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35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包括风冷箱体与散热组件,风冷箱体的底板对称设有入风口,且与机车内部冷风系统连通,散热组件设置在风冷箱体的内部,且底端与入风口相对设置,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架、风冷散热片以及风道盖板,风冷散热片对称安装在安装框架的两侧,安装框架顶端设有风道盖板,风冷散热片外侧设有动力电池发热元件,风冷散热片之间留有通风道,风道盖板两端与风冷箱体侧壁与风扇安装壳体相连接,风道盖板与安装框架的顶部形成通风道,风冷箱体的第二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解决了动力电池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比较高,既浪费使用空间也造成冷却成本、能耗都会偏高的技术问题。都会偏高的技术问题。都会偏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轻轨机车动力电池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对温度非常的敏感,在进行充、放电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机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通过水冷系统进行冷却降温,然而由于电池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受空间影响而累积,当外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还需要单独设置冷却空调来保证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降温,不仅技术要求比较高、既浪费使用空间,同时造成冷却成本、能耗都会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以克服动力电池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比较高,既浪费使用空间也造成冷却成本、能耗都会偏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包括风冷箱体与散热组件,所述风冷箱体的底板对称设有入风口,所述入风口与机车内部冷风系统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风冷箱体的内部,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入风口相对设置;
[0006]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架、若干风冷散热片以及风道盖板,所述风冷散热片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的两侧,所述安装框架顶端设有风道盖板,所述风冷散热片的外侧设有若干动力电池发热元件,所述风冷散热片之间留有若干第一通风道,所述风道盖板的一端与所述风冷箱体的第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风道盖板的另一端与风扇安装壳体相连接,所述风道盖板与安装框架的顶部形成第二通风道,所述风冷箱体的第二侧壁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风扇安装壳体与导流罩,所述风扇安装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风道连通的气流流通孔,且所述气流流通孔与出风口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与风冷箱体的底板连接处设有EPDM密封条。
[0008]进一步的,所述风冷散热片设有若干散热片构件,且采用铝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上设有百叶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盖板为一端封闭的槽型结构,所述风道盖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安装框架侧面设有若干风冷散热片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框架的顶端设有风道盖板的连接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通过所述风冷箱体的底板设置的入风口与机车内部冷风系统连通,并将散热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风冷箱体的内部,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入风口相对设置,使得机车自身的冷风系统通过入风口进入散热组件
内,将机车动力电池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上,进而使冷风系统得冷气进行对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散热,通过设置风扇可带动风冷结构内部气流流动,实现对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处理。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仰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主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6为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1]图7为图3中B

B的剖视图;
[0022]图8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风冷散热片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风冷散热片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的风冷散热片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风冷箱体;11、入风口;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2、散热组件;21、安装框架;211、连接板;212、风冷散热片安装支架;22、风冷散热片;221、散热片构件;23、风道盖板;3、动力电池发热元件;4、风扇安装壳体;5、导流罩;51、百叶结构;6、气流流通孔;7、EPDM密封条;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风冷箱体1与散热组件2,所述风冷箱体1的底板对称设有入风口11,所述入风口11与机车内部冷风系统连通,所述散热组件2对称设置在所述风冷箱体 1的内部,且所述散热组件2的底端与所述入风口11相对设置;如图5至图 7所示,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安装框架21、若干风冷散热片22以及风道盖板 23,所述风冷散热片22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21的两侧,所述安装框架 21顶端设有风道盖板23,所述风冷散热片22的外侧设有若干动力电池发热元件3,所述风冷散热片22之间留有若干第一通风道,所述风道盖板23的一端与所述风冷箱体1的第一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风道盖板23的另一端与风扇安装壳体4相连接,所述风道盖板23与安装框架
21的顶部形成第二通风道,所述风冷箱体1的第二侧壁13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风扇安装壳体4与导流罩5,所述风扇安装壳体4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风道连通的气流流通孔6,且所述气流流通孔6与出风口相连通。机车冷风系统中的冷却空气通过所述风冷箱体1的底板入风口11进入风冷箱体1内,当动力电池发热元件3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时,会将热量传递至铝制的风冷散热片22上,冷却空气流经所述风冷散热片22之间留有的第一通风道,将风冷散热片22上的热量随冷却空气去除,然后流入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二通风道的气流通过气流流通孔6流入风扇安装壳体4内部,所述风扇安装壳体4内部的风扇转动带动气流迅速送出风口排出,进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其中,图7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
[0028]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21与风冷箱体1的底板连接处周向设有 EPDM密封条7。用于防止冷却空气进入入风口11后,从安装框架21与风冷箱体1的底板连接处溢出,使得进入风冷箱体的冷却空气能充分参与风冷散热片22的散热与冷却。
[0029]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风冷散热片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箱体(1)与散热组件(2),所述风冷箱体(1)的底板对称设有入风口(11),所述入风口(11)与机车内部冷风系统连通,所述散热组件(2)对称设置在所述风冷箱体(1)的内部,且所述散热组件(2)的底端与所述入风口(11)相对设置;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安装框架(21)、若干风冷散热片(22)以及风道盖板(23),所述风冷散热片(22)对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21)的两侧,所述安装框架(21)顶端设有风道盖板(23),所述风冷散热片(22)的外侧设有若干动力电池发热元件(3),所述风冷散热片(22)之间留有若干第一通风道,所述风道盖板(23)的一端与所述风冷箱体(1)的第一侧壁(12)固定连接,所述风道盖板(23)的另一端与风扇安装壳体(4)相连接,所述风道盖板(23)与安装框架(21)的顶部形成第二通风道,所述风冷箱体(1)的第二侧壁(13)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风扇安装壳体(4)与导流罩(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