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打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745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打刻装置,该多工位打刻装置包括:工作台,设有至少两个装夹工位,装夹工位用于装设待打刻工件;打刻组件,沿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第一驱动装置,与打刻组件连接;第一传感装置,其探测部朝向对应的装夹工位并与第一驱动装置通信连接;第一传感装置检测到待打刻工件时发送第一触发信号至第一驱动装置,从而使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刻组件沿第一路径移动至对应的装夹工位处对待打刻工件进行打刻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多工位打刻装置可解决目前的打刻设备在打刻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时间浪费,打刻设备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打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打刻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打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汽车钣金结构件等非标零件而言,其加工过程中需要统一进行编码,目的在于提高零部件的可追踪性和可追溯性,同时有助于零部件供应和整车企业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缺陷产品召回等。
[0003]零部件的编码操作通常采用打刻设备进行,打刻设备可借助冲针在金属零部件表面按预设路径进行连续冲压,冲压痕迹即可在零部件表面形成所需的零件编码。然而,当前打刻设备的打刻工序均需按放料、打刻、卸料的步骤循环进行,而放料和卸料步骤中打刻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此便存在较多的时间浪费,从而导致单台打刻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打刻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打刻设备在打刻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时间浪费,打刻设备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工位打刻装置,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包括:
[0007]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至少两个装夹工位,所述装夹工位用于装设待打刻工件;
[0008]打刻组件,所述打刻组件沿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
[0009]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组件连接;
[0010]第一传感装置,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为至少两个并与所述装夹工位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信连接;<br/>[0011]任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待打刻工件时发送第一触发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打刻组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处,以通过所述打刻组件对所述待打刻工件进行打刻操作。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至少两个;
[0013]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沿靠近所述打刻组件的方向排列,每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上距离所述打刻组件最近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上距离所述打刻组件最远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工作台连接;
[0014]每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用于驱动所述打刻组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相对所述工作台移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刻组件包括打刻机
本体和连接座;其中:
[0016]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处;
[0017]所述打刻机本体沿第二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打刻机本体沿所述第二路径靠近所述待打刻工件,以通过所述打刻机本体对所述待打刻工件进行打刻操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装置;其中:
[0019]每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的工件装入侧;
[0020]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为至少两个并与所述装夹工位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的工件固定区域;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信连接;
[0021]任一所述第二传感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待打刻工件时发送第二触发信号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打刻机本体沿所述第二路径靠近所述待打刻工件。
[0022]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三传感装置;其中:
[0023]所述第三传感装置为至少两个并与所述装夹工位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三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的工件固定区域,所述第三传感装置的探测路径与所述第一路径交叉,且所述第三传感装置的探测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三传感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信连接;
[0024]任一所述第三传感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连接座时发送第三触发信号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三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打刻机本体沿所述第二路径靠近所述待打刻工件。
[0025]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四传感装置;其中:
[0026]所述第四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所述连接座,且所述第四传感装置的探测路径平行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四传感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信连接;
[0027]所述第四传感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连接座时发送第四触发信号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四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打刻机本体沿所述第二路径靠近所述待打刻工件。
[0028]进一步地,所述打刻组件通过第一导轨滑块组件沿所述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一导轨滑块组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
[0029]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缓冲器位于所述第一路径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缓冲器的缓冲部朝向所述打刻组件设置。
[0030]进一步地,所述打刻机本体通过第二导轨滑块组件沿所述第二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其中,所述第二导轨滑块组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
[0031]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二缓冲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缓冲器位于所述第二路径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缓冲器的缓冲部朝向所
述打刻机本体设置。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3]本技术提出的多工位打刻装置,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多个可进行打刻操作的装夹工位,并通过每一装夹工位处的第一传感装置对装夹工位上的待打刻工件进行检测,以在待打刻工件到位时及时触发第一驱动装置,以使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打刻组件移动至该装夹工位处进行打刻操作,从而为填补打刻组件在待打刻工件装夹及拆卸这两个步骤中的闲置时间提供了基础,通过打刻组件在各个装夹工位之间的往复移动,使得工件装夹、工件打刻、工件拆卸这三个步骤的执行时机可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减少了打刻工序中的时间浪费,在提高单台打刻设备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打刻加工效率,并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多工位打刻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打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至少两个装夹工位,所述装夹工位用于装设待打刻工件;打刻组件,所述打刻组件沿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组件连接;第一传感装置,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为至少两个并与所述装夹工位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所述第一传感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信连接;任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待打刻工件时发送第一触发信号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打刻组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处,以通过所述打刻组件对所述待打刻工件进行打刻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打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沿靠近所述打刻组件的方向排列,每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上距离所述打刻组件最近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路径上距离所述打刻组件最远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每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用于驱动所述打刻组件沿所述第一路径相对所述工作台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打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打刻组件包括打刻机本体和连接座;其中: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时驱动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路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处;所述打刻机本体沿第二路径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打刻机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打刻机本体沿所述第二路径靠近所述待打刻工件,以通过所述打刻机本体对所述待打刻工件进行打刻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打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打刻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的工件装入侧;所述第二传感装置为至少两个并与所述装夹工位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传感装置的探测部朝向对应的所述装夹工位的工件固定区域;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立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