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主体遮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33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09
一种用于卡车的翻斗主体的遮篷,包括甲板,所述甲板具有长度和宽度,所述长度和宽度在尺寸上大于由前边缘、与所述前边缘相对的后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的长度。甲板可以限定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在前视图中,甲板可以限定凹形形状,具有中心部分和在中心部分与第一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阶梯部分。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阶梯部分。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阶梯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卡车主体遮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运卡车,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拖运卡车的翻斗主体的遮篷结构及其系统、布置、组件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拖运卡车的遮篷可位于卡车主体的前壁和侧壁之间的顶部接口处。通常,遮篷可以为卡车的前部分,例如驾驶舱室,下面的走道或其他卡车部件(例如,前轮胎)提供防止碎片(例如,岩石)掉落的保护。然而,提供遮篷可以增加卡车的重量,特别是如果增加纵向和/或横向支撑结构。
[0003]另外,遮篷可以不被设计成承载大量的材料(例如,拖运材料)。然而,在装载期间,相对大量的材料可能被无意地提供在遮篷上(即,遮篷装载),这可能不利地影响卡车的重心和轮胎的负载分布。这会导致轮胎过热和磨损。
[0004]另一方面,在遮篷被设计成基本上防止没有材料残留在遮篷上的情况下,在装载过程中无意放置在遮篷上的材料可能从遮篷滑落并落到道路上。在道路上产生的材料可能对在道路上行驶的其它车辆造成危险,并增加道路的维护要求。
[0005]WO 2015/010156(
“‘
156号公开”)描述了一种翻斗主体,该翻斗主体具有遮篷,该遮篷具有顶部和多个倾斜面。根据

156号公开,遮篷的上表面的形状是这样的,即偶然落在上表面上的有效载荷将滑回到主体中或者将滑离侧倾斜面并滑到地面上。

156号公开还描述了顶部相对较小并且不可能支持不期望量的有效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卡车的翻斗主体的遮篷。遮篷可包括甲板,该甲板的长度和宽度在尺寸上大于由前边缘、与前边缘相对的后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的长度。甲板可以限定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并且在前截面图中,主体可以限定面向下的凹形形状,具有中心部分和在中心部分与第一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阶梯部分。
[0007]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翻斗主体的遮篷系统。遮篷系统可包括甲板,该甲板的长度和宽度在尺寸上大于由前边缘、与前边缘相对的后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限定的长度。甲板可以限定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在前视平面图中,甲板可以限定面向下的凹形形状,具有平坦中心部分和在平坦中心部分与第一和第二侧边缘之间的阶梯部分,并且甲板可以在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没有任何横向延伸的支撑结构。
[0008]又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非公路后拖运卡车。非公路后拖运卡车可以包括一个框架;以及翻斗主体,所述翻斗主体构造成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翻斗主体可以包括前壁和自支撑波纹遮篷,该自支撑波纹遮篷具有前边缘、与前边缘相对的后边缘、第一侧边缘和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该自支撑波纹遮篷从前壁的顶部延伸。该自支撑波纹遮篷
在前视截面图中可以具有面向下的凹形形状,其中一对向上伸出的峰部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单个谷部,在这些峰部中的第一峰部与该第一侧边缘之间具有第一多个阶梯,并且在这些峰部中的第二峰部与该第二侧边缘之间具有第二多个阶梯。这些峰部可以是对称的并且从该自支撑波纹遮篷的前部分到该自支撑波纹遮篷的后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
[0009]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的卡车的侧视图。
[0011]图2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的遮篷的顶部透视图。
[0012]图3是图2的遮篷的俯视图。
[0013]图4是图1的卡车的主体的前部分的底部透视图。
[0014]图5是图4的前部分的仰视图。
[0015]图6是图2的遮篷的甲板或地板的前视图。
[0016]图7是图6的甲板的前透视图。
[0017]图8是图4的前部分的底部透视图。
[0018]图9是沿图8的线9-9的剖视图。
[0019]图10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遮篷的甲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所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涉及拖运卡车的翻斗主体的遮篷结构及其系统、布置、组件和方法。
[0021]现在参照附图并具体参照图1,该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卡车10的示例性实施例。卡车10可以执行与诸如采矿、建筑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行业之类的行业相关联的某种类型的操作。例如,如图1所示,卡车10可以是运土机器,特别是非公路后拖运卡车10。
