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49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有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是否正确;移动座,移动座设有用于抓持零件的抓持件,抓持件适于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控制部,控制部被构造为当检测单元检测到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抓持件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将零件调整为正确的上料方向。由此,通过在上料机构上设置检测单元以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并且控制部在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抓持件将零件翻转,可以使上料机构的上料方向满足机械设备在装配过程中对零件的上料方向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装配时的手动上料步骤,从而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备的生产成本。备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上料机构用于在机械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将机械设备的零件抓持至装配位置以便于装配机构将零件安装至机械设备。当机械设备对零件的上料方向有要求时,现有的上料机构不能识别零件的上料方向是否正确,因此装配人员需要对零件手动上料,影响了机械设备的装配效率,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装配时的手动上料步骤,从而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是否正确;移动座,所述移动座适于沿所述上料机构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所述移动座设有用于抓持零件的抓持件,所述抓持件适于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部被构造为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所述抓持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将零件调整为正确的上料方向。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抓持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抓持件对应设置。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构造为检测相机和/或接近开关。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抓持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抓持零件。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上料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导向配合,且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向部传动连接以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部相对所述第一导向部移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一个构造为滑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滑块。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
一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且所述移动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抓持件抓持零件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均构造为气缸。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料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上料机构,通过在上料机构上设置检测单元以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并且控制部在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抓持件将零件翻转,可以使上料机构的上料方向满足机械设备在装配过程中对零件的上料方向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装配时的手动上料步骤,从而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上料机构100;
[0023]固定座10;第一导向部101;检测单元20;
[0024]移动座30;抓持件301;第一驱动件302;第二驱动件303;第三驱动件304;第二导向部305;
[0025]第四驱动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如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构100,上料机构100用于在机械设备的装配过程中为装配机构上料,其中,机械设备可以为车辆的转向装置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料机构100包括:固定座10、移动座30和控制部。固定座10可以固定于墙壁、地面等平面上,固定座10可以沿上料机构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料机构1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固定座10设置有检测单元20,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是否正确。移动座30适于沿上料机构100的长度方向相对固定座10移动,移动座30设有用于抓持零件的抓持件301,零件可以堆放在固定座10的其中一端,移动座30移动至固定座10的靠近零件的堆放处的一端时,抓持件301可以从零件的堆放处抓持零件,抓持件301可以构造为抓持爪,抓持爪可以抓持带轮、螺母、轴承等零件。进一步地,移动座30可以移动至检测位置,检测单元20可以对位于检测位置的零件进行检测。装配机构可以位于固定座10的远离零件的堆放处的一端,移动座30可以移动至固定座10的远离零件的堆放处的一端以将零件运送至装配位置。
[0029]并且,抓持件301适于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一转动轴线可以与移动座30的移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如此可以使抓持件301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时将零件翻转,从而可以改变零件的上料方向。控制部可以构造为控制器或者控制盒等,控制部与检测单元20通信连接,控制部被构造为当检测单元20检测到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抓持件301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将零件调整为正确的上料方向。由此,通过在上料机构100上设置检测单元20以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并且控制部在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抓持件301将零件翻转,可以使上料机构100的上料方向满足机械设备在装配过程中对零件的上料方向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装配人员不需要手动将上料方向有要求的零件上料至装配位置,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装配时的手动上料步骤,从而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
[00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移动座30可以设置有第一驱动件302,第一驱动件302与抓持件301连接,第一驱动件302适于驱动抓持件301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其中,第一驱动件302的转动轴线可以与第一转动轴线共线,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驱动件302的转动轴线构造为第一转动轴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设有检测单元(20),所述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零件的上料方向是否正确;移动座(30),所述移动座(30)适于沿所述上料机构(100)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固定座(10)移动,所述移动座(30)设有用于抓持零件的抓持件(301),所述抓持件(301)适于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检测单元(2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部被构造为当所述检测单元(20)检测到零件的上料方向错误时控制所述抓持件(301)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将零件调整为正确的上料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0)设有第一驱动件(302),所述第一驱动件(302)与所述抓持件(30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02)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301)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0)设有第二驱动件(303),所述第二驱动件(303)适于驱动所述抓持件(301)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长度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检测单元(20)与所述抓持件(301)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20)构造为检测相机和/或接近开关。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30)设有第三驱动件(3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泽仁吴宇坤王建坡薛涛虞鹏王凯王守鑫倪博宇姚佳雨王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