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杆检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81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阀杆检测机,包括料盘上下料组件、检测机构、移载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用于将料盘输送到上料机构的上料位置或下料机构的下料位置,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阀杆从料盘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机构,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检测完成的阀杆转移至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或NG料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移载机构能够配合将阀杆移动到检测工位料盘上下料组件和上料机构快速将待检测的阀杆输送至检测工位进行检测,加快阀杆的检测效率,在检测结束后能够及时将阀杆输送至NG料槽或料盘上下料组件,实现对阀杆的快速检测。检测。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杆检测机


[0001]本技术属于阀杆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阀杆检测机。

技术介绍

[0002]阀杆是阀门重要部件,用于传动,上接执行机构或者手柄,下面直接带动阀芯移动或转动,以实现阀门开关或者调节作用。由于阀杆的精度比较高,在阀杆加工完成或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均是采用单机对阀杆的毛刺、直径、同心度等进行分别检测,检测效率低,无法匹配阀杆的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阀杆检测机,能够方便的对多个检测工位进行切换,提高对阀杆的检测效率。
[0004]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阀杆检测机,包括料盘上下料组件、检测机构、移载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用于将料盘输送到上料机构的上料位置或下料机构的下料位置,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阀杆从料盘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机构,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检测完成的阀杆转移至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或NG料槽;
[0005]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支撑台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至少3个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且所述移载机构与所述检测机构错位设置,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横向运动的第一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垂直移动的第三移动组件和用于夹持所述阀杆的夹持组件,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连接。
[0006]进一步地,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检测阀杆的直径和/或槽孔的第一检测装置,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阀杆上的毛刺和或长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阀杆的同心度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装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台、同心度检测工装、阀杆夹持组件、用于将阀杆推入同心度检测工装的顶入机构和用于将所述阀杆顶出所述同心度检测工装的顶出机构,所述阀杆夹持组件尾端连接有驱动所述阀杆夹持组件转动的阀杆转动机构,所述阀杆转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同心度检测工装、所述顶入机构和所述顶出机构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入机构包括导轨、导轨滑块和拉动气缸,所述拉动气缸与所述导轨滑块连接,所述导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导轨滑块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阀杆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导轨滑块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入机构包括二级推料机构,所述二级推料机构包括二级支撑架
和二级推料气缸,所述二级推料气缸连接在所述二级支撑架上,所述二级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台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和第三移动组件均为气缸。
[0011]进一步地,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包括支撑架、上料输送带和下料输送带,所述上料输送带和所述下料输送带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上料输送带用于放置待上料的料盘,所述下料输送带用于放置下料的料盘。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料盘进行临时存储的缓存结构,所述缓存结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缓存结构包括滑轨和托盘夹持机构,所述托盘夹持结构设置在滑轨的上料区和/或下料区,所述滑轨用于将托盘由上料区移动至下料区。
[0014]进一步地,所述NG料槽开设在NG储料腔体的上表面,所述NG储料腔体上还开设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侧面铰接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盖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移载机构能够配合将阀杆移动到检测工位料盘上下料组件和上料机构快速将待检测的阀杆输送至检测工位进行检测,加快阀杆的检测效率,在检测结束后能够及时将阀杆输送至NG料槽或料盘上下料组件,实现对阀杆的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第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阀杆检测机,包括料盘上下料组件1、检测机构2、移载机构3、上料机构4和下料机构5,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1用于将料盘输送到上料机构4的上料位置或下料机构5的下料位置,所述上料机构4用于将阀杆从料盘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3,所述移载机构3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机构2,所述下料机构5用于将检测完成的阀杆转移至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或NG料槽10;
[0021]所述检测机构2设置在支撑台6上,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至少3个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3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3连接在所述支撑台6的上表面且所述移载机构3与所述检测机构2错位设置,所述移载机构3包括横向运动的第一移动组件31、纵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32、垂直移动的第三移动组件33和用于夹持所述阀杆的夹持组件34,所述第三移动组件33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支撑台6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2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33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31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2连接,所述夹持组件34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31连接。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检测阀杆的直径和/或槽孔
的第一检测装置(未图示),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阀杆上的毛刺和或长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阀杆的同心度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装置8。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检测装置8包括第二支撑台81、同心度检测工装82、阀杆夹持组件83、用于将阀杆推入同心度检测工装82的顶入机构84和用于将所述阀杆顶出所述同心度检测工装82的顶出机构85,所述阀杆夹持组件83尾端连接有驱动所述阀杆夹持组件83转动的阀杆转动机构86,所述阀杆转动机构86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81上,所述同心度检测工装82、所述顶入机构84和所述顶出机构85均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81上。第二支撑台81与支撑台6连接。
[002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顶入机构84包括导轨841、导轨滑块842和拉动气缸843,所述拉动气缸841与所述导轨滑块842连接,所述导轨841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台81上,所述导轨滑块842沿所述导轨841滑动,所述阀杆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导轨滑块842上。所述顶入机构84包括二级推料机构844,所述二级推料机构844包括二级支撑架8441和二级推料气缸8442,所述二级推料气缸8442连接在所述二级支撑架8441上,所述二级支撑架8441与所述第二支撑台81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杆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盘上下料组件、检测机构、移载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用于将料盘输送到上料机构的上料位置或下料机构的下料位置,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阀杆从料盘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机构,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检测完成的阀杆转移至所述料盘上下料组件或NG料槽;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支撑台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至少3个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阀杆移动到检测工位,所述移载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且所述移载机构与所述检测机构错位设置,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横向运动的第一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垂直移动的第三移动组件和用于夹持所述阀杆的夹持组件,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直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所述支撑台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检测阀杆的直径和/或槽孔的第一检测装置,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阀杆上的毛刺和或长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在其中一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阀杆的同心度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杆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支撑台、同心度检测工装、阀杆夹持组件、用于将阀杆推入同心度检测工装的顶入机构和用于将所述阀杆顶出所述同心度检测工装的顶出机构,所述阀杆夹持组件尾端连接有驱动所述阀杆夹持组件转动的阀杆转动机构,所述阀杆转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跃刚杨佳晨黄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唯实先端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