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480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箱、水泵、右三通、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二级多合一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三通和散热器,膨胀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的一端相连接,右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装置采用了对称设计,通过左右三通完成前后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管路的平均分配,降低了两套电机电控装置的温度差值;且本装置是用于分布式驱动系统的冷却系统,通过两台小功率电机协同工作,比单电机更高效节能的实现控制精度和能耗上的提升。上的提升。上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能量源、驱动系统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根据驱动系统结构布置的不同,电动汽车可分为两种:单电机集中驱动型式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驱动型式电动汽车;虽然目前集中驱动型式占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但分布式驱动型式作为新兴的驱动系统,在动力学控制、整车结构设计、能量效率及其它性能方面均有很多优点,因此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技术有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及推广。
[0003]现有的分布式驱动系统中的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由于分配不均匀,导致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系统的温度差值较大,从而提高了冷却系统能耗,降低电控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箱、水泵、右三通、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二级多合一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左三通和散热器,
[0007]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右三通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且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对称分布于所述右三通的两侧;
[0008]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0009]所述二级多合一控制器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0010]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设置的冷却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左三通的两端上,所述左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进水端相连接。
[0011]优选的,还包括排气三通,所述排气三通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排气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左三通连接,所述排气三通的剩余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排气口相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补水三通,所述补水三通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补水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补水三通的剩余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补水口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膨胀水箱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0014]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上连接有电子扇。
[0015]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安装有散热器进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安装有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
[0016]优选的,还包括ATS控制器,所述ATS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散热器进口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电子扇和水泵电连接,且所述ATS控制器还电连接有整车CAN通讯接口、诊断接口和24V电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使用新型中,本装置采用了对称设计,通过左右三通完成前后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管路的平均分配,降低了两套电机电控装置的温度差值,降低冷却系统能耗,提高电控电机效率。
[0019]2、本技术中,在冷却管路最高点设置排气三通,并与膨胀水箱、散热器和左三通相连接,保障冷却管路内气体及时排出,避免气阻出现;且散热器排气口与膨胀水箱直接连接,及时将散热器内部聚集的气体排出,进一步避免气阻出现。
[0020]3、本技术中,在水泵前设置了补水三通,与膨胀水箱、水泵和散热器相连接,能够保障冷却管路中的冷却液因蒸发减少时,冷却液及时补充。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的冷却系统原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的冷却系统控制原理图。
[0024]图中:膨胀水箱1、水泵2、右三通3、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左三通8、散热器9、电子扇10、补水三通11、排气三通12、液位传感器13、散热器进口温度传感器14、散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包括膨胀水箱1、水泵2、右三通3、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左三通8和散热器9,
[0027]膨胀水箱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泵2的进水端相连接,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3的一端相连接,右三通3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且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对称分布于右三通3的两侧;
[0028]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电机6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0029]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电机7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
[0030]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上设置的冷却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对称连接在左三通8的两端上,左三通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散热器9的进水端相连接,散热器9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膨胀水箱1的进水端相连接。
[0031]在使用前,首先向膨胀水箱1内添加一定量的冷却液,便于对水泵2提供冷却介质。使用时,启动水泵2,使得水泵2将膨胀水箱1内的冷却液通过右三通3平均分配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上设置的冷却单元内,实现对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的冷却降温;然后经过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的冷却液流入第一电机6上设置的冷却管内,对第一电机6进行冷却降温;同时,经过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的冷却液流入第二电机7上设置的冷却管内,对第二电机7进行冷却降温,最后通过左三通8将经过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的冷却液汇聚后流入散热器9,对经过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然后降温后的冷却液流入到膨胀水箱1内进行循环利用;本装置采用了对称设计,通过左右三通3完成前后两套电机电控冷却管路的平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箱(1)、水泵(2)、右三通(3)、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左三通(8)和散热器(9),所述膨胀水箱(1)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2)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水泵(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右三通(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右三通(3)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进水口相连接,且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和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对称分布于所述右三通(3)的两侧;所述一级多合一控制器(4)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电机(6)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二级多合一控制器(5)上设置的冷却单元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电机(7)上设置的冷却管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7)上设置的冷却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左三通(8)的两端上,所述左三通(8)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9)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散热器(9)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1)的进水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电控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三通(12),所述排气三通(1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散热器(9)的进水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杰同艺凡石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风润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