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块及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49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人车技术领域,公开了相机模块及无人车。该相机模块包括相机组件、相机外饰和相机支架;相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相机;相机外饰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定位孔与相机一一对应,且相机的镜筒插入定位孔中,相机外饰用于与车身外饰拼接;相机支架位于相机组件远离相机外饰的一侧,且与相机外饰可拆卸连接,相机组件夹设在相机外饰和相机支架之间,相机支架用于与车身外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相机模块及无人车,能在保证相机组件的位置精度,提高无人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的相机拍摄效果的同时,使相机组件易于拆装,美化外观。美化外观。美化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模块及无人车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车
,尤其涉及相机模块及无人车。

技术介绍

[0002]无人车一般指自动驾驶汽车,也称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能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计算和监控装置等的协同合作,自动地操作车辆。
[0003]无人车一般通过搭载相机等拍摄设备,实现对车辆周边环境图像的获取。目前,通常将相机单独与车身外饰连接,造成相机的稳定性较低,易发生晃动从而造成图像获取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车身外饰上用于与车身固定的卡接结构较多,当相机固定在车身外饰上时,容易出现由于卡接结构的干涉使相机安装定位不准的问题,而将相机固定在车身上,则会使相机与车身外饰配合精度要求较高,安装时不易操作,在配合精度下降时,还会使无人车的外观美观度下降。
[0004]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固定支架的方式,将相机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到车身外饰上,但现有的固定支架结构在装配时,需要将相机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再将相机和固定支架一起装配到车身外饰上,这一装配过程仍需要将相机与车身外饰准确对位,由于车身外饰体积大、不易移动,需要不断调节相机位置,安装操作难度较高;并且,相机的安装和固定过程较为复杂,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相机模块及无人车,能在保证相机组件的位置精度,提高无人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的相机拍摄效果的同时,使相机组件易于拆装,优化外观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相机模块,包括:
[0008]相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相机;
[0009]相机外饰,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相机一一对应,且所述相机的镜筒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相机外饰用于与车身外饰拼接;
[0010]相机支架,位于所述相机组件远离所述相机外饰的一侧,所述相机支架与所述相机外饰可拆卸连接,所述相机组件夹设在所述相机外饰和所述相机支架之间,所述相机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身外饰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相机支架包括弯折连接的抵接部和弯折部,所述相机组件夹设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相机外饰之间,所述弯折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外饰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相机支架朝向所述相机组件的一侧具有若干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相机一一对应,且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面非共面设置,所述相机夹设在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相机外饰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抵接面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相机的连接结构伸出所述避让孔。
[0014]可选地,所述相机支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抵接部的两侧,所述相机支架能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相机外饰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相机外饰包括定位部和限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部用以抵接所述相机远离所述相机支架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部连接,且所述限位部由所述定位部向靠近所述相机支架的一侧延伸。
[0016]可选地,所述相机支架一体成型或通过装配形成。
[0017]可选地,所述相机支架与所述相机外饰之间以及所述相机支架与所述车身外饰之间通过螺钉、螺栓连接或卡接。
[0018]可选地,两个所述相机具有不同的焦距。
[0019]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无人车,包括车身外饰和上述的相机模块,所述车身外饰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相机模块插入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连接,且所述相机外饰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并与所述车身外饰拼接。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相机模块及无人车设置相机外饰,通过相机外饰与车身外饰拼接,相机外饰与相机支架分别设置于相机组件的两侧,通过夹持实现对相机组件的固定,并能通过相机外饰和相机支架使相机组件固定连接于车身外饰上,使相机组件稳定以优化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的相机拍摄效果,并且能美化外观、方便拆装;装配时,仅需将相机的镜筒插入到相机外饰的定位孔中即可实现准确定位,无需反复调节,操作简单;在需要拆装相机组件时,可将该相机模块整体拆下,以能够对相机组件进行检测等操作,减少再次装配时的定位需求,简化安装步骤。本技术提供的相机模块及无人车,能保证相机组件的位置精度,提高无人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的相机拍摄效果的同时,使相机组件易于拆装,美化外观。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装配后的轴侧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装配后的正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块的第五视角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相机组件;11、相机;111、镜筒;112、连接结构;
[0031]2、相机外饰;21、定位部;211、定位孔;22、限位部;
[0032]3、相机支架;
[0033]31、弯折部;311、第一连接孔;
[0034]32、抵接部;321、连接面;322、抵接面;
[0035]33、连接部;331、第二连接孔;
[0036]4、车身外饰;4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相机(11);相机外饰(2),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11),所述定位孔(211)与所述相机(11)一一对应,且所述相机(11)的镜筒(111)插入所述定位孔(211)中,所述相机外饰(2)用于与车身外饰(4)拼接;相机支架(3),位于所述相机组件(1)远离所述相机外饰(2)的一侧,所述相机支架(3)与所述相机外饰(2)可拆卸连接,所述相机组件(1)夹设在所述相机外饰(2)和所述相机支架(3)之间,所述相机支架(3)用于与所述车身外饰(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架(3)包括弯折连接的抵接部(32)和弯折部(31),所述相机组件(1)夹设在所述抵接部(32)和所述相机外饰(2)之间,所述弯折部(31)用于与所述车身外饰(4)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架(3)朝向所述相机组件(1)的一侧具有若干抵接面(322),所述抵接面(322)与所述相机(11)一一对应,且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面(322)非共面设置,所述相机(11)夹设在所述抵接面(322)和所述相机外饰(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322)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相机(11)的连接结构(112)伸出所述避让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支架(3)还包括连接部(3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