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31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搅拌器、上料斗、螺旋上料装置和螺旋上料桨,搅拌器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内部;螺旋上料装置竖直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底端;螺旋上料桨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装置的内部;上料斗固定在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装置主体底部一侧且位于上料斗的内部安装有循环出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设置上料斗,螺旋上料桨将原料送入装置主体内,通过在装置主体底部一侧设置循环出料管,原料流入上料斗内并经过螺旋上料装置再次进入到装置主体内,实现内部循环,不仅可以直接进行低位加料,提高了加料的效率,而且可以循环混料,提升了原料混合效率,提高了混合效果。提高了混合效果。提高了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制品生产
,具体为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例如收纳箱、塑料凳、桶等,塑料件的注塑制造,作为原料的塑料颗粒,在注塑前需要改变颜色或者调整其注塑性能,进而需要将调色剂、增塑剂等添加剂与塑料颗粒混合,因此需要借助混合装置来完成混料工作。
[0003]公号CN2118426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颗粒上料搅拌装置,包括上料箱、搅拌箱、输送管道、输送螺杆和搅拌机连接构成,将待加工塑料颗粒整个倒入上料箱中,通过螺杆电机带动输送螺杆陆续对塑料颗进行输送,通过搅拌电机对添加至搅拌箱内的颗粒进行改性搅拌,提高了搅拌质量,满足了连续上料和连续搅拌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上述可知,这种加料方式使得原料需要经过输送管道和输送螺杆的长距离输送后,才能完成上料工作,上料效率一般,而且只能实现单向的上料功能,难以实现循环混料功能,导致原料混合不够均匀和充分,并且整个装置占地面积大,不够精简。
[0004]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加料效率一般,操作不够便捷,而且一般难以循环混料,原料混合不够均匀、充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搅拌器、上料斗、螺旋上料装置和螺旋上料桨,所述搅拌器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固定有机箱,且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驱动件,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内部并与搅拌器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7]所述螺旋上料装置竖直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底端,螺旋上料装置的内部与装置主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上料装置与装置主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送料口;
[0008]所述螺旋上料桨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装置的内部,且所述螺旋上料桨的底端延伸至螺旋上料装置的底部外侧并安装有从动轮;
[0009]所述上料斗固定在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上料斗的底部与螺旋上料装置的内部连通;
[0010]所述装置主体底部一侧且位于上料斗的内部安装有循环出料管,循环出料管与装置主体连通;
[0011]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外壁上皆焊接有支架。
[0012]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远离上料斗底部的一侧安装有排料管,排料管与装置主体连通,且所述排料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便于原料的排出。
[0013]优选的,所述循环出料管的顶部安装有电磁阀,便于控制循环出料管的开合状态。
[0014]优选的,所述螺旋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且所述防护罩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旋转驱动件,并且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转动连接,便于驱动螺旋上料桨使其旋转。
[0015]优选的,所述螺旋上料装置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入料口,螺旋上料装置通过入料口与上料斗连通,便于原料从上料斗内流进螺旋上料装置内。
[0016]优选的,所述螺旋上料桨的顶端延伸至送料口的内部,便于将原料送入至装置主体中。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的底部竖直设置螺旋上料装置,在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设置上料斗,将塑料颗粒与调色剂、增塑剂等添加剂倒入上料斗内,原料通过入料口进入到螺旋上料装置内,第二旋转驱动件通过主动轮和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螺旋上料桨旋转,螺旋上料桨将原料搅拌送入装置主体内,从而可以直接进行低位加料,不仅提高了加料的效率,而且使得加料操作更加便捷。
[0019]2、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底部一侧设置循环出料管,在循环出料管上设电磁阀,打开电磁阀使得装置主体内部的原料流入上料斗内并经过螺旋上料装置再次进入到装置主体内,实现内部循环,一则增加混合行程,提升混合效果,二则在新加入原料的过程中,同时打开电磁阀,进而原料会在上料斗、螺旋上料装置中就完成一次混合,进入装置主体内继续搅拌混合,从而提升了混合效率,提高了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螺旋上料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料斗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置主体;2、搅拌器;3、机箱;4、第一旋转驱动件;5、上料斗;6、循环出料管;7、螺旋上料装置;8、支架;9、电磁阀;10、入料口;11、螺旋上料桨;12、从动轮;13、防护罩;14、第二旋转驱动件;15、主动轮;16、皮带;17、排料管;18、阀门;19、送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搅拌器2、上料斗5、螺旋上料装置7和螺旋上料桨11,搅拌器2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
[0027]装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有机箱3,且机箱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驱动件4,并且第一旋转驱动件4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并与搅拌器2的顶端固定连接。
[0028]螺旋上料装置7竖直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底端,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连通,螺旋上料装置7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送料口19。
[0029]螺旋上料桨11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且螺旋上料桨11的底端延伸至螺旋上料装置7的下方并安装有从动轮12。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螺旋上料桨11的顶端延伸至送料口19的内部;通过螺旋上料桨11的旋转,将原料送入装置主体1内。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螺旋上料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罩13,且防护罩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旋转驱动件14,并且第二旋转驱动件14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轮15,主动轮15通过皮带16与从动轮12转动连接。
[0032]第二旋转驱动件14通过主动轮15和皮带16带动从动轮12转动,从动轮12带动螺旋上料桨11旋转。
[0033]上料斗5固定在装置主体1底部的一侧,上料斗5的底部与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连通;装置主体1底部一侧且位于上料斗5的内部安装有循环出料管6,循环出料管6与装置主体1连通。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循环出料管6的顶部安装有电磁阀9;打开电磁阀9后,装置主体1内部的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低位上料循环混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搅拌器(2)、上料斗(5)、螺旋上料装置(7)和螺旋上料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2)转动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有机箱(3),且所述机箱(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旋转驱动件(4),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4)的输出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并与搅拌器(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上料装置(7)竖直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底端,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与装置主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螺旋上料装置(7)与装置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送料口(19);所述螺旋上料桨(11)转动安装在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且所述螺旋上料桨(11)的底端延伸至螺旋上料装置(7)的底部外侧并安装有从动轮(12);所述上料斗(5)固定在装置主体(1)底部的一侧,上料斗(5)的底部与螺旋上料装置(7)的内部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一侧且位于上料斗(5)的内部安装有循环出料管(6),循环出料管(6)与装置主体(1)连通;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杜杰陈柔芝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维塑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