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03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5
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包括A柱、B柱、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以及接头连接件。接头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A柱连接,第三连接部与B柱连接。利用该接头连接件,改善了A柱、B柱与车辆的顶盖边梁的连续性。由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不会过多限制连接结构的尺寸,因此能够形成牢固的A柱、B柱与车身顶盖的连接结构;同时,车辆的顶盖边梁由于无需再容纳A柱、B柱的连接结构,可以形成封闭结构以使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被封闭在顶盖边梁内;从而大大提升车身的结构强度,提高侧碰和偏置碰的得分。得分。得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


[0001]本文涉及车身结构技术,尤指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使用需求的变更,MPV(Multi

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车型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MPV车型一般座椅都设置为6

7座,后门面积较大以满足后面两排乘客的出入需求。因此,后门经常设置为滑移门结构。滑移门会在车身上部、中部和下部设置上导轨槽、中导轨槽和下导轨槽来满足滑移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A柱、B柱与顶盖边梁连接,顶盖边梁由于需要容纳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其与A柱、B柱的连接结构的横截面的尺寸受到限制,因此A柱、B柱与顶盖边梁的连接结构较弱。同时,由于A柱、B柱直接与顶盖边梁连接,顶盖边梁无法形成封闭结构。这两点都影响了侧碰和偏置碰的得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及车辆,利用该接头连接件,实现了A柱、B柱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间的连接,改善了A柱、B柱与车辆的顶盖边梁的连续性,继而有利于提高侧碰和偏置碰的得分。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所述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包括A柱、B柱、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以及接头连接件;所述接头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A柱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B柱连接。
[0006]利用该接头连接件,实现了A柱、B柱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间的连接,改善了A柱、B柱与车辆的顶盖边梁的连续性。由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不会过多限制连接结构的尺寸,因此能够形成牢固的A柱、B柱与车身顶盖的连接结构;同时,车辆的顶盖边梁由于无需再容纳A柱、B柱的连接结构,可以形成封闭结构以使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被封闭在顶盖边梁内;从而大大提升车身的结构强度,提高侧碰和偏置碰的得分。
[0007]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与所述连接板的周向边缘相连,并与所述连接板合围出空腔;其中,所述侧围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板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
[0008]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板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三侧板的后侧,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板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第四侧板设有多个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所述固定部。
[0009]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连接件还包括:延伸板,位于所述空腔外侧,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所述延伸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延伸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所述固定部。
[0010]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A柱包括A柱管梁,所述第三侧板设有用于插接所述A柱管梁的安装缺口;和/或,所述B柱包括B柱管梁,所述延伸板设有用于插装所述B柱管梁的安装槽。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将A柱管梁和B柱管梁通过安装缺口和安装槽牢固地连接在接头连接件上,由于安装缺口和安装槽有限位作用,有利于减少A柱管梁和B柱管梁的晃动,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减小因晃动碰撞引发的噪音。
[0011]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包括上导轨槽上安装板、上导轨槽内加强板和上导轨槽外加强板,所述上导轨槽上安装板、所述上导轨槽内加强板与所述上导轨槽外加强板相互连接,所述接头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导轨槽外加强板相连。
[0012]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导轨槽外加强板包括平面部和凸出于所述平面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接头连接件的侧壁与所述接头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接头连接件相连;所述平面部从所述侧壁朝向所述接头连接件延伸形成延展部分,所述延展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接头连接件相连。
[0013]在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接头连接件还包括:加强结构,设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空腔的腔壁连接;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横纵交错的加强筋。通过该实施方式,在不过多的增大接头连接件的重量的前提下,空腔内的加强结构有利于提高接头连接件的机械强度,避免接头连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变形。
[001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B柱包括B柱外加强板,所述B柱外加强板设有与所述接头连接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接头连接件扣合于所述凹槽;和/或,所述接头连接件被所述A柱、所述B柱以及所述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包覆。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
[00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利用接头连接件实现了A柱、B柱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间的连接,改善了A柱、B柱与车辆的顶盖边梁的连续性。由于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不会过多限制连接结构的尺寸,因此能够形成牢固的A柱、B柱与车身顶盖的连接结构;同时,车辆的顶盖边梁由于无需再容纳A柱、B柱的连接结构,可以形成封闭结构以使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被封闭在顶盖边梁内;从而大大提升车身的结构强度,提高侧碰和偏置碰的得分。
[0017]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接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车身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车身的再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车身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接头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

接头连接件;110

连接板;120

侧围板;121

第一侧板;122

第二侧板;123

第三侧板;124

第四侧板;130

连接孔;140

延伸板;150

安装缺口;160

加强结构;161

加强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柱、B柱、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以及接头连接件;所述接头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移门上导轨槽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A柱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B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侧围板,其与所述连接板的周向边缘相连,并与所述连接板合围出空腔;其中,所述侧围板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板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三侧板的后侧,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四侧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板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第四侧板设有多个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至少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所述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移门的车身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连接件还包括:延伸板,位于所述空腔外侧,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所述延伸板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延伸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所述固定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移门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奔陈启苗郭世辉毛杰周昌水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