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65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为了保证碰撞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结构在A柱上部的断面位置一、驾驶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位置二、第二排乘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位置三和C柱与D柱之间的车顶断面位置四的断面从A柱往D柱的方向呈逐渐放大的趋势,从断面来说,通过调整Z向高度或Y向宽度满足结构要求以及断面性能的要求,为了保证顶部流水槽趋势的顺畅四个断面需要联动调整,四个关联断面通过细部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关联协同设计,能充分保证A柱和顶部流水槽区域传力路径走势的顺畅,保证结构衔接过渡更合理,从而保证车身性能。从而保证车身性能。从而保证车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A柱、B柱、C柱以及D柱,是承载车身乘员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汽车上主要的受力部件,可以说是这几对支柱支撑着整个车身和稳定车身结构的重要钢梁组成部分。
[0003]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会遮挡用户一部分的转弯视界,尤其是左转弯。
[0004]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两侧两扇门之间的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从内侧看,安全带就在B柱上。
[0005]C柱在后座头枕的两侧。轿车C柱的倾角会大一些,两厢车和SUV车型的C柱相对会更直立一些。
[0006]D柱,一般常见于SUV和MPV车型,位于车身后部车顶和车厢直接的连接处。
[0007]车身主断面作为指导车身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是车身正向设计的首要环节以及新产品开发的一条主线,贯穿车身开发的全部过程。
[0008]现有车身断面设计方法基于车身性能进行正向开发设计,但只是针对某一断面进行设计优化,各个断面之间缺乏内在关联,并且在根据断面制作数据后,结构衔接性差,不连贯,尤其是接头处不顺畅,无法充分保证车身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以解决上述各个断面之间缺乏内在关联、衔接性差、不连贯、接头处不顺畅、无法充分保证车身性能的问题。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1]一种车身结构,在断面位置一处,风挡玻璃、车体部分断面、车门部分断面、密封条和内饰部分断面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构成;其中,断面位置一位于A柱上部的断面处;
[0012]在断面位置二处,车体部分断面、车门部分断面、内饰部分断面和行李架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二位于驾驶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处;
[0013]在断面位置三处,顶饰条、车体部分断面、车门部分断面和内饰部分断面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三位于第二排乘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处;
[0014]在断面位置四处,车体部分断面、三角窗玻璃和内饰部分断面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四位于C柱与D柱之间的车顶断面处;
[0015]在断面位置一、断面位置二、断面位置三和断面位置四处的断面从A柱往D柱的方向呈逐渐放大的趋势排布;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断面位置一处,A柱上内板和侧围止口边相对设置,A
柱上加强板位于A柱上内板和侧围外板之间,且A柱上加强板和A柱上内板相对设置;
[0017]在所述断面位置二处,上边梁内板前段和侧围外板相对设置,上边梁加强板前段位于上边梁内板前段和侧围外板之间,且上边梁加强板前段和上边梁内板前段相对设置;
[0018]在所述断面位置三处,上边梁内板后段和侧围外板相对设置,上边梁加强板后段位于上边梁内板后段和侧围外板之间,且上边梁加强板后段和上边梁内板后段相对设置;
[0019]在所述断面位置四处,侧围外板和三角窗止口边固定连接,侧围外板和后侧围内板相对设置。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一、断面位置二和断面位置三中均设有断面形状一致的密封部,密封部的范围为A段至B段。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围外板的B段到C段为外造型面。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一中设有提高车身性能的衔接部一,衔接部一的范围为C段到D段,衔接部一的翻边角度夹角小于5
