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保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30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保压治具。所述耳机保压治具,括两端敞口的套壳、模具、尾塞座和楔形块,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底部和所述下模的顶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放置耳机后壳的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耳机保压治具,通过套壳套紧在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的模具外部,实现耳机后壳与耳机前壳之间的装配保压,通过后端的楔形块挤压尾塞座将尾塞抵紧至耳机后壳的后端,实现尾塞的装配保压,仅依靠机械结构产生的压力实现保压,压力稳定持续,不会因压力不稳定导致拼接不紧密出现残次品,保压效果好,并且能够同时实现耳机前壳的装配保压和尾塞的装配保压,一次装配成型,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保压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耳机保压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的耳机壳体结构包括耳机后壳1、耳机前壳2和尾塞3,点胶并装配完成后形成耳机壳体,然后放入与对嵌压合后的耳机壳体结构相似的气动保压治具中进行压紧,气动保压治具有上、下模,上、下模之间通过气缸驱动压合,上、下压合模将上、下壳体压紧,待胶水干透操作人员将耳机壳体取出,完成保压作业。
[0003]这种操作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使用电源和压缩气体提供压力,在电源和压缩气体不稳定的情况下,压力产生变化会导致压合效果不好,导致耳机后壳1与耳机前壳2之间的连接处贴合不紧密,出现残次品,同时现有的部分保压治具只有耳机后壳1与耳机前壳2之间的保压功能,缺少尾塞保压功能,无法同步完成前后壳和尾塞的保压操作,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便。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耳机保压治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保压治具,解决了现有的气动保压治具需要使用电源和压缩气体提供压力,在电源和压缩气体不稳定的情况下,压力产生变化会导致压合效果不好,出现残次品,同时现有的部分保压治具缺少尾塞保压功能,无法同步完成前后壳和尾塞的保压操作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耳机保压治具,包括两端敞口的套壳、模具、尾塞座和楔形块,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底部和所述下模的顶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型腔,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放置耳机后壳的模腔;
[0007]所述下模顶部的前端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放置腔,耳机前壳装配至耳机后壳上后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的模具的截面面积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所述套壳由模具前端套入逐渐向后端移动将所述上模和下模夹紧将所述耳机后壳与所述耳机前壳压紧;
[0008]所述下模顶部的右端向下凹陷地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活动腔和挤压腔,所述活动腔的前端与所述模腔相互贯通,所述尾塞座沿前后方向在所述活动腔内移动,所述尾塞座的前端面开设有放置尾塞的放置槽,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挤压腔向下运动时向前挤压所述尾塞座将所述尾塞抵紧至所述耳机后壳的尾端。
[0009]优选的,所述上模底部的前端向下凸起形成阶梯形,所述下模的顶部形状与所述上模的底部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的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上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定位柱,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上模顶部的前端贯通开设有与所述活动腔和挤压腔相对应的通口,
所述尾塞座和所述楔形块穿过所述通口嵌入至所述活动腔和挤压腔内。
[0012]优选的,所述上模的顶部和所述下模的底部均开设有多个减重腔。
