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卷绕机及其塑形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85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0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及其塑形轮组件,该塑形轮组件包括轮轴和塑形轮,轮轴包括第一轮轴,塑形轮包括凸轮,凸轮安装在第一轮轴上并用于供电池极片绕设,凸轮设置为能够在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第一轮轴转动,凸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沿凸轮的径向向外凸出的外凸弧面,外凸弧面用于向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施加与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上述塑形轮组件能够对存在凸出部分的电池极片进行塑形,从而使电池极片能够正常投入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卷绕机构,有利于提高电池极片卷绕后的电池极芯的整齐度,能够避免电池极片因片头打卷、纵向波浪纹路和横向压印而做报废处理所造成的电池极片的浪费及电池生产制造的成本增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片卷绕机及其塑形轮组件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极片卷绕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及其塑形轮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极片作为生产制造锂电池的核心物料,其在经过涂布、烘烤、滚压等工序后容易出现电池极片表面的应力与张力分布不均,从而造成电池极片在分切机分切后出现片头打卷,产生纵向波浪纹路和横向压印等,片头打卷的电池极片无法正常投入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卷绕机构,存在纵向波浪纹路或横向压印的电池极片会影响电池极片卷绕后的电池极芯的整齐度,电池极片因此而做报废处理不仅增加了电池生产制造的成本,也造成了电池极片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及其塑形轮组件,该塑形轮组件能够对电池极片进行塑形,从而使电池极片能够正常投入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卷绕机构,有利于提高电池极片卷绕后的电池极芯的整齐度,能够避免电池极片因片头打卷、纵向波浪纹路和横向压印而做报废处理所造成的电池极片的浪费及电池生产制造的成本增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塑形轮组件,包括轮轴和塑形轮,所述轮轴包括第一轮轴,所述塑形轮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并用于供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凸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轴转动,所述凸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沿所述凸轮的径向向外凸出的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用于向所述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施加与所述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0005]可选地,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第一轮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凸轮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依次绕设,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凸轮的外凸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0006]可选地,所述凸轮的外凸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
[0007]可选地,所述轮轴还包括第二轮轴,所述塑形轮还包括凹轮,所述凹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凹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轴转动,所述凹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沿所述凹轮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用于向所述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两侧的边部施加与所述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
[0008]可选地,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所述凹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游。
[0009]可选地,所述凹轮和所述第二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轮与多个所述第二轮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凹轮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依次绕设,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凹轮的内凹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
[0010]可选地,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第一轮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凹轮和所述第二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轮与多个所述第二轮轴一一对应设置;
[0011]其中,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凹轮位于多个所述凸轮的下游,或者,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凹轮交替设置。
[0012]可选地,所述凹轮的内凹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
[0013]可选地,所述轮轴还包括第三轮轴,所述塑形轮还包括凹凸轮,所述凹凸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凹凸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三轮轴转动,所述凹凸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波浪形,并具有沿所述凹凸轮的径向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和沿所述凹凸轮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凹凸轮的轴向上相邻,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所述凹凸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游。
[0014]可选地,所述轮轴还包括第三轮轴,所述塑形轮还包括凹凸轮,所述凹凸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凹凸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三轮轴转动,所述凹凸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波浪形,并具有沿所述凹凸轮的径向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和沿所述凹凸轮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凹陷部在所述凹凸轮的轴向上相邻,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所述凹凸轮位于所述凹轮的下游。
[0015]可选地,所述凹凸轮和所述第三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凹凸轮与多个所述第三轮轴一一对应设置;
[0016]其中,所述凹凸轮中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间距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和/或,所述凹凸轮中相邻两个凹陷部之间的间距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0017]可选地,所述凸出部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和/或,所述凹陷部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
[0018]可选地,所述塑形轮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8μm。
[0019]可选地,所述塑形轮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铝合金、304不锈钢中的任意一者。
[0020]可选地,所述塑形轮组件还包括第四轮轴和过渡轮,所述过渡轮安装在所述第四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过渡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四轮轴转动,所述过渡轮形成为圆柱形轮,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所述塑形轮的下游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过渡轮。
[002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包括上述的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塑形轮组件。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池极片可以绕设在安装于第一轮轴的凸轮上,在电池极片移动的过程中,凸轮的外凸弧面可以与电池极片的表面相抵接,由于变形的电池极片包括凸出部分和位于凸出部分两侧的边部,外凸弧面可以对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对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进行塑形,使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可以朝向与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进而对电池极片进行整形,减小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的凸出幅度,使电池极片尽可能地平整,这样,有利于提高电池极片卷绕后的电池极芯的整齐度,凸轮的外凸弧面对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施加的作用力能够使电池极片表面的应力和张力分布更加均匀,进而能够避免电池极片向其凸出部分发生卷曲,使经凸轮塑形后的电池极片能够正常投入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卷绕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池极片做报废处理而产生的电池极片的浪费,有利于降低电池生产制造的成本。
[002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公开第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塑形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电池极片;
[0026]图2是本公开第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塑形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公开第二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卷绕机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轴和塑形轮,所述轮轴包括第一轮轴,所述塑形轮包括凸轮,所述凸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并用于供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凸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一轮轴转动,所述凸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沿所述凸轮的径向向外凸出的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用于向所述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施加与所述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第一轮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凸轮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依次绕设,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凸轮的外凸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外凸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还包括第二轮轴,所述塑形轮还包括凹轮,所述凹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凹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二轮轴转动,所述凹轮的外周面形成为沿所述凹轮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用于向所述电池极片的凸出部分两侧的边部施加与所述凸出部分的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所述凹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轮和所述第二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轮与多个所述第二轮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凹轮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依次绕设,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凹轮的内凹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和所述第一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第一轮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凹轮和所述第二轮轴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轮与多个所述第二轮轴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凹轮位于多个所述凸轮的下游,或者,沿所述电池极片的输送方向,多个所述凸轮与多个所述凹轮交替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4

7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轮的内凹弧面对应的曲率半径为20mm

15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形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还包括第三轮轴,所述塑形轮还包括凹凸轮,所述凹凸轮安装在所述第三轮轴上并用于供所述电池极片绕设,所述凹凸轮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极片输送时相对于所述第三轮轴转动,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英张锋铭王志刚谭家权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