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42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摄像模块结构,其包括有一基板、一光学感应组件、一壳构件、一滤光镜片及一镜头组件,光学感应组件设置于基板上,而壳构件包括有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装设滤光镜片并直接地设置于光学感应组件上,第二构件装设镜头组件并设置于第一构件上,第二构件套置第一构件上并且包覆住第一构件,以由壳构件作为光学感应组件的污染防护以及基板的线路防护,既可有效地防止于生产制造过程中浮尘微粒的污染,亦可有效地防止于生产制造过程中外力接触而至连接线脱离,大幅提升工艺良率,且简化生产工艺流程,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模块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相机镜头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具备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除可以提供远距通讯及数据处理功能,其相机功 能可以提供静态或动态影像撷取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拿起移动电话来 进行拍摄并予以储存记录,已成为目前相当热门的电子商品。具备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在移动电话上设置有一微型相机模块(Co即act CameraModule, CCM),微型相机模块可见于美国公开第20070223913号专利 案、美国公开第200602272236号专利案。如20070223913案所揭露微型相机模块包括有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影像感应器(image sensor)、壳体(housing)及镜头筒(lens barrel),其中,影像感应器设置于电路板上,而壳体设置在电路板上而包覆 住影像感应器,壳体具有一光导部,光导部的内部设有螺纹,镜头筒内设有镜 片以及滤光片,并且在镜头筒外设置有螺纹,将镜头筒旋入于壳体的光导部上, 即构成微型相机模块结构。如200602272236案所揭露的微型相机模块包括有电路板、影像感应器、 壳体及镜头(lens section),其中影像感应器设置于电路板上,而壳体设置 在电路板上而包覆住影像感应器,壳体具有镜片固定部,镜头设置于镜片固定 部处,而壳体内部还设置有收置套,滤光片设置于收置套,即构成微型相机模 块结构。一般微型相机模块生产流程是先将影像感应器设置于电路板上,再将壳体 黏着于电路板上,最后将镜头筒旋入于壳体上。若微型相机模块于生产制造过 程受到浮尘微粒(particle)的污染,如浮尘微粒附着于影像感应器上或是浮 尘微粒附着于各组件接着处,都将会影响影像感应器的成像质量,而被判定为不良品。因此生产制造微型相机模块需要在洁净度要求相当高无尘室(Clean room,美国Federal STD-联邦标准209E制定Class-100规范)中进行。通过无尘室洁净度要求可以使得避免环境的浮尘微粒污染,但微型相机模 块各组件于组装时亦可能造成浮尘微粒污染,譬如影像感应器与电路板之间以 连接线(wire)电性连接,在连接线焊接时,会遗留一些无法清除干净的残渣, 这些残渣即会形成浮尘微粒,即影响成像质量而被判定为不良品。再者,如 20070223913案与200602272236案的壳体通过黏胶直接黏着于电路板的周缘, 黏胶的用量以及黏着的施力必须精确的控制,如黏胶溢出于电路板的端缘,将 会造成电路板端缘的导线电性接触不良,亦会被判定为不良品。因此,现有如 20070223913案与200602272236案所揭露的微型相机模块在生产制造上对于环境要求及组装要求都相当高,方能提升产品的良率。而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美国公开第20070160369号专利案揭露了一种微 型相机模块,20070160369案的微型相机模块结构包括有电路板、影像感应器、 固定模块(fixing module)及镜头(lens),其中固定模块由两个固定组件 (holder) 56、 58所组成, 一个固定组件58贴覆一红外线过滤片,并且直接 设置于影像感应器上,另一个固定组件56则是设置于在固定组件58的上,由 于固定组件58直接罩覆于影像感应器上,提供了影像感应器良好的封闭隔离, 有助于防止浮尘微粒的污染。20070160369案将固定模块分成两个固定组件56、 58,确实解决了现有微型相机模块生产制造时浮尘微粒污染以及溢胶等问题,但是369案固定组件 58与电路板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而为了避免影像感应器与电路板之间的连 接线因振动或外力作用而脱离,20070160369案与固定组件58与电路板之间 的空隙需填充有灌模材料(moldingmaterail),也就是说,20070160369369 案解决了浮尘微粒污染等问题,但也需要多一道填充灌模材料的工艺及其相关 设备,同时亦必须精确地控制填充灌模材料的用量,以避免灌模材料溢出或是 挤压已固定好的固定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所揭露的微型相机模块,壳体采单一组件的设计于生产工艺流程中并 无法有效地防止浮尘微粒污染的问题,如采双组件的设计,需增加填充灌模材料流程,将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也必须精确地控制灌模材料的用量,在结构 上都仍非微型相机模块的最佳设计。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兼具有污染 防护及线路防护的摄像模块结构。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摄像模块结构,其包括有一基板、 一光学感应组 件、 一壳构件、 一滤光镜片及一镜头组件,光学感应组件设置于基板上,而壳 构件包括有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第一构件装设滤光镜片,第二构件装设 镜头组件,其中第一构件具有一围墙部及一承载部,滤光镜片则装设于第一构 件内,第二构件具有一覆盖部及一组镜部,镜头组件则装设于组镜部,而第一 构件的围墙部直接地设置于光学感应组件上,通过围墙部及滤光镜片封闭住光 学感应组件,以避免浮尘微粒污染光学感应组件,而第二构件套置第一构件上, 第二构件的覆盖部遮盖住基板的周缘,以避免影像感应器与基板之间的连接线 因外力接触而脱离。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摄像模块结构,其中壳构件包含有第一构件及第 二构件,第一构件作为光学感应组件的污染防护,第二构件作为基板与光线感 应组件之间的线路防护,即可有效地防止于生产制造过程中浮尘微粒的污染, 亦可有效地防止于生产制造过程中外力接触而至连接线脱离,大幅提升工艺良 率,且简化生产工艺流程,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及 图3为本技术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 基板20 光学感应组件21 感应区域30 壳构件31 第一构件32 第二构件311 围墙部312 承载部313 置镜槽 32 第二构件321 覆盖部322 组镜部323 固定环40 镜头组件41 镜筒42 镜片50 滤光镜片60 连接线hi 长度h2 长度d 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摄像模块结构(Camera module),可应用于为 移动电话(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智能型移动电话(PDAphone、 Smart phone) 、 口袋型计算机(Pocket PC), 掌上型计算机(Hand-heldPC)等电子数据处理装置上,以进行动态影像(motion image)或静态影像(still image)的撷取,以供电子数据处理装置储存或应用。如图l、图2、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摄像模块结构,其包 括有一基板10、 一光学感应组件20、 一壳构件30、 一镜头组件40及一滤光 镜片50。基板10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或可挠性印刷电路板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设有线路布局的电路组件。光学感应组件(image sensor )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光学感应组件,具有一感应区域,该光学感应组件设置一基板上,并用以纪录光线变化; 一壳构件,其包括有: 一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内设置有一滤光镜片,且该第一构件设置于该光学感应组件上并 封闭住该感应区域;及 一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设置于该第一构件上,该第二构件遮蔽住该基板周缘;及 一镜头组件,设置于该第二构件上,用以聚集光线射入该光学感应组件的该感应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锡曾正德陈子淦郭孟鑫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