[0013]优选的,所述套壳的表面贯通开设有个通孔,所述套壳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保压筋。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耳机保压治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保压治具,通过套壳套紧在上模和下模合模形成的模具外部,将上模和下模相互压紧,从而压紧模具内部的耳机后壳和耳机前壳,实现耳机后壳与耳机前壳之间的装配保压,通过后端的楔形块挤压尾塞座将尾塞抵紧至耳机后壳的后端,实现尾塞的装配保压,套壳和楔形块卡紧到位之后不再需要气动压力组件等设备持续施加压力,仅依靠机械结构产生的压力实现保压,压力稳定持续,使用简单方便,不受电源和气动压力组件等配套组件稳定性的影响,不会因压力不稳定导致拼接不紧密出现残次品,保压效果好,并且能够同时实现耳机前壳的装配保压和尾塞的装配保压,一次装配成型,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耳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耳机保压治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耳机保压治具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所示上模与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耳机后壳,2、耳机前壳,3、尾塞,4、套壳,5、上模,51、通口,52、定位柱,6、下模,61、放置腔,62、活动腔,63、挤压腔,64、定位孔,7、尾塞座,71、放置槽,8、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耳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耳机保压治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耳机保压治具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上模与下模的结构示意图。耳机保压治具包括两端敞口的套壳4、模具、尾塞座7和楔形块8,模具包括上模5和下模6,上模5的底部和下模6的顶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型腔,上模5和下模6合模后形成放置耳机后壳1的模腔。
[0023]耳机后壳1包括柱形部分和一端的近似半球形的喇叭仓部分,上模5和下模6合模后形成的模腔与耳机后壳1的形状相适配。
[0024]下模6顶部的前端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放置腔61,耳机前壳装配至耳机后壳2上后放置于放置腔61内,上模5和下模6合模形成的模具的截面面积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套壳4由模具前端套入逐渐向后端移动将上模5和下模6夹紧将耳机后壳1与耳机前壳2压紧。
[0025]放置腔61开设于下模6的顶部与喇叭仓部位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安放耳机后壳2,耳机后壳2即为拼装在喇叭仓上的喇叭盖。
[0026]上模5和下模6合模形成的模具的前端略小,后端略大,套壳4套在模具上后逐渐向
后端运动,即可将上模5与下模6相互压紧,套壳4在模具上越向后端运动,挤压越紧,直至运动至终点位置无法继续运动。
[0027]将耳机后壳2和耳机前壳1点胶并装配形成整体后,放入下模6上方的型腔内,耳机前壳1位于放置腔61内,然后将上模5与下模卡嵌拼合进行合模,此时耳机壳体部分即被固定至模具中,然后将套壳4从模具较细的前端套入,通过手动敲击或者机器推动,沿模具向后端运动至卡紧,从而将上模5与下面6卡紧,卡紧之后不再需要气动组件施加压力,仅依靠机械压力实现保压,实用简单方便,不受电源和压缩气体等配套组件稳定性的影响,不会因压力不稳定导致拼接不紧密出现残次品,保压效果好。
[0028]此时套壳4与模具之间为过盈配合,套壳4也无法自动滑脱或者脱落,需要人工进行敲击或者使用设备反向推动才能取下。
[0029]下模6顶部的右端向下凹陷地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活动腔62和挤压腔63,活动腔62的前端与模腔相互贯通,尾塞座7沿前后方向在活动腔62内移动,尾塞座7的前端面开设有放置尾塞3的放置槽71,楔形块8沿挤压腔63向下运动时向前挤压尾塞座7将尾塞抵紧至耳机后壳的尾端。
[0030]楔形块8底端较小,上端较大,在沿挤压腔63向下运动的过程,占用空间逐渐变大。
[0031]套壳4与模具之间装配完成后,将尾塞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保压治具,包括两端敞口的套壳(4)、模具、尾塞座(7)和楔形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5)和下模(6),所述上模(5)的底部和所述下模(6)的顶部均开设有相适配的型腔,所述上模(5)和下模(6)合模后形成放置耳机后壳(1)的模腔;所述下模(6)顶部的前端开设有与型腔相连通的放置腔(61),耳机前壳装配至耳机后壳(1)上后放置于所述放置腔(61)内,所述上模(5)和下模(6)合模形成的模具的截面面积由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所述套壳(4)由模具前端套入逐渐向后端移动将所述上模(5)和下模(6)夹紧将所述耳机后壳(1)与所述耳机前壳(2)压紧;所述下模(6)顶部的右端向下凹陷地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活动腔(62)和挤压腔(63),所述活动腔(62)的前端与所述模腔相互贯通,所述尾塞座(7)沿前后方向在所述活动腔(62)内移动,所述尾塞座(7)的前端面开设有放置尾塞(3)的放置槽(71),所述楔形块(8)沿所述挤压腔(63)向下运动时向前挤压所述尾塞座(7)将所述尾塞抵紧至所述耳机后壳的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华严凯欧阳海庆张开浪刘全红文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