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764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涉及水循环技术领域,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一般,难以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的技术问题,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和固定安装于发动机本体外壁的第一水流管、第二水流管和第三水流管;发动机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水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泵,第一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二水流管的上端相连接,第二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体,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较好,可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可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可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小型发动机中,发动机的冷却主要通过节温器的开闭来控制水循环结构的水流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虽然目前的发动机的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翅可以加快发动机的散热能力,但散热效果有限,目前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一般,难以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0003]目前,专利号为CN202121904665.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包括水泵、节温器、散热水箱和设置在发动机的缸体和缸头上的水道,所述散热水箱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水道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道的出水端处设置有节温器罩,所述节温器罩内设置有节温器,所述节温器罩上设置有通过节温器与水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散热水箱连通,所述水道的出水端还设置有与节温器相对的旁通水口,所述节温器的端盖与旁通水口离合配合,所述旁通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发动机容易出现冷却不良的问题,但目前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一般,难以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目前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一般,难以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实现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较好,可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的散热效果一般,难以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外壁的第一水流管、第二水流管和第三水流管;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二水流管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三水流管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四散热片,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U型管。
[000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时,开启水泵将冷却液抽入第一水流管,冷却液从第一水流管、第二水流管和第三水流管以及相应的连接管可回流至水箱,实现冷却
液的循环流动,并且三个水流管的外壁上均设有散热片,可带走较多的热量,实现该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可实现发动机的高效散热的能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端与第一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二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第一连接体的设置方便第一水流管内的水体快速流入第二水流管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上端与第二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三水流管的上端相互贯通,所述水泵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散热片,防水壳和第一散热片的设置可提高防水壳的散热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内壁螺纹安装有塞盖,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口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管,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贯穿通孔固定安装于第一水流管的后端内壁,水泵抽取的冷却液可通过第三连接管流入第一水流管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螺槽,所述第三水流管的前端固定开设有第一螺槽,所述第一螺槽的内壁螺纹安装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外壁螺纹安装于第二螺槽的内壁,所述第二螺槽的下端与U型管相互贯通,将第一连接管螺纹安装在第一螺槽和第二螺槽的内壁,方便水流的贯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三螺槽,所述水箱的前端和前端内壁贯穿开设有第四螺槽,所述第三螺槽的内壁螺纹安装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后端外壁螺纹安装于第四螺槽的内壁,所述第三螺槽的下端与U型管相互贯通,将第二连接管螺纹安装于第三螺槽和第四螺槽的内壁,可方便冷却液的流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下端与水箱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水箱的上端和上端内壁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水泵的抽水端口与第一槽体相互贯通,第一槽体的设置方便水泵抽取水箱内的冷却液。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对称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连接块,第二槽体的设置利于发动机本体的散热。
[0017](3)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通过设置三个水流管,三个水流管均固定安装于发动机本体的外壳上,并且三个水流管采用导热材料制作,可将发动机本体的外壳上的热量快速导出,配合水泵和水箱的设置,水泵将水箱内的冷却液抽入第一水流管中,冷却液从第一水流管、第一连接体、第二水流管、第二连接体和第三水流管以及相应的连接管可回流至水箱,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并且三个水流管的外壁上均设有散热片,可带走较多的热量,实现该发动机本体的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水循环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发动机水循环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三个水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发动机水循环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发动机水循环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水泵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发动机水循环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撑块和U型管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的标记为:1、发动机本体;2、支撑块;3、第一水流管;4、第二水流管;5、第三水流管;6、第一螺槽;7、第一连接管;8、第二螺槽;9、第三螺槽;10、第二连接管;11、水箱;12、水泵;13、防水壳;14、第一散热片;15、第三连接管;16、注水管;17、塞盖;18、第二散热片;19、第一连接体;20、第二连接体;21、第三散热片;22、第四散热片;23、第四螺槽;24、第三连接体;25、第一槽体;26、第二槽体;27、连接块;28、U型管;2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三个水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1和固定安装于发动机本体1外壁的第一水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该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外壁的第一水流管、第二水流管和第三水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二水流管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流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三水流管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三水流管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四散热片,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U型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上端与第一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二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上端与第二水流管的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下端与第三水流管的上端相互贯通,所述水泵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的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散热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散热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杰程龙张宏杰沈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贝宇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