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867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所述的第一管为文丘里管,所述的文丘里管具有渐缩段、渐扩段以及喉部,所述的渐缩段的口径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的渐扩段的口径从所述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的喉部连接在所述的渐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渐扩段的一端之间;所述的第二管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管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的第二管从所述的渐缩段插入至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的喉部或者所述的渐扩段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文丘里管的引射作用将一种液体引流入另一种液体中,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减少了液体输送机械的设备投资,避免了液体的积料问题,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效果佳。使用效果佳。使用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混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流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处理、CIP清洗等工艺中经常需要将配置好的酸水溶液、碱水溶液逐步稀释后进行使用。现有技术多采用先配置一定的浓溶液,然后通过泵输送到更大的水罐中得到稀溶液,稀溶液再输送到其他岗位使用。在这种操作方式中,输送浓溶液的泵使用频次极低,并且还存在到处积料、腐蚀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器,适用于例如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混合。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引流器,包括:
[0006]第一管:所述的第一管为文丘里管,所述的文丘里管具有渐缩段、渐扩段以及喉部,所述的渐缩段的口径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的渐扩段的口径从所述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的喉部连接在所述的渐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渐扩段的一端之间,
[0007]第二管:所述的第二管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管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
[0008]所述的第二管从所述的渐缩段插入至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的喉部或者所述的渐扩段内。
[0009]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的渐扩段内时,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距离所述的喉部的距离为0.2~2.0倍的喉部直径。
[0010]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渐缩段与所述的渐扩段的长度比例为1:1.3~1.8。
[0011]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喉部的直径与所述的渐缩段一端的直径比例为1:3~5。
[0012]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渐缩段的另一端、所述的渐扩段的一端直接连接,连接处形成所述的喉部。
[0013]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管为直管。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文丘里管、第二管同轴设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的引流器还包括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进口管、出口管,所述的进口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渐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口管的进口端与所述的渐扩段的另一端连接。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进口管、文丘里管的轴心线垂直;所述的进口管通过弯头管与所述的渐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管从所述的弯头管插入至所述的渐缩段。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管的入口端,和/或,所述的进口管的进口端,和/或,所述的出口管的出口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的连接法兰上开设有连接孔。
[001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9]本技术通过文丘里管的引射作用将一种液体引流入另一种液体中,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减少了液体输送机械的设备投资,避免了液体的积料问题,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引流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1]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引流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2]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引流器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23]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引流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4]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引流器的仰视示意图。
[0025]以上附图中:
[0026]1、第一管;10、渐缩段;11、渐扩段;12、喉部;
[0027]2、第二管;20、入口端;21、出口端;
[0028]3、进口管;
[0029]4、出口管;
[0030]5、弯头管;
[0031]6、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引流器,主要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其中:
[0035]第一管1为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具有渐缩段10、渐扩段11以及喉部12,渐缩段10的口径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如呈锥形;渐扩段11的口径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则如呈倒锥形,在本实施例中:渐缩段10一端、渐扩段11另一端的口径相等;喉部12连接在渐缩段10的另一端与渐扩段11的一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渐缩段10的另一端、渐扩段11的一端直接焊接在一起,焊接处即形成喉部12。渐缩段10将液体的压强逐步转化为速度,压强逐步降低,在接近喉部12的液体压强最低,渐扩段11则将速度转化为压强,达到流体输送的目的。
[0036]图示中,渐扩段11的长度明显大于渐缩段10的长度,液体流经渐扩段11由于在逆压强梯度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尾流,缩短渐缩段10可以节约制造成本,能量损失小;阻力损失
则集中的渐扩段11,增大渐扩段11的长度可以减小阻力损失。所以渐扩段11长度需要大于渐缩段10长度,渐缩段10与渐扩段11的长度比例为1:1.3~1.8时可以达到综合最优的目的。
[0037]喉部12是液体压强转化为流速,然后从流速转化为压强的拐点,喉部12的直径与渐缩段10一端的直径比例一方面决定了引流强度与阻力损失的大小,另一方面决定了引流速度的大小。不论引流强度还是阻力损失都和喉部12的直径与渐缩段10一端的直径比值的平方呈正比,喉部12的直径与渐缩段10一端的直径比例越小,即喉部12的直径越小,引流作用越强,即引流速度越大,同时阻力损失越大,即能量损失越大;喉部12的直径与渐缩段10一端的直径的比例越大,引流速度越小,能量损失越小。在一般的从敞口容器中引流水溶液的工况,采用喉部12的直径与渐缩段10一端的直径比例为1:3~5,既满足了引流要求,且具有较低的阻力损失及合适的能量损失。
[0038]第二管2为直管,其一端形成入口端20,另一端形成出口端21,第二管2从渐缩段10插入至文丘里管的内部,使得第二管2的出口端21位于喉部12或者穿出喉部12后位于渐扩段11内。根据流体惯性原理及伯努利方程可以确定第二管2的出口端21位于喉部12或者位于渐扩段11内能够得到最大的负压。当第二管2的出口端21位于渐扩段11内时,第二管2的出口端21距离喉部12的距离为0.2~2.0倍喉部12的直径。文丘里管、第二管2同轴设置,能够减少对进入渐缩段10液体流场的影响。
[0039]引流器还包括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器,包括:第一管:所述的第一管为文丘里管,所述的文丘里管具有渐缩段、渐扩段以及喉部,所述的渐缩段的口径从其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的渐扩段的口径从所述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的喉部连接在所述的渐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渐扩段的一端之间,第二管:所述的第二管一端形成入口端,所述的第二管的另一端形成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从所述的渐缩段插入至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内部,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的喉部或者所述的渐扩段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的渐扩段内时,所述的第二管的出口端距离所述的喉部的距离为0.2~2.0倍的喉部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缩段与所述的渐扩段的长度比例为1:1.3~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喉部的直径与所述的渐缩段一端的直径比例为1:3~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林飞林奕雯杨淑暖张晓伟周素素张谦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新和成维生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