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挡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65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包括:弹性挡圈本体,弹性挡圈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多个第一配合结构,多个第一配合结构设于所弹性挡圈本体;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两侧;其中,通过拉扯第三配合结构,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弹性挡圈使用范围小且装配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挡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挡圈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性挡圈。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中,常常会用到弹性挡圈来帮助连接配合两个不同的结构,但目前现有的弹性挡圈,在使用中常常会遇到弹性挡圈实用范围小,同一尺寸的弹性挡圈弹力限定,当遇到弹力不足时无法解决,同时现有的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也不便,降低了装配效率,由此,需要提供一种弹性挡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挡圈,解决了现有弹性挡圈使用范围小且装配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性挡圈,弹性挡圈包括:弹性挡圈本体,弹性挡圈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多个第一配合结构,多个第一配合结构设于所弹性挡圈本体;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相对设于第一开口两侧;其中,通过拉扯第三配合结构,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配合结构,使弹性挡圈的弹力大小可被调控,通过调整多个第一配合结构的数量,使弹性挡圈可以选取不同大小、宽度和厚度,使弹性挡圈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配合结构在第一开口处,以及设置第三配合结构来控制第二配合结构的开合,使弹性挡圈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通过第二配合结构打开弹性挡圈时,能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效率。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配合结构还包括:配合安装位,配合安装位设有配合槽,配合槽设有两个相对的端面,且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配合空间,用于装配弹性挡圈。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配合安装位,且设置配合槽来辅助弹性挡圈进行装配,且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配合空间,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更具有稳定性。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配合槽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位于第一开口的两侧,并向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延伸。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导向端面,且两个第一导向端面并向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延伸,使在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一导向端面能使装配更加快捷,同时使装配过程更加顺畅,使零件磨损程度降低,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帮助对弹性挡圈进行定位装配,使装配过程更具有效率。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二配合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上设有第一贴合面;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上设有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设
置,第一贴合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贴合面接触;其中,根据接触面积的大小改变第一开口的大小。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使在对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控制时,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贴合更加紧密顺畅,使弹性挡圈能更好的贴合装配,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在闭合时更加的顺畅,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弹性挡圈本体设有外侧面;第一配合部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一端,第二配合部设有靠近外侧面的第二端,第一端能够沿第二贴合面滑动;其中,当第一端和第二端接触时,外侧面平滑连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第二配合结构进行闭合装配时,第一端和第二端贴合后,使弹性挡圈的外侧面衔接连贯,配合装配后移动时流畅不卡顿,使弹性挡圈能更加贴合,同时使外侧面更加的平滑,使其在移动时不会损伤其他零部件,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装配更加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的效率。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为长度相等的斜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为两个长度相等的斜面,使在对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进行配合连接时,使连接更加的紧密,且使弹性挡圈的外侧面更加的平滑连贯,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配合时,不会造成弹性挡圈外侧面凸起,影响弹性挡圈的移动和装配,提高了弹性挡圈的使用寿命以及装配效率。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三配合结构包括:第三配合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至少两个第三配合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开口,且至少两个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弹性弹性挡圈的中心。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三配合部,且设有第二开口,开口朝向弹性挡圈的中心,使在对第二配合结合进行装配闭合时,通过第二开口向第一开口进行施力,使第一开口闭合,使装配更加快捷省力,同时设置第三配合部在弹性挡圈本体上,使弹性挡圈的整体利用率更高,同时减小内部空间占用。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第二导向端面,第二导向端面设于第二开口的两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端在第二开口的两侧,使在使用第三配合部时能更加的快捷方便,通过导向端面的导向,使装配更加的快捷,提高了操作效率。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挡圈还包括:两个第四配合部,两个第四配合部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用于配合卡簧钳装配弹性挡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四配合部,且相对设于第三配合部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使卡簧钳在于第四配合部配合后,对弹性挡圈的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施力时更加方便,能更省力的使第二配合结构进行配合连接,使弹性挡圈闭合,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两个第四配合部为朝第一开口方向凹陷的弧形槽。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两个第四配合部为朝第一开口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使卡簧钳在装配过程中,直接嵌入至弧形槽中,且施力时能被固定,使卡簧钳不会滑出弧形槽,使施力过程更加安全快捷,提高了装配弹性挡圈的效率。
[0024]采用该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配合结构,使弹性挡圈的弹力大小可被调控,通过调整多个第一配合结构的数量,使弹性挡圈可以选取不同大小、宽度和厚度,使弹性挡圈更具有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配合结构在第一开口处,以及设置第三配合结构来控制第二配合结构的开合,使弹性挡圈的打开和闭合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通过第二配合结构打开弹性挡圈时,能使弹性挡圈在装配时不会发生干涉,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6](2)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使在对第二配合结构进行控制时,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贴合更加紧密顺畅,使弹性挡圈能更好的贴合装配,同时使第二配合结构在闭合时更加的顺畅,提高了装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挡圈本体(110),所述弹性挡圈本体(110)设有第一开口(111);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所述多个第一配合结构(120)设于所述弹性挡圈本体(110);第二配合结构(130),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0)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1);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配合结构(140)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1)两侧;其中,通过拉扯所述第三配合结构(140),改变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120)还包括:配合安装位(121),所述配合安装位(121)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设有两个相对的端面,且所述两个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配合空间,用于装配所述弹性挡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还包括: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所述两个第一导向端面(12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1)的两侧,并向远离所述第一开口(111)的一侧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结构(130)包括:第一配合部(131),所述第一配合部(131)上设有第一贴合面(131a);第二配合部(132),所述第二配合部(132)上设有第二贴合面(132a),所述第一贴合面(131a)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32a)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贴合面(131a)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贴合面(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森陈宇昊马永洲刘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瀚晟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