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N-取代-5-((4-取代嘧啶-2-基)氨基)-1H-吲哚-2-甲酰胺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559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

取代
‑5‑
((4

取代嘧啶
‑2‑
基)氨基)

1H

吲哚
‑2‑
甲酰胺衍生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医药
,具体涉及N

取代
‑5‑
((4

取代嘧啶
‑2‑
基)氨基)

1H

吲哚
‑2‑
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肿瘤领域的临床治疗中,癌细胞会通过多种途径,如提高DNA修复能力、增加药物外排和改变凋亡途径等,来获得耐药性,这给当前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发现替代性的细胞死亡途径来杀死抗凋亡的癌细胞是十分重要的。细胞巨泡式死亡(Methuosis)是一种由巨胞饮过程失调而引起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空泡,最终导致代谢活动降低和细胞膜破裂的非凋亡细胞死亡方式。目前,已报道了几类Methuosis诱导剂,但大多缺少明确的分子机制和有效的体内药理学数据。
[0003]核受体Nur77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NR4A亚家族,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类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和死亡、代谢、炎症等。鉴于其在多种细胞活动以及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Nur77已经成为十分具有前景的药物靶点。近几十年来,核受体Nur77表达或其功能异常,已被证明与多种肿瘤增殖、代谢、转移等密切相关;目前已报道多种Nur77小分子调控剂在体内外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优异的抗癌作用。例如Nur77拮抗剂CDIM衍生物(CDIM5,CDIM8)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其迁移;Nur77激动剂Cytosporone B、SK07、Apaensin、Malayoside等通过介导Nur77线粒体定位,调控Nur77

Bcl2相互作用,促进细胞色素C释放,进而诱导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的生长。对于具有新型作用机制Nur77调控剂的开发是目前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导工件摩擦化学反应的N

取代
‑5‑
((4

取代嘧啶
‑2‑
基)氨基)

1H

吲哚
‑2‑
甲酰胺衍生物。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N

取代
‑5‑
((4

取代嘧啶
‑2‑
基)氨基)

1H

吲哚
‑2‑
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式为其中,
[0007]R1为4

甲基
‑2‑
(甲氨基)噻唑基、2,5

二甲基噻唑基、N,N

二甲基苯胺、噻吩基、2

氯噻吩基、2

氯苯基或1,3

双(苄氧基)苯基;
[0008]R2为N

环丙基、氮杂环丁烷
‑1‑
基、N

环丁基、吡咯烷
‑1‑
基、(R)
‑2‑
(羟甲基)吡咯烷
‑1‑
基、(S)
‑2‑
(羟甲基)吡咯烷
‑1‑
基、4

甲基

1H

咪唑
‑1‑
基、N
‑2‑
(噻吩
‑2‑
基)乙基、哌啶
‑1‑
基、4

甲基哌啶
‑1‑
基、3

甲基哌啶
‑1‑
基、4

异丙基哌啶
‑1‑
基、4

羟基哌啶
‑1‑
基、N

(1r,4r)
‑4‑
羟基环己基、4

(羟甲基)哌啶
‑1‑
基、3

(羟甲基)哌啶
‑1‑
基、4

甲基哌嗪
‑1‑
基、
4

乙基哌嗪
‑1‑
基、3,5

二甲基哌嗪
‑1‑
基、4

(甲磺酰基)哌嗪
‑1‑
基、4

(甲酸叔丁酯)哌嗪
‑1‑
基、4

甲酸叔丁酯
‑2‑
氨基乙基、4

(2

氨基乙基)哌嗪
‑1‑
甲酸叔丁酯基、N

(1

甲基哌啶
‑4‑
基)、4

(氨基甲基)哌啶
‑1‑
羧酸叔丁酯基、吗啉基、2,2

二甲基吗啉基、N

(四氢

2H

吡喃
‑4‑
基)、硫代吗啉基、N

(3

吗啉丙基)、N

(4

羟基苯基)、N

(4

甲氧基苯基)、N

(3


‑4‑
甲氧基苯基)、2

羟基
‑4‑
氨基苯甲酸甲酯、N

(4

甲氧基苄基)、N

(4

氟苄基)、N

苯乙基、N

(4

羟基苯乙基)、1,4

二氮杂
‑1‑
甲醛基、氮杂环
‑4‑
酮基、4

氨基

壬烷
‑1‑
羧酸叔丁酯基、4

甲基

1,4

二氮杂
‑1‑
基、氮杂环辛烷基、N

环辛基、N

(金刚烷
‑1‑
基)、[1,4
’‑
联哌啶]‑1’‑
基、4

(4

甲基哌嗪
‑1‑
基)哌啶
‑1‑
基、4

环戊基哌嗪
‑1‑
基、4

(4

甲氧基苯基)哌嗪
‑1‑
基或4

(4

氟苯基)哌嗪
‑1‑
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N

取代
‑5‑
((4

取代嘧啶
‑2‑
基)氨基)

1H

吲哚
‑2‑
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其中,R1为4

甲基
‑2‑
(甲氨基)噻唑基、2,5

二甲基噻唑基、N,N

二甲基苯胺、噻吩基、2

氯噻吩基、2

氯苯基或1,3

双(苄氧基)苯基;R2为N

环丙基、氮杂环丁烷
‑1‑
基、N

环丁基、吡咯烷
‑1‑
基、(R)
‑2‑
(羟甲基)吡咯烷
‑1‑
基、(S)
‑2‑
(羟甲基)吡咯烷
‑1‑
基、4

甲基

1H

咪唑
‑1‑
基、N
‑2‑
(噻吩
‑2‑
基)乙基、哌啶
‑1‑
基、4

甲基哌啶
‑1‑
基、3

甲基哌啶
‑1‑
基、4

异丙基哌啶
‑1‑
基、4

羟基哌啶
‑1‑
基、N

(1r,4r)
‑4‑
羟基环己基、4

(羟甲基)哌啶
‑1‑
基、3

(羟甲基)哌啶
‑1‑
基、4

甲基哌嗪
‑1‑
基、4

乙基哌嗪
‑1‑
基、3,5

二甲基哌嗪
‑1‑
基、4

(甲磺酰基)哌嗪
‑1‑
基、4

(甲酸叔丁酯)哌嗪
‑1‑
基、4

甲酸叔丁酯
‑2‑
氨基乙基、4

(2

氨基乙基)哌嗪
‑1‑
甲酸叔丁酯基、N

(1

甲基哌啶
‑4‑
基)、4

(氨基甲基)哌啶
‑1‑
羧酸叔丁酯基、吗啉基、2,2

二甲基吗啉基、N

(四氢

2H

吡喃
‑4‑
基)、硫代吗啉基、N

(3

吗啉丙基)、N

(4

羟基苯基)、N

(4

甲氧基苯基)、N

(3


‑4‑
甲氧基苯基)、2

羟基
‑4‑
氨基苯甲酸甲酯、N

(4

甲氧基苄基)、N

(4

氟苄基)、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方美娟秦静波周虎陈俊刘伟豪牛播宁陈晓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