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58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包括上料框架、操作框架以及收料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框架安装于所述上料框架一侧,所述收料框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一侧,所述操作框架上端设有除尘喷码结构,所述上料框架内设有自动上料结构,所述收料框架上端设有移动收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偏光片加工技术领域,本案采用的自动上料结构,可对同规格的多个偏光片进行逐个上料,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置除尘喷码结构,由设置的取料组件对偏光片进行逐个输送,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静电消除器、第二静电消除器以及四个除尘滚筒对偏光片进行除静电以及除尘操作,并由设置的调节喷码组件对处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喷码操作。节喷码组件对处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喷码操作。节喷码组件对处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喷码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


[0001]本技术涉及偏光片加工
,具体为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

技术介绍

[0002]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所有的液晶都有前后两片偏振光片紧贴在液晶玻璃,组成总厚度1mm左右的液晶片,偏振光片之所以叫偏光片,是因为普通液晶显示器面对眼睛的那张偏光片是磨砂处理的,以消散表面反光,并且把光散射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视角,对于投影机来说,任何散射都会造成光线的损失,投影机用的液晶片理想状态应该是0度视角,即偏离垂直方向看液晶片,就没有光线了,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越接近0度视角,光的利用率越高,所以用平光的偏光片换掉那个磨砂的偏光片后,投影机到墙上的亮度会大幅度提高,大概能提高 50

80%,这就是为什么要换偏光片的理由;
[0003]当偏光片生产完成后,为了便于后续的加工,需要对偏光片进行除静电以及除尘喷码等操作,而目前采用的工序,需要将偏光片进行多次搬运,对偏光片分别进行除静电以及除尘喷码等操作,当对清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移动时,容易对清理完成的偏光片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喷码效果,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包括上料框架、操作框架以及收料框架,所述操作框架安装于所述上料框架一侧,所述收料框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一侧,所述操作框架上端设有除尘喷码结构,所述上料框架内设有自动上料结构,所述收料框架上端设有移动收料结构;<br/>[0005]所述除尘喷码结构包括:真空风机、第一输送带、两个侧板、若干第一吸附孔、取料组件、第一静电消除器、输送框架、第二静电消除器、调节喷码组件、除尘框架、四个除尘滚筒以及两个集尘纸卷;
[0006]所述真空风机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内下端,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真空风机进气端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孔均开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端,所述取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一侧,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一侧,所述输送框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二静电消除器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上端一侧,所述调节喷码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上端,所述除尘框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以及输送框架之间,四个所述除尘滚筒均安装于所述除尘框架内,两个所述集尘纸卷分别安装于所述除尘框架内上端以及下端,且分别与四个所述除尘滚筒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框架、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两个取料气缸、四个吸盘、输送箱体、第二输送带以及若干第二吸附孔;
[0008]所述取料框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上端一侧,所述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安装于所述取料框架一侧壁面处,两个所述取料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两侧,四个所述吸盘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取料气缸伸缩端上,所述输送箱体安装于所述取料框架下端,且与所述真空风机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安装于所述输送箱体内,若干所述第二吸附孔均开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端。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喷码组件包括:第二正反牙丝杆导轨、两个限位板、喷码框架以及喷码头;
[0010]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导轨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上端,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导轨两侧下端,所述喷码框架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上端,所述喷码头安装于所述喷码框架上端。
[0011]优选的,所述自动上料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滑轨、移动板、四个第二滑轨、两个第三正反牙丝杆导轨、四个定位框架、两个放料板、顶料直线模组以及顶料杆;
[0012]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均安装于所述上料框架上端,所述移动板活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上端,四个所述第二滑轨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板上端,两个所述第三正反牙丝杆导轨均安装于所述移动板上端两侧,四个所述定位框架底端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第二滑轨以及两个所述第三正反牙丝杆导轨驱动端上,两个所述放料板分别活动套装于四个所述定位框架上端,所述顶料直线模组安装于所述上料框架内,所述顶料杆安装于所述顶料直线模组上端,且贯穿于所述上料框架上壁面处。
[0013]优选的,所述移动收料结构包括:直线滑台、收料板以及两个收料盒;
[0014]所述直线滑台安装于所述收料框架上端,所述收料板安装于所述直线滑台驱动端上,两个所述收料盒均安装于所述收料板上端。
[0015]优选的,所述顶料杆上端设有顶料板。
[0016]本技术提供了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案采用的自动上料结构,可对同规格的多个偏光片进行逐个上料,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置除尘喷码结构,由设置的取料组件对偏光片进行逐个输送,并通过设置的第一静电消除器、第二静电消除器以及四个除尘滚筒对偏光片进行除静电以及除尘操作,并由设置的调节喷码组件对处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喷码操作,无需工作人员对偏光片进行多次搬运,避免偏光片受到二次污染,保证偏光片的喷码效果,最后,通过设置的移动收料结构,对处理完成的偏光片进行统一收料。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的自动上料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的除尘喷码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1]图中:1、上料框架,2、操作框架,3、收料框架,4、真空风机,5、第一输送带,6、侧板,7、第一吸附孔,8、第一静电消除器,9、输送框架, 10、第二静电消除器,11、除尘框架,12、除尘滚筒,13、集尘纸卷,14、取料框架,15、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16、取料气缸,17、吸盘,18、输送箱体,19、第二输送带,20、第二吸附孔,21、第二正反牙丝杆导轨,22、限位板,23、喷码
框架,24、喷码头,25、第一滑轨,26、移动板,27、第二滑轨,28、第三正反牙丝杆导轨,29、定位框架,30、放料板,31、顶料直线模组,32、顶料杆,33、直线滑台,34、收料板,35、收料盒,36、顶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4所示,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包括上料框架1、操作框架2以及收料框架3,操作框架2安装于上料框架1一侧,收料框架3安装于操作框架 2一侧,操作框架2上端设有除尘喷码结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包括上料框架(1)、操作框架(2)以及收料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框架(2)安装于所述上料框架(1)一侧,所述收料框架(3)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一侧,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设有除尘喷码结构,所述上料框架(1)内设有自动上料结构,所述收料框架(3)上端设有移动收料结构;所述除尘喷码结构包括:真空风机(4)、第一输送带(5)、两个侧板(6)、若干第一吸附孔(7)、取料组件、第一静电消除器(8)、输送框架(9)、第二静电消除器(10)、调节喷码组件、除尘框架(11)、四个除尘滚筒(12)以及两个集尘纸卷(13);所述真空风机(4)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内下端,所述第一输送带(5)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两个所述侧板(6)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两侧,且其中一个所述侧板(6)与所述真空风机(4)进气端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孔(7)均开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上端,所述取料组件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一侧,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8)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一侧,所述输送框架(9)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另一侧,所述第二静电消除器(10)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9)上端一侧,所述调节喷码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框架(9)上端,所述除尘框架(11)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且位于所述第一静电消除器(8)以及输送框架(9)之间,四个所述除尘滚筒(12)均安装于所述除尘框架(11)内,两个所述集尘纸卷(13)分别安装于所述除尘框架(11)内上端以及下端,且分别与四个所述除尘滚筒(12)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除尘喷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框架(14)、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15)、两个取料气缸(16)、四个吸盘(17)、输送箱体(18)、第二输送带(19)以及若干第二吸附孔(20);所述取料框架(14)安装于所述操作框架(2)上端一侧,所述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15)安装于所述取料框架(14)一侧壁面处,两个所述取料气缸(16)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正反牙丝杆导轨(15)两侧,四个所述吸盘(17)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取料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勋俊聂均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锐视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