°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断面位置一与前风挡玻璃预留涂胶空间的间隙一,间隙一的范围为D段到E段的一侧,间隙一的厚度为6mm,断面位置四与三角窗玻璃之间设有预留涂胶空间的间隙二,间隙二的范围为M段到N段的一侧,间隙二的厚度为6mm。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一、断面位置二和断面位置三中均设有用于增加A柱上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前段和上边梁加强板后段局部刚度和保证焊接边局部刚度的承重部一以及增加内板局部刚度和保证焊接边局部刚度的承重部二,所述承重部一位于上边梁加强板前段的F段,所述承重部二位于上边梁内板前段的G段。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二、断面位置三和断面位置四中C段到H段断面根据顶行李架和顶饰条的安装形式确定。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二、断面位置三和断面位置四中设有提高车身性能的衔接部二,衔接部二的范围为H段到K段。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断面位置四中设有提高车身性能的衔接部三,衔接部三的范围为N段到B段,衔接部三的翻边角度由三角窗玻璃法向面确定,夹角小于20
°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侧围内板的结构大面、上边梁内板前段的结构大面和上边梁内板后段的结构大面整体趋势一致,且与侧围止口边之间的夹角小于2
°
,A柱上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前段和上边梁加强板后段呈“几”字形结构,A柱上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前段和上边梁加强板后段与侧围外板之间设有大于5mm的空隙,后侧围内板整体呈“L”形拓展结构。
[002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一、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车身结构在A柱上部的断面位置一、驾驶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位置二、第二排乘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位置三和C柱与D柱之间的车顶断面位置四的断面从A柱往D柱的方向呈逐渐放大的趋势,从断面来说,通过调整Z向高度或Y向宽度满足结构要求以及断面性能的要求,为了保证顶部流水槽趋势的顺畅四个断面需要联动调整,四个关联断面通过细部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关联协同设计,能充分保证A柱和顶部流水槽区域传力路径走势的顺畅,保证结构衔接过渡更合理,从而保证车身性能;
[0032]二、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化后的断面既能保证每个断面的断面性能又能保证各个断面之间的连贯性;
[0033]三、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根据优化后断面制作的数据结构衔接性好,传力充分,保证车身性能;
[0034]四、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协同设计完成的断面能有效保证接头刚度同时防止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003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断面位置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A柱上部断面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断面位置一(01)处,风挡玻璃(09)、车体部分断面(05)、车门部分断面(06)、密封条(07)和内饰部分断面(08)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构成;其中,断面位置一(01)位于A柱上部的断面处;在断面位置二(02)处,车体部分断面(05)、车门部分断面(06)、内饰部分断面(08)和行李架(10)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二(02)位于驾驶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处;在断面位置三(03)处,顶饰条(11)、车体部分断面(05)、车门部分断面(06)和内饰部分断面(08)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三(03)位于第二排乘员R点处的车顶断面处;在断面位置四(04)处,车体部分断面(05)、三角窗玻璃(12)和内饰部分断面(08)之间首尾搭接,并在搭接处实现连接固定;其中,断面位置四(04)位于C柱与D柱之间的车顶断面处;在断面位置一(01)、断面位置二(02)、断面位置三(03)和断面位置四(04)处的断面从A柱往D柱的方向呈逐渐放大的趋势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面位置一(01)处,A柱上内板(15)和侧围止口边(16)相对设置,A柱上加强板(14)位于A柱上内板(15)和侧围外板(13)之间,且A柱上加强板(14)和A柱上内板(15)相对设置;在所述断面位置二(02)处,上边梁内板前段(18)和侧围外板(13)相对设置,上边梁加强板前段(17)位于上边梁内板前段(18)和侧围外板(13)之间,且上边梁加强板前段(17)和上边梁内板前段(18)相对设置;在所述断面位置三(03)处,上边梁内板后段(20)和侧围外板(13)相对设置,上边梁加强板后段(19)位于上边梁内板后段(20)和侧围外板(13)之间,且上边梁加强板后段(19)和上边梁内板后段(20)相对设置;在所述断面位置四(04)处,侧围外板(13)和三角窗止口边(22)固定连接,侧围外板(13)和后侧围内板(21)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面位置一(01)、断面位置二(02)和断面位置三(03)中均设有断面形状一致的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雷雷于海波周思为张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