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砖坯体及其制备工艺、快烧陶瓷砖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04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瓷砖坯体及其制备工艺、快烧陶瓷砖及其制备工艺,瓷砖坯体按质量百分比计,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组成包括:SiO2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砖坯体及其制备工艺、快烧陶瓷砖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砖
,尤其涉及一种瓷砖坯体及其制备工艺、快烧陶瓷砖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仿古砖产品由于花色丰富,规格厚度多种多样,在装饰和建筑领域使用的较为广泛。
[0003]但现有的仿古砖一般为瓷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烧成,耗费了大量燃料,实际生产中,厚砖(20mm左右)的烧成周期一般为110

130分钟,普通厚度(10mm左右)的瓷质砖烧成周期在45

50分钟,以上均为0.1%以下吸水率产品。由于瓷质砖的坯料和釉料均采用传统配方,在不做技术调整的前提下直接缩短烧成周期,会导致瓷质砖氧化不足,坯体出现夹层、密集针孔等缺陷,同时也会导致瓷质砖产品的断裂模数不达标、吸水率高等缺陷。而提升最高温度,延长瓷质砖在高温区的烧成时间,则会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瓷砖坯体及其制备工艺、快烧陶瓷砖及其制备工艺,旨在改善现有的陶瓷砖烧成周期长,生产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瓷砖坯体,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组成包括:SiO260

69%、Al2O314

20%、Fe2O30.5

3%、CaO2

4%、MgO0.5

1.5%、K2O2

4%、Na2O0.5

2%和L.O.I3

7%,所述CaO至少部分由硅灰石引入,且所述硅灰石占原料总质量的5

7%。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调整瓷砖坯体的配方,保证缩短烧成周期后,不会使陶瓷砖产生内部缺陷和表面缺陷,烧成过程中的窑炉及其他设备不需要做出大的调整。
[0007]现有技术中,钙长石价格较高且钙含量低,一般陶瓷生产不直接采用,而是用硅灰石或石灰石引入钙,但加入石灰石,在烧成时将产生大量的气体,对一次烧成的陶瓷砖造成表面缺陷;而引入硅灰石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硅灰石本身不含水和碳酸根等任何挥发份,烧成过程中不产生气体,大大降低了陶瓷烧成体产生气孔缺陷的可能性,可明显提高陶瓷砖的质量。在配方中加入5

7%的硅灰石后,首先,可以降低烧成温度,缩短烧成周期。传统的硅酸盐陶瓷主要使用石英、长石、高岭石、滑石等Si-Al体系原料,高温烧成后生成的结晶物相主要是莫来石,而加入硅灰石则可以构成Si-Al-Ca低共熔体系,生成的物相主要是钙长石,在较低温度下就可实现烧结。这其中,引入的硅灰石主要发挥助熔和降低烧成温度的作用。其次,硅灰石的引入还可以减少烧成收缩和制品缺陷,高岭石转变成莫来石和方石英时,体积收缩率为20%左右,加入硅灰石后,烧制过程中其与高岭石反应生成钙长石和方石英,体积收缩率仅0.1%~0.2%,既可以保证制品尺寸的稳定性,又可防止陶瓷体的变形。由于硅灰石本身不吸水,可避免瓷砖坯体的吸湿膨胀。同时,硅灰石的热膨胀系数小且呈线性膨胀低,可降低烧成过程中坯体的热膨胀,避免产生膨胀裂纹。最后,通过硅灰石的添加,还可以提高瓷砖的机械强度,硅灰石针状晶体杂乱无章的排列形成交织结构,被部分
熔融产生的熔体所固结,可以增强烧结体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0008]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组成包括:SiO260

65%、Al2O317.5

18.5%、Fe2O
31‑
3%、CaO2.5

3.5%、MgO0.8

1.2%、K2O3

3.5%、Na2O1

1.5%和L.O.I4

8.5%。通过上述化学组成的进一步限定,确定合理的钙含量以及钾钠含量配比,可使制得的陶瓷砖具有低吸水率的特性,同时可以保证厚砖的内部烧制均匀,不存在黑夹层现象。
[0009]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原料:黑泥6

10%、中温砂28

32%、膨润土4

6%、高钾砂22

26%、滑石2

4%、硅灰石5

7%和陶瓷废料23

27%。
[0010]本方案的原料配方中无需添加低温砂,添加的中温砂比例也较少,在坯体引入硅灰石,利用硅灰石在1100℃和黑泥中的高岭石反应产生钙长石,同时促使坯体莫来石的产生,从而实现降低烧成温度这一作用。而陶瓷废料主要来源于陶瓷厂磨边抛光后经压滤的尾料,由于陶瓷废料经过筛压滤,其粒径为100目筛余少于2%。实际生产中,中温砂可采用大诚中温砂和清南中温砂,高钾砂可为豪进高钾砂,上述原料也可由其他地域所生产。
[0011]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瓷砖坯体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瓷砖坯体,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上述原料,混合球磨后过筛、除铁;陈腐后压制成型,干燥后得到所述瓷砖坯体。
[0012]上述原料在球磨机中混匀,再经过筛、除铁后去除原料中的铁类杂质,陈腐后制得粉料,再进行一次陈腐后,压制成型,干燥后即制得瓷砖坯体。上述过筛、陈腐和压制成型过程都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坯体制备时的常规参数。
[0013]优选地,所述瓷砖坯体的厚度≥20mm时,干燥周期为65

70min,干燥温度为170

200℃;所述瓷砖坯体的厚度≤10mm时,干燥周期为45

50min,干燥温度为150

190℃;所述瓷砖坯体的厚度为10

20mm时,干燥周期为53

65min,干燥温度为165

200℃。由于本方案中的硅灰石晶形为针柱状,可为坯体中的水分快速逸散提供通道,从而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周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不同厚度的坯体干燥温度范围为150

200℃。
[0014]优选地,球磨时间为9

11h,球磨后,浆料的含水率为34

37%,比重为1.65

1.70。原料经球磨后,达到适宜的细度,具体的球磨参数为250目细度:1.0

1.2%,针对不同瓷砖的需求可以适应性进行调整。球磨后的原料含有部分水分,具体含水率为34

37%,后续再进行干燥工序。
[0015]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快烧陶瓷砖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瓷砖坯体上施釉,经喷墨印花后烧成,得到所述快烧陶瓷砖。快烧陶瓷砖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在制得的瓷砖坯体上施加釉料如底釉、面釉或保护釉等,施釉完成后在表面继续进行喷墨印花,烧制成型后,对陶瓷砖进行修边、抛光和包装等得到快烧陶瓷砖成品。当然,针对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砖坯体,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组成包括:SiO260

69%、Al2O314

20%、Fe2O30.5

3%、CaO2

4%、MgO0.5

1.5%、K2O2

4%、Na2O0.5

2%和L.O.I3

7%;所述CaO至少部分由硅灰石引入,且所述硅灰石占原料总质量的5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瓷砖坯体,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组成包括:SiO260

65%、Al2O317.5

18.5%、Fe2O
31‑
3%、CaO2.5

3.5%、MgO0.8

1.2%、K2O3

3.5%、Na2O1

1.5%和L.O.I4

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瓷砖坯体,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包括如下原料:黑泥6

10%、中温砂28

32%、膨润土4

6%、高钾砂22

26%、滑石2

4%、硅灰石5

7%和陶瓷废料23

27%。4.一种瓷砖坯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瓷砖坯体,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上述原料,混合球磨后过筛、除铁;陈腐后压制成型,干燥后得到所述瓷砖坯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伟东黄佳成叶常晟喻栋根邓育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