的方法对山茱萸进行炮制,并对炮制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双辅料炮制后的山萸肉口感酸甜,可在不同程度上升高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解决了传统酒萸肉口感酸涩的问题以及传统酒萸肉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类含量显著降低的问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炮制方法制备的酒蜜萸肉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最佳的治疗效果,说明双辅料制山萸肉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更好的治疗药物。更好的治疗药物。更好的治疗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炮制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炮制
,具体涉及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炮制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其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0003]山萸肉作为传统中药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山萸肉中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苷类(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Ⅰ、獐芽菜苷等)、有机酸(没食子酸)、三萜类等,其中,莫诺苷、马钱苷具有保护心肌、调节骨代谢等作用;獐芽菜苷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细胞修复的作用;山茱萸新苷Ⅰ具有抗炎、保护神经元等功效;没食子酸具有抗氧化、降糖等作用。其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是山茱萸含量最高的成分群,同时也是山茱萸的特征性成分,因此在山萸肉及酒蜜萸肉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指导作用。
[0004]目前,《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山茱萸的饮片为山萸肉和酒萸肉,而临床应用主要以酒萸肉为主。《中国药典》1963年版出版以来,药典中收载酒萸肉的制备方法均为酒蒸(炖)法,炖或蒸至酒吸尽而成。酒萸肉中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Ⅰ、獐芽菜苷含量均显著低于生品;且山萸肉经黄酒炮制后口感酸涩,不利于临床患者服用。基于以上情况,综合考虑酒蜜萸肉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为: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山茱萸新苷Ⅰ、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成品口感,建立切实可行的酒蜜萸肉生产工艺,有效减少生产中品质的差别,使有效成分损失降至最低,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酒蜜萸肉饮片具有重要意义。
[000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严重、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迄今为止,DN的发病机制并未阐明,现有研究数据表明,糖代谢异常、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外泌体等均能引起DN。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抗炎进而预防DN发生及恶化;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内服、针刺、灌肠等进行治疗,但是未能完全阐明DN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特效药。因此,积极的防治DN,抑制病情的发展,是避免肾衰竭,延长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探讨山萸肉炮制前后对DN治疗作用机制,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山萸肉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0006]CN114796299A公开了一种山萸肉的炮制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山茱萸鲜果进行高压蒸制,得到蒸制山茱萸果。该方法虽然能够使净山萸肉快速干燥,但是采用高压蒸制,生产上增加了投资成本,且高压会导致炮制品的功效下降,也未能改变山萸肉的酸涩口感。CN111467384A公开了一种酒萸肉的炮制方法,该方法将黄酒和山茱萸果肉按一定比例混合;将浸泡好的山茱萸果肉蒸制,蒸制完成后保温;将保温处理后的山茱萸果肉干燥,即得
酒萸肉。该方法有效避免酒萸肉在加工过程中山萸肉质量不稳定,颜色不均一现象,但是该方法未能改善山萸肉酸涩的口感。
[0007]可见,目前还没有既能改善山萸肉的酸涩口感又能保证山萸肉良好疗效的中药饮片。因此,本专利技术建立切实可行的酒蜜萸肉生产工艺,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酒蜜萸肉饮片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酒蜜萸肉的炮制方法及应用。本研究以山萸肉经黄酒和蜂蜜炮制后改善酸涩口感、提高了山萸肉炮制品中主要环烯醚萜苷类的含量为指标对炖制工艺中的酒蜜比、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炖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酒蜜萸肉的最佳炖制工艺。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辅料为黄酒和蜂蜜;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净山萸肉,加入适量的双辅料,拌匀,密闭容器,至双辅料被吸尽;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制得山萸肉饮片上锅,隔水炖制;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炖后所得酒蜜萸肉进行干燥,即得。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山萸肉和双辅料的比例为山萸肉:混合辅料=100:35。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双辅料的混合比例为为酒重:蜜重=(30~15):(5~20)。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隔水炖制时间为2~10 h。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干燥温度为40~80℃。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干燥时间为3~7 h。
[0016]进一步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山萸肉原药材经除去杂质及果核、果梗得到净山萸肉,按比例加入双辅料黄酒和蜂蜜拌匀,密闭;所述净山萸肉与双辅料的比例为100:30:5;步骤二:将10 g步骤一所制得的山萸肉生品饮片隔水炖制6 h,取出;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山萸肉饮片于50℃烘箱干燥5 h,制得酒蜜萸肉炮制品。
[0017]进一步地,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酒蜜萸肉的炮制方法制得的酒蜜萸肉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含有上述所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酒蜜萸肉的炮制方法制得的酒蜜萸肉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药物。
[0019]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选自: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混悬剂、注射剂、栓剂、滴剂、滴丸剂、口服液或贴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运用双辅料炮制的山萸肉口感酸甜,解决了传统酒萸肉口感酸涩的问题,方便患者服用;传统酒萸肉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类含量显著降低,应用本专利技术炮制后可在不同程度上升高主要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与传统的炮制方法相比,酒蜜萸肉炮制工艺具有指标量化、效率高等特点,可为饮片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0022]2.山萸肉及其不同炮制品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24小时尿白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山萸肉及其不同炮制品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及抑制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肾脏保护功效,调节部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含量提高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发挥机体供能的作用,利于健康的恢复,使有益菌增多,致病菌减少。实验表明,酒蜜萸肉效果最佳,酒蜜萸肉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本专利的结果可为后期酒蜜萸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混合对照品、山萸肉、酒萸肉、酒蜜萸肉高效液相色谱图。其中A为混合对照品;B为山萸肉生品;C为酒萸肉炖品;D为酒蜜萸肉炖品。图A

D中1为没食子酸;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辅料为黄酒和蜂蜜;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净山萸肉,加入适量的双辅料,拌匀,密闭容器,至双辅料被吸尽;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制得山萸肉饮片上锅,隔水炖制;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炖后所得酒蜜萸肉进行干燥,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山萸肉和双辅料的比例为山萸肉:双辅料=10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双辅料的混合比例为为酒重:蜜重=(30~15):(5~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隔水炖制时间为2~10 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干燥温度为40~8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辅料酒蜜制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干燥时间为3~7 h。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裕彬鞠成国张旭王巍朱琳贾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橘井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