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63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5
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成三角形,其中部为一个下轴承座、三个顶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块,任意两定位块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下轴承座通过连接在其外壁上的多条周向离散排列的连接筋与三个定位块、三个连接板固定连接,任意两根相邻的连接筋之间均形成底排风孔;上盖包括一圆筒形筒体,筒体下端面上一体成形有三根支腿,三根支腿下端与三个定位块固定连接,任意两根支腿之间形成侧排风孔,筒体上端中心设置有圆环形的上轴承座,上轴承座外围一体成形有多条连接梁,任一连接梁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任意两相邻连接梁之间形成扇形上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吸尘电机壳解决了传统吸尘电机壳体风阻大的技术问题。大的技术问题。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

技术介绍

[0002]吸尘电机是指应用于吸尘器内的电机,吸尘器利用吸尘电机带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抽吸气流,对灰尘进行吸收。吸尘器的吸力是判断其吸尘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吸力大,则吸尘效果好,吸力小,则吸尘效果略差,虽然常规提高吸力的方式为提高吸尘电机的功率,但这种方式会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成本和使用能耗,并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在吸尘器行业,如何通过优化结构,在不增加吸尘电机功率的前提下,提高吸尘器的吸力是普遍的研发方向。
[0003]在吸尘电机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采用的吸尘电机主要还是以内转子电机为主,内转子电机在转动时,其内转子以及定子就会阻碍空气流通,用于定位内转子的电机壳也会影响空气的流通,众多因素综合下,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的风阻太大,导致高速旋转的风扇产生的抽吸气流在通过吸尘电机时流速下降,从而形成气流拥堵,造成吸尘器吸力难以提升、电机容易发热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以解决传统吸尘电机壳体风阻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成三角形形状,其中部为一个圆环形下轴承座、三个顶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块,任意两相邻的定位块之间通过一向下轴承座中心凹陷的弧形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下轴承座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下轴承座通过连接在其外壁上的多条周向离散排列的连接筋与三个定位块、三个连接板固定连接,任意两根相邻的连接筋之间均形成底排风孔;所述上盖包括一圆筒形筒体,筒体下端面上一体成形有向下延伸的三根支腿,三根支腿与三个定位块一一对应,三根支腿下端可拆卸地与三个定位块固定连接,任意两根支腿之间形成与筒体内部连通的侧排风孔,所述筒体上端中心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的上轴承座,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同轴设置,上轴承座外围一体成形有多条周向均布的连接梁,任一连接梁沿上轴承座的径向向外延伸至筒体内壁并与筒体内壁固定连接,任意两相邻连接梁之间形成扇形上通风孔。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轴承座外围同轴设置有两个加强环,任一加强环与各连接梁交叉连接。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轴承座位于筒体上方,各连接梁自上向下逐渐向外倾斜设置,两加强环也沿连接梁的倾斜方向上下设置,形成一个锥笼。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各定位块上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和一个连接孔,上盖的各支腿下端设置有与对应定位块上的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以及与连接孔对应的螺纹孔,上盖上的
各定位柱插入底座各定位块上的各定位孔内进行定位,利用穿过连接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实现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体内壁上周向均布有三根沿筒体轴向延伸的隔离条,三根隔离条的宽度方向均沿筒体的径向设置,三根隔离条接近筒体中心的一端到筒体中心的距离与位于外侧的加强环外侧面半径一致,三根隔离条用于定位定子组件。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底座设计成三角形结构,并在底座上设置大量底排风孔,同时通过在筒体下端设置向下延伸的支腿,利用支腿的支撑使筒体下端与底座之间形成大流通面积的侧排风孔,从而提高吸尘电机壳底部的空气流动面积;然后再通过在上盖顶端设置大量上通风孔,提高吸尘电机壳顶部的空气流通面积,最终使整个吸尘电机壳的空气流通面积得到了有效提升,有效降低了吸尘电机壳的风阻,使吸尘电机在不增加自身功率的前提下,提高吸尘器的吸力。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上盖的侧仰视图;
