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毛边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86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孔内毛边检测机,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产品移位装置及依次围绕该产品移位装置设置的进料装置、图像采集检测装置、出料工位,所述产品移位装置将工件依次在进料装置、图像采集检测装置及出料工位上流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孔内毛边检测机为非接触式测量,通过产品移位装置将产品逐一移送至图像采集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通过图像对比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将产品分类放置于出料工位,实现对不良品即时甄别,防止流出,确保产线的流畅,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内毛边检测机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孔内毛边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应用于工业环境下的大型电机的转子部位常设计成特别的槽形,然后将电机铜排裹上一层绝缘膜嵌入槽中,再将端环与铜排焊成一体,形成转子结构。为了控制电机温度,得到良好的散热,作为转子导线的铜排往往需要在中间切削一些孔洞,但同时也产生了毛刺,毛刺检测是其中重要的工序。因此,在生产环节中,毛刺检测是其中重要的工序。对于其外表面毛刺检测,可采用人工批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机器视觉自动检测技术。但对于微小内孔表面,毛刺检测一般需要通过人工操作逐个进行,特别是需要采用轮廓仪、显微镜、放大镜等方法,对操作人员技能及环境照明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操作人员按照仪器规定的手续操作,难于批量操作,劳动强度大,检测速度慢,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孔内毛边检测机,可以快速检测产品的孔内毛边。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孔内毛边检测机,关键在于: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产品移位装置及依次围绕该产品移位装置设置的进料装置、图像采集检测装置、出料工位,所述产品移位装置将工件依次在进料装置、图像采集检测装置及出料工位上流转。
[0005]优选的,所述产品移位装置包括四轴EPSON SCARA机器人,该机器人的机械臂端部连接真空吸取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真空吸取装置包括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与机器人的机械臂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板上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远离所述机器人的机械臂设置,围绕该定位孔设有至少两个smc吸盘。
[0007]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依次的集料盘及上料盘,所述集料盘的出料口位于所述上料盘的上方,所述集料盘及上料盘分别通过底座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底座中安装有震动器,所述上料盘的正上方设有第一检测相机。
[0008]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操作台上的门型检视台,所述门型检视台的横向部设有工件定位区,所述工件定位区用于放置工件,该工件定位区的正上方设有第二检测相机,所述工件定位区的正下方设有检视光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相机与所述工件的距离为150

250mm,所述检视光源与所述工件的距离为20

80mm。
[0010]优选的,所述出料工位上设有合格品放置区和不良品放置区。
[0011]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上还设有机壳,该机壳上安装有对开的机门,任一机门上设有
显示器、操作开关。
[0012]优选的,所述机壳顶部设有报警灯。
[0013]优选的,所述操作台底部安装有滑轮。
[00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孔内毛边检测机为非接触式测量,通过产品移位装置将产品逐一移送至图像采集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通过图像对比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将产品分类放置于出料工位,实现对不良品即时甄别,防止流出,确保产线的流畅,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图像采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4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2]如图1

6所示,孔内毛边检测机,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上设有产品移位装置2及依次围绕该产品移位装置2设置的进料装置3、图像采集检测装置4、出料工位5,所述产品移位装置2将工件依次在进料装置3、图像采集检测装置4及出料工位5上流转。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移位装置2包括四轴EPSON SCARA机器人,该机器人的机械臂端部连接真空吸取装置。四轴EPSON SCARA机器人21,SCARA的中文译名为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是一种圆柱坐标型的特殊类型的工业机器人,有3个旋转关节,其轴线相互平行,在平面内进行定位和定向,另一个关节是移动关节,用于完成末端件在垂直于平面的运动;通过机器人末端连接的真空吸取装置将进料装置中的工件吸取固定,然后移动至图像采集检测装置上进行图像对比分析,便于产品平面定位及垂直方向进行移动作业。
[0024]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真空吸取装置22包括条形板221,所述条形板221与机器人21的机械臂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板221上开设有定位孔222,该定位孔222远离所述机器人21的机械臂设置,围绕该定位孔222设有至少两个smc吸盘223。
[0025]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相机34及第二检测相机43均为高分辨率的CCD工业相机。
[0026]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进料装置3包括依次的集料盘31及上料盘32,所述集料盘31的出料口位于所述上料盘32的上方,所述集料盘31及上料盘32分别通过底座33安装在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底座33中安装有震动器,所述上料盘32的正上方设有第一检测相机34,通过支架安装在操作台1上。通过集料盘的振动送料至上料盘,上料盘可使工件在上料盘表面沿任意方向移动、振动、翻转来实现工件的自动分离和定向,通过第一检测相机拍摄上料盘中合适工件的位置信息,将坐标数据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基于视觉系统发送的坐标数据,识别零件位置和拾取方向,从供料器料盘表面移动抓取工件移送至图像采集检测
装置,解决了传统振动盘无序、散乱、划伤、区分正反面等上料难点问题。
[0027]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图像采集检测装置4包括设置于操作台1上的门型检视台41,所述门型检视台41的横向部设有工件定位区42,所述工件定位区42用于放置工件,该工件定位区42的正上方设有第二检测相机43,第二检测相机43通过支架安装在操作台1上,所述工件定位区42的正下方设有检视光源44。更优选的方案中,工件定位区42为与工件大小相适应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壁设有一圈凸起45,用于承托工件,第二检测相机的镜头与待检工件所在的平面呈垂直状态,使镜头、工件平面及检视光源保持在同一光轴内,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第二检测相机对待检工件所在的平面进行拍照,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包含工件上所有孔轮廓的图像,与标准的轮廓比较后得到工件的检测结果。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相机43与所述工件的距离为150

250mm,所述检视光源44与所述工件的距离为20

80mm。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精确度。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工位5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孔内毛边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上设有产品移位装置(2)及依次围绕该产品移位装置(2)设置的进料装置(3)、图像采集检测装置(4)、出料工位(5),所述产品移位装置(2)将工件依次在进料装置(3)、图像采集检测装置(4)及出料工位(5)上流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毛边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移位装置(2)包括四轴EPSON SCARA机器人(21),该机器人的机械臂端部连接真空吸取装置(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内毛边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取装置(22)包括条形板(221),所述条形板(221)与机器人(21)的机械臂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板(221)上开设有定位孔(222),该定位孔(222)远离所述机器人(21)的机械臂设置,围绕该定位孔(222)设有至少两个smc吸盘(2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毛边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3)包括依次的集料盘(31)及上料盘(32),所述集料盘(31)的出料口位于所述上料盘(32)的上方,所述集料盘(31)及上料盘(32)分别通过底座(33)安装在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底座(33)中安装有震动器,所述上料盘(32)的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启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