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68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及模具,该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包括气阀、驱动装置、吸盘,所述驱动装置上安装有所述吸盘,所述气阀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生产线压力机相接,所述气阀将生产线压力机气源分接至所述驱动装置,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吸盘将零件顶出,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则带动所述吸盘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升生产效率:零件冲孔后气缸活塞带动吸盘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料,避免因冲孔后零件与模仁贴合过紧造成机械手取料困难或取料过程出现掉料等问题,有助于提升门内版生产节拍。有助于提升门内版生产节拍。有助于提升门内版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及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及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钣金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拉延、切边、整形及冲孔等冲压工艺,并采用机械手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内各工序间零件的传送。按照当前冲压技术,前、后门内板钣金通常需要在最后一序完成整圈侧面胶条安装孔的冲孔。由于该工序工作内容较多,冲孔后零件与凸模贴合较紧,若凸模无卸料机构,易造成机械手取料困难或取料过程发生掉料等问题,降低整线自动化运行效率。目前使用的技术及其缺陷如下:
[0003]1)通过增加机械手吸盘数量以增大对零件的吸附力。但这种方式会由于冲孔后零件与凸模贴合较紧,所增加吸盘的吸附力不足以将冲孔后的零件迅速有效抓取,仍然会导致取料困难,同时又增加备件成本。
[0004]2)在凸模上增加4组小型顶料气缸,冲孔完成且在上摸上行过程中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放料。这种方式使用的是气缸伸缩杆上旋入端头为球状的圆柱形橡胶,但橡胶与零件的接触面积较小,易造成推力不足及零件受力不均匀等问题。此外,该方式无集成换向阀元件,气路连接复杂,占用空间且出现故障时不易排查失效机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包括气阀、驱动装置、吸盘,所述驱动装置上安装有所述吸盘,所述气阀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生产线压力机相接,所述气阀将生产线压力机气源分接至所述驱动装置,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吸盘将零件顶出,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则带动所述吸盘复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所述吸盘,所述气缸活塞杆与生产线压力机气源相接,所述气缸活塞杆通过生产线压力机气源驱动而做伸缩运动,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气缸活塞杆带动所述吸盘将零件顶出,当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吸盘复位。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盘为软质橡胶材质,所述吸盘套在所述气缸活塞杆端头。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安装在模具上,所述气阀安装在所述模具侧边,模具上设有卸料区,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模具的卸料区。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阀为集成式气阀。
[001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本技术所述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升生产效率:零件冲孔后气缸活塞带动吸盘4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料,避免因冲孔后零件与模仁贴合过紧造成机械手取料困难或
取料过程出现掉料等问题,有助于提升门内版生产节拍;2.降低气压运行成本:机械手端拾器吸盘布置数量满足零件重量需求即可,减少了吸盘的过度安装成本;3.提升产品质量:零件冲孔后,气缸将零件均匀同步顶离凸模,避免机械手强制抓料造成零件局部变形的风险,有助于门内板尺寸的稳定性;4.实现标准化:本技术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采用较多的标准件,便于实现互换性与标准化管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结构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气缸安装吸盘结构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吸盘结构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气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包括气阀2、驱动装置3、吸盘4,所述驱动装置3上安装有所述吸盘4,所述气阀2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3、生产线压力机相接,所述气阀2将生产线压力机气源分接至所述驱动装置3,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3带动所述吸盘4将零件顶出,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3 则带动所述吸盘4复位。
[0017]所述驱动装置3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所述吸盘4,所述气缸活塞杆与生产线压力机气源相接,所述气缸活塞杆通过生产线压力机气源驱动而做伸缩运动,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气缸活塞杆带动所述吸盘4将零件顶出,当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吸盘4复位。气缸活塞带动吸盘4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料,避免因冲孔后零件与模仁贴合过紧造成机械手取料困难或取料过程出现掉料等问题,提升产线自动化运行效率,且节省吸盘4采购成本。
[0018]所述吸盘4为软质橡胶材质,所述吸盘4套在所述气缸活塞杆端头。所述吸盘为4软质胶垫,且与零件接触面积较大,避免将零件划伤的同时可将零件均匀同步顶离凸模。
[0019]该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安装在模具1上,所述气阀2安装在所述模具1侧边,模具1上设有卸料区,所述驱动装置3安装在模具1的卸料区。
[0020]所述气阀2为集成式气阀,可通过该气阀2同时驱动多组气缸,减少空间且便于排查故障。
[0021]本技术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与生产线压力机气源运作紧密贴合,在解决顶料困难问题的同时又能紧跟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2]本技术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的气阀2与生产线压力机气源相接,并将气流分接至每个模仁的左右两组气缸,这些部件大多是标准件,便于管理和更换。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由生产线压力机气源驱动,无需额外接入动力源。
[0023]本技术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工作原理:
[0024]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根据零件结构特点均匀布置在模仁下方,当完成零件冲孔工艺且凹模上行后,在生产线压力机气源的驱动下,气缸活塞杆伸出并带动吸盘4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料。当机械手完成取料动作后,通过生产线压力机内部气动换向阀的
换向实现气源的转变,并驱动气缸活塞杆及吸盘复位。如此往复循环,实现气缸的伸出的回退,进而实现将零件顶离凸模与复位。
[002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模具,该模具1包括本技术所述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升生产效率:零件冲孔后气缸活塞带动吸盘4将零件顶离凸模,便于机械手取料,避免因冲孔后零件与模仁贴合过紧造成机械手取料困难或取料过程出现掉料等问题,有助于提升门内版生产节拍;2.降低气压运行成本:机械手端拾器吸盘4布置数量满足零件重量需求即可,减少了吸盘4的过度安装成本;3.提升产品质量:零件冲孔后,气缸将零件均匀同步顶离凸模,避免机械手强制抓料造成零件局部变形的风险,有助于门内板尺寸的稳定性;4.实现标准化:本技术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采用较多的标准件,便于实现互换性与标准化管理。
[002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阀(2)、驱动装置(3)、吸盘(4),所述驱动装置(3)上安装有所述吸盘(4),所述气阀(2)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3)、生产线压力机相接,所述气阀(2)将生产线压力机气源分接至所述驱动装置(3),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3)带动所述吸盘(4)将零件顶出,生产线压力机降气压时所述驱动装置(3)则带动所述吸盘(4)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内板冲孔模卸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所述吸盘(4),所述气缸活塞杆与生产线压力机气源相接,所述气缸活塞杆通过生产线压力机气源驱动而做伸缩运动,当生产线压力机加气压时所述气缸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荣发张莹姜晓富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