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板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950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承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承载件、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抓取组件。第一架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架体上于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第一架体上且可沿第一导轨组移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承载组件相对第一架体移动;第二承载件设置于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承载组件相对第二承载件移动;抓取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上,包括吸取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物力和财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板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机械结构
,特别是关于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

树脂板复合件是在金属底座胶粘树脂板而形成的一种复合产品,其中金属底座对

树脂板起到补强支撑的作用,树脂板则使金属底座具有耐磨、减震等的功能。金属

树脂板复合件的制备以及树脂板损坏后的更换,通常都在工业流水线上完成。现有技术中的树脂板供给,往往采用人工方式,速度慢、效率差,且成本高。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承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承载件、第二驱动机构、抓取组件、第二架体以及传送组件。
[0006]所述第一架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架体上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组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一架体移动;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所述抓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抓取组件至少包括吸取件;所述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组的下方;所述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传送组件具有承载并运输树脂板的传送面。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通过滑台与所述第一导轨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纵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一侧。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移动。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组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
[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
第二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调节组件。所述吸取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可通过所述调节组件改变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局部或整体相对高度。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活动套接。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其一,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另一,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限位孔轴向移动,所述限位柱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重力影响下能卡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00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取件具有一吸取面,所述吸取面上开设有多个吸取孔,所述吸取孔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
[00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架体上还设置有顶升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0018]本技术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第一架体下方的容置空间内放置批量堆叠的树脂板,抓取组件的吸取件吸取树脂板后移动以运送树脂板至传送组件上,由传送组件输送至预设位置,全程机械化操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树脂板上料装置中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
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10、第一承载组件20、第一驱动机构30、第二承载件40、第二驱动机构50、抓取组件60、第二架体70以及传送组件80。第一承载组件20和第二承载件40设置于第一架体10上,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承载组件20相对第一架体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承载组件50相对第二承载件40移动。抓取组件60设置于第二承载件40上,用于抓取树脂板。传送组件80设置于第二架体70上,用于运输树脂板。
[0027]第一架体10为由条形杆搭建而成的框形结构,第一架体1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存放成批堆叠设置的树脂板。第一架体10上于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11,第一导轨组1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第一导轨。
[0028]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组件20设置于第一架体10上且可沿第一导轨组 11移动。第一承载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板21以及第一安装板22,第一承载板21通过滑台与第一导轨组11连接,第一安装板22纵向固定于第一承载板 21的一侧,第一安装板22与第一承载板21之间通过加强筋23固定,以增加两者的连接强度。
[0029]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0作用于第一承载板21,驱动其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其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架体上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组移动;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一架体移动;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抓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抓取组件至少包括吸取件;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组的下方;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传送组件具有承载并运输树脂板的传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通过滑台与所述第一导轨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纵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组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瑞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