[0014]图3是底座与上盖对接状态的侧仰视图;
[0015]图1~图3中:1、底座,101、下轴承座,102、定位块,103、连接板,104、连接筋,2、上盖,201、筒体,202、支腿,203、上轴承座,204、连接梁,205、加强环,206、隔离条,3.底排风孔,4、侧排风孔,5、上通风孔,6、定位孔,7、连接孔,8、定位柱,9、螺纹孔,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0017]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包括底座1和上盖2,所述底座1成三角形形状,其中部为一个圆环形下轴承座101、三个顶角分别设置有一个矩形定位块102,任意两相邻的定位块102之间通过一个向下轴承座中心凹陷的弧形连接板103连接,连接板103与下轴承座10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下轴承座101通过连接在其外壁上的多条周向离散排列的连接筋104与三个定位块102、三个连接板103固定连接,任意两根相邻的连接筋104之间均形成底排风孔3;所述上盖2包括一圆筒形筒体201,筒体201下端面上一体成形有向下延伸的三根支腿202,三根支腿202与三个定位块102一一对应,三根支腿202下端可拆卸地与三个定位块102固定连接,任意两根支腿202之间形成与筒体201内部连通的侧排风孔4,所述筒体201上端中心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的上轴承座203,上轴承座203与下轴承座101同轴设置,上轴承座203外围一体成形有多条周向均布的连接梁204,任一连接梁204沿上轴承座203的径向向外延伸至筒体201内壁并与筒体201内壁固定连接,任意两相邻连接梁204之间形成扇形上通风孔5。
[0018]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上轴承座203外围同轴设置有两个加强环205,任一加强环205与各连接梁204交叉连接。两个加强环205用于提高各连接梁204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上轴承座203的稳定性,提高吸尘电机转轴的转动稳定性。
[001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上轴承座203设置于筒体201上方,各连接梁204自上向下
逐渐向外倾斜设置,两加强环205也沿连接梁204的倾斜方向上下设置,形成一个锥笼。从而扩大各个上通风孔的面积,进一步降低上盖的风阻,提高通风量。
[0020]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的筒体201内壁上周向均布有三根沿筒体201轴向延伸的隔离条206,三根隔离条206的宽度方向均沿筒体201的径向设置,三根隔离条206接近筒体201中心的一端到筒体201中心的距离与位于外侧的加强环205外侧面半径一致,三根隔离条206用于定位定子组件,使定子组件与筒体201内壁之间形成三个圆弧形气流通道,提高筒体201内部的气体流动效率,弱化定子组件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提高整个吸尘电机的空气流通效率,进而提高吸尘器的吸风风力,提高吸尘器的质量。
[0021]在本实施例中,各定位块102上开设有一个定位孔6和一个连接孔7,上盖2的各支腿202下端设置有与对应定位块102上的定位孔6对应的定位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流通性无刷内转子吸尘电机壳,包括底座(1)和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成三角形形状,其中部为一个圆环形下轴承座(101)、三个顶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块(102),任意两相邻的定位块(102)之间通过一向下轴承座中心凹陷的弧形连接板(103)连接,连接板(103)与下轴承座(10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下轴承座(101)通过连接在其外壁上的多条周向离散排列的连接筋(104)与三个定位块(102)、三个连接板(103)固定连接,任意两根相邻的连接筋(104)之间均形成底排风孔(3);所述上盖(2)包括一圆筒形筒体(201),筒体(201)下端面上一体成形有向下延伸的三根支腿(202),三根支腿(202)与三个定位块(102)一一对应,三根支腿(202)下端可拆卸地与三个定位块(102)固定连接,任意两根支腿(202)之间形成与筒体(201)内部连通的侧排风孔(4),所述筒体(201)上端中心设置有一个圆环形的上轴承座(203),上轴承座(203)与下轴承座(101)同轴设置,上轴承座(203)外围一体成形有多条周向均布的连接梁(204),任一连接梁(204)沿上轴承座(203)的径向向外延伸至筒体(201)内壁并与筒体(201)内壁固定连接,任意两相邻连接梁(204)之间形成扇形上通风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流通性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起东陆亚洲王奕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