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661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发动机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第一水泵的泵出口与冷却进口相连;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一水泵的泵进口相连;散热器的散热进口与冷却出口相连,散热器的散热出口分别与水箱的进水口和泵进口相连;辅助流路连接在冷却出口和泵进口之间,辅助流路的换热流路包括并联的增压器流路和暖风机芯流路,辅助流路的调节流路串接有第二水泵;其中在发动机停机时,第一水泵不工作且第二水泵工作,第一水泵作为水流通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工作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均可以为发动机及增压器进行散热降温,并且增压器与暖风机芯共用一个回路,简化系统结构。简化系统结构。简化系统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发动机停止运行后,机械水泵停止运转,无法为发动机及增压器继续进行冷却,降低了发动机及增压器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激烈驾驶后急停熄火,发动机及增压器内冷却液局部沸腾导致冷却系统压力升高,水箱变形并伴随冷却液喷出。由此,在解决发动机内冷却液局部沸腾及满足增压器冷却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结构简单的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继续为增压器进行冷却的方案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增设的第二水泵,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可以使得第二水泵工作以实现发动机停机后继续对发动机和增压器进行冷却,防止发动机及增压器内冷却液局部沸腾导致冷却系统压力升高以及水箱变形并伴随冷却液喷出。该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工作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均可以为发动机及增压器进行散热降温;并且,增压器与暖风机芯共用一个回路进行冷却,可以省去单独为增压器设置冷却回路,从而可以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冷却系统的车辆。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所述泵出口与所述冷却进口相连;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泵进口相连;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冷却出口相连,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且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泵进口相连;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和所述泵进口之间,所述辅助流路包括串联的换热流路和调节流路,所述换热流路包括并联的增压器流路和暖风机芯流路,所述增压器流路串接有增压器,所述暖风机芯流路串接有暖风机芯,所述调节流路串接有第二水泵;其中,在所述发动机停机时,所述第一水泵不工作且所述第二水泵工作,在所述第一水泵不工作时所述第一水泵作为水流通路。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增设的第二水泵,在发动机停止工作后,可以使得第二水泵工作以实现发动机停机后继续对发动机和增压器进行冷却,防止发动机及增压器内冷却液局部沸腾导致冷却系统压力升高以及水箱变形并伴随冷却液喷出。该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工作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均可以为发动机及增压器进行散热降温;并且,增压器与暖风机芯共用一个回路进行冷却,可以省去单独为增压器设置冷却回路,从而可以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水泵为电子水泵,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以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启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水泵与发动机管理系统之间通过继电器实现电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泵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以及控制所述回流管路通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内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组件隔断回流管路。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子调温器,所述电子调温器包括温度检测件。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出口包括第一冷却出口、第二冷却出口和第三冷却口,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与所述散热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却出口与所述增压器流路相连,所述第三冷却出口与所述暖风机芯流路相连。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冷却出口包括第四冷却出口,所述第四冷却出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泵进口包括第一泵进口、第二泵进口和第三泵进口,所述散热出口包括第一散热出口和第二散热出口,所述第一泵进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泵进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散热出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三泵进口和所述调节流路相连。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出口与所述第二泵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以及控制所述回流管路通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组件隔断所述回流管路。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系统。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冷却系统,可以防止发动机及增压器内冷却液局部沸腾导致冷却系统压力升高以及水箱变形并伴随冷却液喷出;在发动机工作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均可以为发动机及增压器进行散热降温,并且增压器与暖风机芯共用一个回路进行冷却,简化系统结构。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连接框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冷却系统;
[0022]1、发动机;11、冷却出口;111、第一冷却出口;112、第二冷却出口;113、第三冷却口;114、第四冷却出口;12、冷却进口;13、缸体;14、缸盖;
[0023]2、第一水泵;21、泵进口;211、第一泵进口;212、第二泵进口;213、第三泵进口;22、泵出口;
[0024]3、水箱;31、进水口;32、出水口;
[0025]4、散热器;41、散热出口;411、第一散热出口;412、第二散热出口;42、散热进口;
[0026]5、辅助流路;51、换热流路;511、增压器流路;512、增压器;513、暖风机芯流路;514、暖风机芯;52、调节流路;521、第二水泵;
[0027]6、发动机管理系统;61、继电器;
[0028]7、控制组件;
[0029]81、第一溢气管路;82、第二溢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1的冷却系统10。
[0032]参照图1(流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所述泵出口与所述冷却进口相连;水箱,所述水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泵进口相连;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具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冷却出口相连,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且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泵进口相连;辅助流路,所述辅助流路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和所述泵进口之间,所述辅助流路包括串联的换热流路和调节流路,所述换热流路包括并联的增压器流路和暖风机芯流路,所述增压器流路串接有增压器,所述暖风机芯流路串接有暖风机芯,所述调节流路串接有第二水泵;其中,在所述发动机停机时,所述第一水泵不工作且所述第二水泵工作,在所述第一水泵不工作时所述第一水泵作为水流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为电子水泵,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以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发动机管理系统电连接,在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启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之间通过继电器实现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出口与所述泵进口之间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冷却出口的温度以及控制所述回流管路通断的控制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朱亮黄辉朱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