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07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阀体和阀盖,阀体包括有开口环和通道管,阀盖包括第一圆环体、第二圆环体和第三圆环体,第一圆环体、第二圆环体和第三圆环体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第三圆环体的外径与开口环的内径相匹配,第二圆环体外套设有密封圈,开口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阀杆同轴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与阀杆同轴的多开环,多开环的内径与第二圆环体的外径相匹配,多开环位于密封圈的上方,第三圆环体外套设有架设在开口环端面上的拉板,第二圆环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均贯穿拉板的螺杆,多个螺杆穿出拉板外的端部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介质推动下容易发生泄漏或是结构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


[0001]本技术涉及球阀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球阀主要有侧装式、顶装式及全焊接式三种类型。其中,顶装式球阀相比于其他两种,具有高强度和在线维护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高端

[0003]现有的顶装式球阀多采用将阀盖盖合在阀体上并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将阀盖与阀体固定连接,阀盖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螺栓旋紧使得阀盖下压密封圈使得介质无法泄漏,但存在缺陷,其一、长时间的使用下,螺栓会生锈且强度下降,阀盖与阀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下降,介质会将阀盖顶离阀体,存在安全隐患;其二、介质会向上推动阀盖使得阀盖无法压紧密封圈而造成介质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稳定且密封效果好的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包括阀体和供阀杆贯穿的阀盖,所述阀体包括有位于球芯上方的开口环和供介质流通的通道管,所述阀盖包括同轴且沿阀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圆环体、第二圆环体和第三圆环体,所述第一圆环体、第二圆环体和第三圆环体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三圆环体的外径与开口环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圆环体外套设有具有形变能力且外径与开口环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圈,所述开口环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阀杆同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与阀杆同轴的多开环,所述多开环的内径与第二圆环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多开环位于密封圈的上方,所述第三圆环体外套设有架设在开口环端面上的拉板,所述第二圆环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均贯穿拉板的螺杆,多个所述螺杆穿出拉板外的端部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圆环体与密封圈贴合的端面呈倾斜状态,当第三圆环体向多开环直线移动时,密封圈与开口环内壁贴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内设置有U形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环的端口处开设有用于容纳拉板的板槽。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板设置有与多开环上表面顶触的压环,所述压环的端面与限位槽临近开口环端面的侧壁平齐。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板设置有与第二圆环体顶触的预紧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阀盖包括有同轴设置且外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圆环体、第二圆环体和第三圆环体,在第二圆环体外套设密封圈,在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三圆环体共同夹持密封圈的多开环,在第二圆环体上设置有多根螺杆,在第一圆环体外套设有架设
在开口环上的拉板,多根螺杆均贯穿拉板并旋有调节螺母,通过第三圆环体和多开环共同夹持密封圈使得密封圈发生形变,第二圆环体和多开环均与密封圈紧贴,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能在介质推动阀盖过程中实现了阀盖与阀体之间的自紧密封,密封效果好且稳定;利用多开环装于限位槽内并对阀盖进行限位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采用螺栓限制阀盖相对阀体移动的设计能以多开环本身的结构强度取代螺纹之间的连接强度,具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更加安全,同时所需的安装空间减少。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1、阀体;2、阀盖;3、开口环;4、通道管;5、第一圆环体;6、第二圆环体;7、第三圆环体;8、密封圈;9、限位槽;10、多开环;11、拉板;12、螺杆;13、调节螺母;14、U形弹簧;15、板槽;16、压环;17、预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6]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包括阀体1和供阀杆贯穿的阀盖2,阀体1包括有位于球芯上方的开口环3和供介质流通的通道管4;
[0017]基于前述现有技术,阀盖2包括同轴且沿阀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圆环体5、第二圆环体6和第三圆环体7,第一圆环体5、第二圆环体6和第三圆环体7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第三圆环体7的外径与开口环3的内径相匹配,第二圆环体6外套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采用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密封圈8的外径小于开口环3的内径,开口环3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阀杆同轴的限位槽9,限位槽9内设置有与阀杆同轴的多开环10,多开环10的内径与第二圆环体6的外径相匹配,多开环10位于密封圈8的上方,多开环10采用四开环,第三圆环体7外套设有架设在开口环3端面上的拉板11,拉板11上开设有绕其圆心圆周分布的通孔,第二圆环体6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螺杆12,多个螺杆12的端部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3,多根螺杆12可采用与第二圆环体6螺纹连接或是焊接的方式而定位在第二圆环体6上,若多根螺杆12螺纹连接于第二圆环体6上,则调节螺母13相对螺杆12所需的旋动力小于螺杆12相对第二圆环体6所需的旋动力;
[0018]在安装过程中,在阀杆与球芯连接到位后,将阀盖2套设在阀杆外,第三圆环体7和第二圆环体6均位于开口环3内,第一圆环体5和多根螺杆12均局部位于开口环3外,密封圈8的高度小于第二圆环体6的高度且与第三圆环体7的端面贴合,将第二圆环体6上表面所在高度移动至低于限位槽9所在高度,将多开环10依次装入限位槽9内,接着将拉板11套设于第一圆环体5外并沿着第一圆环体5长度方向移动,直至拉板11与开口环3的端面顶触,多根螺杆12分别穿过拉板11上的多个通孔,多根螺杆12穿出拉板11外的一端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母13,通过提拉第一圆环体5使得密封圈8与多开环10的端面贴合,多开环10套设于第二圆环体6外,最后旋紧调节螺母13,直至调节螺母13与拉板11上表面贴合,阀盖2与拉板11相连,密封圈8被预紧而产生微量形变,密封圈8外壁与开口环3内壁贴合;
[0019]使用过程中,介质顶动阀盖2向上移动,多开环10的端面与密封圈8紧密贴合,第三圆环体7挤压密封圈8,密封圈8发生相应形变,第二圆环体6的外壁和开口环3的内壁均与密封圈8紧密贴合;
[0020]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能在介质推动阀盖2过程中实现了阀盖2与阀体1之间的自紧密封,密封效果好且稳定;利用多开环10装于限位槽9内并对阀盖2进行限位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采用螺栓限制阀盖2相对阀体1移动的设计能以多开环10本身的结构强度取代螺纹之间的连接强度,具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更加安全。
[002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第三圆环体7与密封圈8贴合的端面呈倾斜状态,第三圆环体7的倾斜端面所围成的空间形状为圆台状,当第三圆环体7向多开环10直线移动时,第三圆环体7的倾斜端面会对密封圈8施加一个推向开口环3内壁的力,进一步提高密封圈8与开口环3内壁的贴合力,密封性增强。
[0022]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在密封圈8加工过程中,在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装式自紧密封球阀,包括阀体(1)和供阀杆贯穿的阀盖(2),所述阀体(1)包括有位于球芯上方的开口环(3)和供介质流通的通道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2)包括同轴且沿阀杆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圆环体(5)、第二圆环体(6)和第三圆环体(7),所述第一圆环体(5)、第二圆环体(6)和第三圆环体(7)三者的外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三圆环体(7)的外径与开口环(3)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圆环体(6)外套设有具有形变能力且外径与开口环(3)内径相适配的密封圈(8),所述开口环(3)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阀杆同轴的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内设置有与阀杆同轴的多开环(10),所述多开环(10)的内径与第二圆环体(6)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多开环(10)位于密封圈(8)的上方,所述第三圆环体(7)外套设有架设在开口环(3)端面上的拉板(11),所述第二圆环体(6)的端面上设置有多根均贯穿拉板(11)的螺杆(12),多个所述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如意汪玉海黄利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球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