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93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模腔;设于模腔内部底部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包括脱料板主体和两个边条,两个所述边条对称设在脱料板主体的两侧,所述边条朝向脱料板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脱料板主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半圆槽,相邻所述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组成一个圆形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统一整体的脱料板改变成脱料板主体和边条组成,在脱料时,可先利用第一升降组件驱动边条移动,可先从两边向上挤压成型品,便于贴合与模腔内侧壁的成型品两侧快速脱离,随后在上推成型品时,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力,避免成型品两侧摩擦而损坏。避免成型品两侧摩擦而损坏。避免成型品两侧摩擦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使用时,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机是将受热融化的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共同来完成的,其中,脱料机构是组成注塑模具重要的一部分,脱料机构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卸下注塑模具内成形品的结构。
[0003]但是目前现有脱料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脱料机构的脱料板为一整体,在脱料时只能从模腔底端向上推动成型品,成型品四面均受较大摩擦力,使得上推较为费力,其次,成型品侧面与模腔内壁摩擦力过大易造成成型品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脱料机构的脱料板为一整体,在脱料时只能从模腔底端向上推动成型品,成型品四面均受较大摩擦力,使得上推较为费力以及易造成成型品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包括:
[0006]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模腔;
[0007]设于模腔内部底部的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包括脱料板主体和两个边条,两个所述边条对称设在脱料板主体的两侧,所述边条朝向脱料板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脱料板主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半圆槽,相邻所述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组成一个圆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端部延伸至下模座的外部;
[0008]所述边条的底端设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脱料板主体的底端设有第二升降组件。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限位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杆部和连接杆部,所述螺纹杆部与限位槽相适配,下模座的前后壁均开设有正对限位槽的穿槽,所述连接杆部贯穿穿槽。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部的外端部对称固定有拧块。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模腔内壁底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且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部与边条的下端面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槽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模腔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且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部与脱料板主体的下端面相连。
[0013]优选地,所述脱料板主体和两个边条的上端面均粘接有防粘层。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将传统一整体的脱料板改变成脱料板主体和边条组成,在脱料时,可先利用第一升降组件驱动边条移动,可先从两边向上挤压成型品,便于贴合与模腔内侧壁的成型品两侧快速脱离,随后在上推成型品时,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力,避免成型品两侧摩擦而损坏。
[0016](2)本技术通过增设第一半圆槽、第二半圆槽和限位杆,在注塑机注入材料至模腔内前,脱料板处在模腔的最底部,此时,可将限位杆的螺纹杆部旋进开设有内螺纹的限位槽内,能够避免脱料板主体和边条间发生相对移位,保证脱料板上端面的平整,进而保证后续成型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下模座;2、模腔;3、脱料板;31、脱料板主体;32、边条;4、第一安装槽;5、第一电动推杆;6、第一半圆槽;7、第二半圆槽;8、第二安装槽;9、第二电动推杆;10、防粘层;11、限位杆;111、螺纹杆部;112、连接杆部;12、拧块;13、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包括:
[0024]下模座1,下模座1上开设有模腔2;
[0025]设于模腔2内部底部的脱料板3,脱料板3包括脱料板主体31和两个边条32,两个边条32对称设在脱料板主体31的两侧,边条32朝向脱料板主体3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半圆槽6,脱料板主体3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半圆槽7,相邻第一半圆槽6和第二半圆槽7组成一个圆形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内部设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外端部延伸至下模座1的外部;
[0026]边条32的底端设有第一升降组件,脱料板主体31的底端设有第二升降组件。
[0027]限位槽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限位杆11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杆部111和连接杆部112,螺纹杆部111与限位槽相适配,下模座1的前后壁均开设有正对限位槽的穿槽13,连接杆部112贯穿穿槽13。
[00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0029]在注塑机注入材料至模腔2内前,脱料板3处在模腔2的最底部,此时,限位杆11的螺纹杆部111旋进开设有内螺纹的限位槽内,能够避免脱料板主体31和边条32间发生相对移位,保证后续成型品的质量;
[0030]在注塑机注入的材料成型后,可先旋下限位杆11,然后利用第一升降组件驱动边条32上移,可先从两边向上挤压成型品,便于贴合与模腔2内侧壁的成型品两侧快速脱离,随后再启动第二升降组件,可利用第二升降组件快速上推成型品,较为省力方便;
[0031]其中,在成型品两侧松动后,也可利用第一升降组件上推成型件,在较难脱料时,可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一起配合进行脱料。
[0032]进一步地,连接杆部112的外端部对称固定有拧块12;
[0033]具体,利用拧块12拧动连接杆部112,便于手部施力,较为方便。
[0034]进一步地,脱料板主体31和两个边条32的上端面均粘接有防粘层10;
[0035]具体,防粘层10接触融化的塑料,能够降低成型品粘合脱料板3的强度,利于后续脱料。
[0036]参阅图1所示,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槽4和第一电动推杆5,第一安装槽4开设于模腔2内壁底部的两侧,第一电动推杆5安装于第一安装槽4内,且第一电动推杆5的输出端部与边条32的下端面相连。
[0037]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槽8和第二电动推杆9,第二安装槽8开设于模腔2内壁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第二电动推杆9安装于第二安装槽8内,且第二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部与脱料板主体31的下端面相连。
[00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座(1),所述下模座(1)上开设有模腔(2);设于模腔(2)内部底部的脱料板(3),所述脱料板(3)包括脱料板主体(31)和两个边条(32),两个所述边条(32)对称设在脱料板主体(31)的两侧,所述边条(32)朝向脱料板主体(3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半圆槽(6),所述脱料板主体(3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半圆槽(7),相邻所述第一半圆槽(6)和第二半圆槽(7)组成一个圆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外端部延伸至下模座(1)的外部;所述边条(32)的底端设有第一升降组件,所述脱料板主体(31)的底端设有第二升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限位杆(11)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杆部(111)和连接杆部(112),所述螺纹杆部(111)与限位槽相适配,下模座(1)的前后壁均开设有正对限位槽的穿槽(13),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祥徐晖陈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昌美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