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四向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68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载四向穿梭车,涉及穿梭车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灵活,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的穿梭车结构。该重载四向穿梭车,包括车体和行走单元,所述车体为中空框架结构,其内部通过两个第一侧板分隔为内区、左区和右区,所述第一侧板相互平行;所述行走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和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的X向行走机构和Y向行走机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内区,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所述Y向行走机构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左区和所述右区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或Y向行走机构的连接孔。构和/或Y向行走机构的连接孔。构和/或Y向行走机构的连接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四向穿梭车


[0001]本技术涉及穿梭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重载四向穿梭车。

技术介绍

[0002]四向穿梭车作为密集仓储领域的一种智能型轨道导引自动换向变轨的搬运设备,可以灵活变更作业巷道以及根据作业量柔性增减穿梭车数量来调节系统能力,广泛应用在智能制造线边库、智能密集存储库、物流转运中心等多种仓储场合。目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激增,客户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对四向穿梭车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载四向穿梭车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
[0003]四向穿梭车区别于双向行驶的穿梭板,其在功能上增加了多个方向行驶及换轨作业,从而导致其车体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传统的重载四向穿梭车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和承载需要,多通过材料选型来实现,同时选用尺寸较大的液压或者丝杠传动结构来提高车体的承载能力。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设计要求,但同时也会导致车体内部机构复杂、车体占用空间变大,不仅增大了穿梭车的日常维护难度,同时还导致穿梭车内用于放置电池的空间缩小,影响穿梭车的单次工作时长,从而降低了相应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仓储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穿梭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重载四向穿梭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梭车结构复杂、车体内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重载四向穿梭车,包括车体和行走单元,所述车体为中空框架结构,其内部通过两个第一侧板分隔为内区、左区和右区,所述第一侧板相互平行;所述行走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和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的X向行走机构和Y向行走机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内区,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所述Y向行走机构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左区和所述右区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或Y向行走机构的连接孔。
[0008]该穿梭车通过设置车体为中空框架式结构,同时在车体内设置侧板对车体内空间进行分隔,能够在确保车体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保证车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另外,通过对车体内的空间进行分隔处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还能够使车体内的结构分布更加清晰明了。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上还穿设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左区和所述右区并与所述X向行走机构相连;当所述驱动组件启动时,所
述同步轴能随之同步转动。
[0011]上述同步轴可以通过连通位于不同区域内的X向行走机构的方式来实现左右两侧X向行走机构的同步驱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Y向行走机构包括Y向行走传动轴和Y向行走轮,所述Y向行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条相连;当所述Y向行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Y向行走轮能同步转动。
[0013]此时,驱动组件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同步轴和第二链轮相连,Y向行走传动轴能够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相连并在第一链轮的驱动下转动。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内区并将其分隔为前中区、中部区和后中区,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中部区内。
[0015]上述第二侧板能够对车体的内区进行分隔处理,从而实现对内区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帮助进一步提高车体的强度。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穿梭车还包括顶升换向单元和顶升换向驱动单元,所述顶升换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前中区和所述后中区,所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穿设在所述中部区且所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前中区和所述后中区并与所述顶升换向单元相连。
[0017]上述顶升换向单元对称分布在前中区和后中区,同时与该单元相连的顶升换向驱动单元能够同步驱动相应结构进行顶升和换向动作,为了方便操作,将上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布置在中部区。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穿梭车还包括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两端位于所述前中区和所述后中区上方并与所述顶升换向单元相连;和/或,所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包括一级传动轴和驱动器,所述一级传动轴与所述驱动器相连且所述一级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侧板。
[0019]当顶升换向单元进行顶升动作时,顶升板能够随之进行升降移动;另外,为了方便顶升换向驱动单元工作,设置其包括一级传动轴且该传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侧板。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换向单元包括二级传动轴、顶升摇臂、换向摇臂和换向滑块,所述顶升摇臂和所述换向摇臂均位于所述二级传动轴上并成角度设置;所述顶升摇臂与所述顶升板相连,当所述二级传动轴转动时,所述顶升摇臂能随之转动并带动所述顶升板升降移动;所述换向滑块连接所述换向摇臂和所述Y向行走机构,当所述二级传动轴转动时,所述换向摇臂能随之转动并带动所述换向滑块升降移动,与所述换向滑块相连的所述Y向行走机构能随之升降并完成换向。
[0021]上述二级传动轴与一级传动轴相连并能够在一级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同时能够拉动顶升摇臂和换向摇臂动作,在这一过程中,顶升板或换向滑块能够在二级传动轴的带动下进行升降,从而完成顶升动作或者换向动作。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换向单元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二级传动轴上的大锥齿轮,所述一级传动轴端部设有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和所述大锥齿轮啮合。
[0023]该大锥齿轮能够与位于一级传动轴的相应位置上的锥齿轮结构相配合,从而实现两者的啮合连接。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锥齿轮和所述顶升摇臂分别位于所述二级传动轴轴线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大锥齿轮远离所述顶升摇臂的一侧和所述顶升摇臂的自由端均设置有顶升轴承,所有的所述顶升轴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能随着所述二级传动轴的转动同步转动,所述顶升板经所述顶升轴承与所述顶升摇臂或所述大锥齿轮相连。
[0025]大锥齿轮能够与顶升摇臂相配合,使得两个平行布置的顶升板能够实现同步升降,进而提高该穿梭车进行顶升动作时的稳定性。
[002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重载四向穿梭车通过改进车体的结构以及车体内各个不同组件的布置位置和连接关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穿梭车结构,通过连接板形成内外的双层车体设计在有效提高车体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车身重量;位于车体内的链轮结构可以实现驱动组件对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行走机构的连接和驱动;同时,该穿梭车还通过改变顶升换向单元的结构和布置位置的方式来减少顶升换向单元对车体内空间的占用,另外,通过两级啮合传动的方式来完成对顶升动作和换向动作的驱动,使得该穿梭车的顶升和换向动作更加平稳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为中空框架结构,其内部通过两个第一侧板分隔为内区、左区和右区,所述第一侧板相互平行;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和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的X向行走机构和Y向行走机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内区,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所述Y向行走机构均对称分布在所述左区和所述右区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连通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X向行走机构和/或Y向行走机构的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还穿设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左区和所述右区并与所述X向行走机构相连;当所述驱动组件启动时,所述同步轴能随之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Y向行走机构包括Y向行走传动轴和Y向行走轮,所述Y向行走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条相连;当所述Y向行走传动轴转动时,所述Y向行走轮能同步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内区并将其分隔为前中区、中部区和后中区,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中部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载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该穿梭车还包括顶升换向单元和顶升换向驱动单元,所述顶升换向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布置在所述前中区和所述后中区,所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穿设在所述中部区且所述顶升换向驱动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前中区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李想武名虎杨哲田阔
申请(专利权)人: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