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16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包括开口挡圈,开口挡圈的外圈形成第一锯齿部;开口挡圈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使得开口挡圈的一侧端面,与轴承的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由于轴承防滑装置的设置,使得相比于现有技术,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壁径向过盈量更小,并且开口挡圈的第一锯齿部与轴承室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抵消主轴传递给轴承外圈的摩擦力,使得轴承外圈无法出现打滑或者蠕动的情况;因此解决了: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传动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传动组件中,通常采用铝材来对轴承室进行轻量化设计,以满足市场对产品更低重量的需求;安装在轴承室内的轴承通常为钢材,而由于铝材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与钢材的相差较大,在受热情况下,为保证轴承使用的稳定可靠,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常常需要选用较大的配合过盈量,以避免轴承外圈出现打滑蠕动,造成轴承室内壁磨损,进而导致轴承出现故障情况的发生。但是,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过盈量较大,容易导致轴承传动组件在常温或低温情况下使用时,轴承外圈变形,处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滚珠出现卡死现象,进而导致轴承失效情况的发生。
[0003]综上,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大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过盈量的方式,来避免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容易导致轴承失效。
[0004]因此,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中,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防滑装置。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包括开口挡圈,开口挡圈的外圈形成第一锯齿部;
[0008]开口挡圈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使得开口挡圈的一侧端面,与轴承的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
[0009]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外圈还形成第二锯齿部,第二锯齿部与第一锯齿部呈镜像对称分布。
[0010]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外圈还形成第三锯齿部,沿着外圈的圆周方向,第三锯齿部位于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之间。
[0011]进一步的,开口挡圈还形成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0012]第一受力部设置在第三锯齿部与第一锯齿部之间,第二受力部设置在第三锯齿部与第二锯齿部之间;
[0013]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呈镜像对称分布。
[0014]进一步的,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的径向厚度,大于形成第一锯齿部、第二锯齿部所在的部分挡圈的径向厚度。
[0015]进一步的,固定部为贯穿于开口挡圈两端面的第一通孔。
[0016]进一步的,固定部为贯穿于开口挡圈两端面的缺口,缺口与外圈交汇并形成开口。
[0017]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开口处形成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
[0018]进一步的,还提出一种的轴承传动组件,其包括上述轴承防滑装置。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主轴、轴承和轴承室,轴承室内设置挡圈槽,轴承的外圈一侧端面设置有销孔;
[0020]开口挡圈套设于主轴,且开口挡圈的外圈被限制在挡圈槽内,第一锯齿部的至少部分锯齿嵌入至挡圈槽内;销钉穿透固定部插入至轴承的销孔内;
[0021]轴承的内圈套设于主轴,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径向过盈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1、在方案中,开口挡圈的端面与轴承外圈的端面相连,开口挡圈设置在挡圈槽内,当主轴转动,主轴通过轴承内圈、滚珠给予轴承外圈摩擦力,使得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的内壁,具有打滑或者蠕动的趋势时,第一锯齿部的锯齿与挡圈槽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抵消掉上述主轴传递给轴承外圈的摩擦力,使得轴承无法打滑或者蠕动的情况;并且,在本方案中,轴承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壁径向过盈量被配置为更小。因此,本方案解决了: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的轴承防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2的轴承防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3的轴承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实施例3的轴承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开口挡圈(1)、外圈(2)、几何中心(3)、第一锯齿部(4)、第一端(5)、第二端(6)、第二锯齿部(7)、第三锯齿部(8)、第一受力部(9)、第二受力部(10)、第一通孔(11)、内圈(12)、缺口(13)、安装孔(14)、主轴(16)、轴承(17)、轴承室(18)、固定部(19)、挡圈槽(20)、销孔(21)、销钉(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包括开口挡圈1,开口挡圈1的外圈2形成第一锯齿部4;开口挡圈1还设置有固定部19,所述固定部19用于使得开口
挡圈1的一侧端面,与轴承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
[0031]开口挡圈1的形状为开口的圆环结构,为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本实施例的开口挡圈1在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改进,详细情况见全文。
[0032]第一锯齿部4包括至少一个锯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锯齿部4包括多个锯齿,第一锯齿部4的多个锯齿沿着外圈2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锯齿部4的锯齿,由开口挡圈1的几何中心3指向开口挡圈1的外圈2的方向向外凸起。
[0033]固定部19的结构具有多种选择,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9为贯穿于开口挡圈1两端面的第一通孔11。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3,以及参照图1、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轴承防滑装置是如何使用的。实施例3的轴承传动组件包括了本实施例的轴承防滑装置,还包括主轴16、轴承17和轴承室18,轴承室18内设置挡圈槽20,轴承17的外圈一侧端面设置有销孔21;开口挡圈1套设于主轴16,且开口挡圈1的外圈2被限制在挡圈槽20内,第一锯齿部4的至少部分锯齿嵌入至挡圈槽20内;销钉22穿透固定部19,即第一通孔11,并插入至轴承17的销孔21内;轴承17的内圈套设于主轴16,轴承17的外圈与轴承室18径向过盈配合。
[0035]在使用时,首先将轴承17压装进轴承室18内,轴承17外圈与轴承室18的内壁径向过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挡圈(1),开口挡圈(1)的外圈(2)形成第一锯齿部(4);开口挡圈(1)还设置有固定部(19),所述固定部(19)用于使得开口挡圈(1)的一侧端面,与轴承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挡圈(1)的外圈(2)还形成第二锯齿部(7),第二锯齿部(7)与第一锯齿部(4)呈镜像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挡圈(1)的外圈(2)还形成第三锯齿部(8),沿着外圈(2)的圆周方向,第三锯齿部(8)位于第一锯齿部(4)和第二锯齿部(7)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挡圈(1)还形成第一受力部(9)和第二受力部(10);第一受力部(9)设置在第三锯齿部(8)与第一锯齿部(4)之间,第二受力部(10)设置在第三锯齿部(8)与第二锯齿部(7)之间;第一受力部(9)和第二受力部(10)呈镜像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受力部(9)和第二受力部(10)的径向厚度,大于形成第一锯齿部(4)、第二锯齿部(7)所在的部分挡圈的径向厚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博钟周乐朱彬贾濠宇
申请(专利权)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