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705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包括基座、定位柱、支撑板、顶高组件、脚踏板、转轴和承接环,支撑板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基座转动连接;定位柱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定位柱用于定位车轮;承接环用于定位下制动盘;顶高组件设置多组,顶高组件包括定杆、滑动件、V型连杆和顶升杆;定杆竖直固定在基座上,滑动件沿定杆竖直滑动;顶升杆与滑动件固定连接,顶升杆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V型连杆中部与定杆转动连接;V型连杆的一端与滑动件转动连接;脚踏板与所有V型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的组装效率,减少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隐患。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车组车轮组装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车组中的车轮制动盘主要由车轮、上制动盘、下制动盘和紧固件等部件构成。组装过程中,上制动盘和下制动盘需要安装在车轮两侧,同时上制动盘、下制动盘和车轮上的通孔都需要一一对齐。随后将每组对齐的通孔中均打入紧固件,将车轮与上制动盘和下制动盘锁紧。
[0003]由于车轮、上制动盘和下制动盘的重量均比较大,因此组装时需要至少三位工作人员相互协作,谨慎的通过起重装置将下制动盘、车轮和上制动盘依次吊运到仅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工装上,进行下制动盘、车轮和上制动盘的对齐。
[0004]同时由于支撑工装仅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在对齐下制动盘、车轮和上制动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起重装置来辅助进行定心、对孔和定位,劳动强度较大,且费时费力,导致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的组装效率较低。同时这样的组装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5]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来降低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的组装效率,减少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其通过实现车轮的转动和下制动盘的升降动作,以方便快捷安全的完成下制动盘和车轮之间的定位,降低了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的组装效率,减少了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其包括基座、定位柱、支撑板、顶高组件、脚踏板、转轴和承接环,所述支撑板底面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插入基座并与基座转动连接;定位柱与支撑板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柱直径等于车轮轮毂孔直径;定位柱与转轴轴线共线,转轴的转动轴线与其自身轴线共线。
[0008]所述承接环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支撑部位于基座上方,限位部固定在支撑部顶面,限位部的外径等于下制动盘内径。
[0009]所述顶高组件设置多组,所有顶高组件均安装在基座上,并绕支撑板转动轴线设置;顶高组件包括定杆、滑动件、V型连杆和顶升杆;所述定杆竖直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滑动件沿定杆竖直滑动;所述顶升杆与滑动件固定连接,顶升杆与支撑部可拆卸连接;所述V型连杆的中间区域与定杆转动连接,所述V型连杆转动轴水平;所述V型连杆的一端与滑动件转动连接。
[0010]所述脚踏板包括连接部和踏板,所述连接部与所有V型连杆背离滑动件的一端连接,踏板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轴承座和轴承,所述轴承座设置在基座内,所述转轴插入轴承座内,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轴承座转动连接。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设置两个。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从上至下分为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两个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轴段和第三轴段上,并且两个轴承并别抵在第二轴段的两端。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内设置空腔,所有顶高组件均安装在空腔内,所述空腔的壁体上开设有踏板槽,所述踏板从踏板槽伸出基座外。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高组件设置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两V型连杆的同一侧,并与两V型连杆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升杆与滑动件顶面可拆卸连接。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外侧面为锥面,所述锥面顶部向靠近限位部轴线的方向收缩。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顶部外侧边沿设置一圈斜面,所述斜面顶部向靠近定位柱轴线的方向收缩。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实现车轮的转动和下制动盘的升降动作,以便于方便快捷安全的完成下制动盘和车轮之间的定位,降低了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的组装效率,减少了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中:1、基座;2、定位柱;3、支撑板;4、顶高组件;41、定杆;42、滑动件;421、铰接杆;422、连接板;423、滑套;43、V型连杆;44、顶升杆;5、脚踏板;51、连接部;52、踏板;61、轴承座;62、轴承;63、转轴;7、承接环;71、支撑部;72、限位部;8、顶板;9、调整顶块;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左”、“右”、“前”、“后”、“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

2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
装置,其包括基座1、定位柱2、支撑板3、顶高组件4、脚踏板5、转轴63和承接环7,所述支撑板3底面与转轴6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3插入基座1并与基座1转动连接;定位柱2与支撑板3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柱2直径等于车轮轮毂孔直径;定位柱2与转轴63轴线共线,转轴63的转动轴线与其自身轴线共线。
[0028]所述承接环7包括支撑部71和限位部72,支撑部71位于基座1上方,支撑部71顶面用于支撑下制动盘,限位部72固定在支撑部71顶面,限位部72的外径等于下制动盘内径,以便于实现下制动盘的定位。
[0029]所述顶高组件4设置多组,所有顶高组件4均安装在基座1上,并绕支撑板3转动轴线设置;本实施例中顶高组件4设置两组。顶高组件4包括定杆41、滑动件42、V型连杆43和顶升杆44;所述定杆41竖直固定在基座1上,所述滑动件42沿定杆41竖直滑动;所述顶升杆44与滑动件42顶面可拆卸连接,顶升杆44顶端与支撑部71可拆卸连接;所述V型连杆43的中间区域与定杆41转动连接,所述V型连杆43转动轴水平;所述V型连杆43的一端与滑动件42转动连接。
[00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2包括铰接杆421、连接板422和滑套423,所述滑套423套在定杆41上,所述滑套423穿过连接板422并与连接板4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定位柱(2)、支撑板(3)、顶高组件(4)、脚踏板(5)、转轴(63)和承接环(7),所述支撑板(3)底面与转轴(6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3)插入基座(1)并与基座(1)转动连接;定位柱(2)与支撑板(3)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柱(2)直径等于车轮轮毂孔直径;定位柱(2)与转轴(63)轴线共线,转轴(63)的转动轴线与其自身轴线共线;所述承接环(7)包括支撑部(71)和限位部(72),支撑部(71)位于基座上方,限位部(72)固定在支撑部(71)顶面,限位部(72)的外径等于下制动盘内径;所述顶高组件(4)设置多组,所有顶高组件(4)均安装在基座(1)上,并绕支撑板(3)转动轴线设置;顶高组件(4)包括定杆(41)、滑动件(42)、V型连杆(43)和顶升杆(44);所述定杆(41)竖直固定在基座(1)上,所述滑动件(42)沿定杆(41)竖直滑动;所述顶升杆(44)与滑动件(42)固定连接,顶升杆(44)与支撑部(71)可拆卸连接;所述V型连杆(43)的中间区域与定杆(41)转动连接,所述V型连杆(43)转动轴水平;所述V型连杆(43)的一端与滑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板(5)包括连接部(51)和踏板(52),所述连接部(51)与所有V型连杆(43)背离滑动件的一端连接,踏板(52)与连接部(5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轮制动盘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62)座(61)和轴承(62),所述轴承(62)座(61)设置在基座(1)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桥颜剑航殷辛江廖先波莫传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松兴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