[0022]卡车10可以具有由前轮14和后轮16(包括各自的轮胎)支撑的框架20。前轮14和后轮16可分别通过前悬挂构件和后悬挂系统(未明确示出)连接到框架20。卡车10还可以包括由框架20支撑的床身或主体30。这样的床身或主体30在本文中称为翻斗主体30。翻斗主体30可构造成接纳运输材料的容器。
[0023]翻斗主体30的后部35可以可枢转地联接或附接到框架20后部分的一部分(包括多个部分)。因此,翻斗主体30可从如图1所示的最低或静止位置(即,未升高)枢转到升高位置(例如,完全升高)。即,翻斗主体30可在框架20的后部分35处枢转,以升高或降低翻斗主体30在枢轴前面的部分(并因此沿相反方向移动翻斗主体30在枢轴后面的部分)。翻斗主体30的这种枢转以升高翻斗主体30的前部分36可以从翻斗主体30内倾倒内容物。类似地,翻斗主体30枢转以将翻斗主体30的前部分36降低到静止位置可以是接收翻斗主体30中的内容物。枢转可使用可操作地联接到框架20和翻斗主体30的一对提升构件25(其可包括气缸)来执行。
[0024]卡车10可以具有由框架20支撑的驾驶舱室18。卡车10还可以装备有转向机构和控制装置,以移动卡车10并控制装置升高和降低翻斗主体30。转向机构和控制器可位于卡车
10的驾驶舱室18内。
[0025]翻斗主体30还可具有遮篷40。遮篷40可固定地联接(例如焊接)到翻斗主体30的前壁33的顶部和翻斗主体30的相对侧壁34的前边缘。因此,遮篷40可从翻斗主体30的前壁33和相对侧壁34的顶部向前或沿翻斗主体30的纵向方向延伸。遮篷40可以延伸以便至少覆盖舱室18。
[0026]卡车10可具有由框架20支撑的原动机(未明确示出)。原动机可构造成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推进前轮14和后轮16。原动机可以沿卡车10的行进方向在框架20上纵向对齐。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原动机可以横向对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原动机可以是内燃机,例如可以是二冲程或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原动机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的内燃机,例如汽油发动机或气体燃料动力发动机。原动机可经由诸如传动系(未示出)的其它部件连接到前轮14和/或后轮16,以传递动力来使前轮14和/或后轮16沿向前或向后方向移动。
[0027]转到其它附图,图2和图3示出了遮篷40的俯视图,而图4和图5示出了遮篷40的仰视图。遮篷40可以限定前边缘41、与前边缘41相对的后边缘42、第一侧边缘43和与第一侧边缘43相对的第二侧边缘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公路后拖运卡车(10),包括:框架(20);以及翻斗主体(30),所述翻斗主体被构造成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框架(20)上,所述翻斗主体(30)包括:前壁(33),以及自支撑波纹遮篷(40),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具有前边缘(41)、与所述前边缘(41)相对的后边缘(42)、第一侧边缘(43),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缘(43)相对的第二侧边缘(44),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从所述前壁(33)的顶部部分延伸,其中,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在前视截面视图中具有面向下的凹形形状,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单个谷部(51)的一对向上伸出的峰部(53),在所述峰部(53)中的第一峰部与所述第一侧边缘(43)之间的第一多个阶梯(56,57,58),以及在所述峰部(53)中的第二峰部与所述第二侧边缘(44)之间的第二多个阶梯(56,57,58),并且其中,所述峰部(53)是对称的并且从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所述前边缘(41)的前部分到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后部分彼此平行地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后拖运卡车,其中,所述单个谷部(51)在所述峰部(53)的底部之间是完全平坦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后拖运卡车,还包括将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所述后边缘(42)连接到所述前壁(33)的支撑结构(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后拖运卡车,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70),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在所述前壁(33)的第一侧边缘处从所述前壁(33)延伸;以及第二支撑结构(70),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在所述前壁(33)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的第二侧边缘处从所述前壁(33)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70)被焊接到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所述第一侧边缘(43)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70)被焊接到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所述第二侧边缘(4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后拖运卡车,其中,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所述前边缘具有直立头板(8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公路后拖运卡车,其中,在所述自支撑波纹遮篷(40)的平面图中,所述峰部(53)之间的所述单个谷部(51)的横向距离小于从所述峰部(53)中的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