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9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该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该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与立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位于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在第一腔体中设有密封块。密封块上设有与两端的尖角区域一一对应的尖角部,各尖角部的形状适配于与之对应的尖角区域设置,并填充在尖角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密封块上设置与两端尖角区域一一对应的尖角部,并使该尖角部填充在尖角区域内,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和隔音降噪效果,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夹角区域内进水。角区域内进水。角区域内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立柱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具有该车身立柱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车辆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车身立柱空腔中的高速气流与空腔摩擦时,会产生气流噪声,因此,通常在立柱空腔中设置胶块,以起到隔音降噪防水作用。但是,由于立柱空腔一般由立柱内板和侧围外板构成,并且为保证立柱的结构强度,一般在立柱空腔中还设有立柱加强板。空腔由多个板体围构形成的方式,导致空腔的夹角处空间较小,胶块无法对空腔的夹角处形成密封,导致车身立柱的密封防水性能和隔音降噪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立柱结构,其具有较好的密封防水性能和隔音降噪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身立柱结构,所述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所述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和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立柱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
[0006]所述第一腔体位于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在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设有与两端所述尖角区域一一对应的尖角部,各所述尖角部的形状适配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尖角区域设置,并填充在所述尖角区域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和发泡体,所述尖角部设于所述发泡体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而具有顶部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部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
[0009]所述密封块随形于所述立柱加强板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密封块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立柱加强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骨架上的卡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发泡体上的卡勾。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与所述顶部部分相连,所述卡勾为相对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卡勾分别与两个侧部部分一一对应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上设有嵌入所述发泡体内的镶块。
[0015]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上设有抵接在所述顶部部分上的支撑块。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通过在密封块上设置与两端尖角区域一一对应的尖角部,并使该尖角部填充在尖角区域内,相较于现有结构,可提高车身立柱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和隔音降噪效果,能够有效防止汽车涉水时向夹角区域内进水。
[0018]另外,密封块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和发泡体,可使密封块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将尖角部设于发泡体上,可利用发泡体的弹性性能,提高对尖角区域的密封效果。立柱加强板的横截面呈“几”字形,可使立柱加强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而将密封块随形于立柱加强板设置,可便于密封块在立柱加强板上的设置。
[0019]其次,密封块通过卡接部卡接在立柱加强板,可便于密封块在立柱加强上的拆装。卡接部包括设于骨架上的卡扣,能够提高密封块与立柱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将卡扣与顶部部分相连,两个卡勾分别与两个侧部部分一一对应相连,可进一步提高密封块在立柱加强板上的卡接牢固性。
[0020]此外,通过在骨架上设有嵌入发泡体内的镶块,有利于提高发泡体的强度,从而可有效防止发泡体移位,而降低对尖角区域的密封效果。在骨架上设有抵接在顶部部分上的支撑块,可进一步提高密封块在立柱加强板上的设置牢固性。
[00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
[0022]本技术所述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密封防水性能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的在车身上的布置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块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块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块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密封块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骨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发泡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1、立柱加强板;2、侧围外板;3、密封块;M、第一腔体;
[0036]301、骨架;3011、卡扣;3012、支撑块;3013、镶块;3014、连接筒;
[0037]302、发泡体;3021、尖角部;3022、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立柱结构,该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并且,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1和侧围外板2,侧围外板2与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M。
[0043]其中,第一腔体M位于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在第一腔体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立柱结构,所述车身立柱结构用于构成车身中的A柱、B柱或C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立柱结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立柱内板、立柱加强板(1)和侧围外板(2),所述侧围外板(2)与所述立柱加强板(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M);所述第一腔体(M)位于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纵截面渐小的尖角区域,并在所述第一腔体(M)中设有密封块(3),所述密封块(3)上设有与两端所述尖角区域一一对应的尖角部(3021),各所述尖角部(3021)的形状适配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尖角区域设置,并填充在所述尖角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3)包括注塑于一起的骨架(301)和发泡体(302),所述尖角部(3021)设于所述发泡体(30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加强板(1)的横截面呈“几”字形,而具有顶部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部部分两侧的侧部部分;所述密封块(3)随形于所述立柱加强板(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高明刘九洲白雪松袁王锋郭青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