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31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包括,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圆柱壳体、开设在第一圆柱壳体内的第一腔室以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减速器部件;后端盖组件,包括与第一圆柱壳体相连的第二圆柱壳体、开设在第二圆柱壳体内的第二腔室以及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液压制动件,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旋变器组件;机壳,机壳设置在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之间,以及,内腔组件,内腔组件包括内定子组件以及外转子组件,将前端盖分成第一前端盖和第二前端盖,减速器组件利用第一腔室的空间特点合理布置安装位置,从而使减速器组件巧妙地安装到外转子轮毂电机的内部,此结构缩小了轴向尺寸,使得结构紧凑、重量减轻。重量减轻。重量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机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驱动技术作为三大核心部件之一,越来越受到行业的普遍重视。轮毂驱动技术作为分布式驱动技术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传动系统高效节能、驱动和制动转矩独立可控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被业界广泛认为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的终极解决方案。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这样的布置大大简化了底盘和空间占用;省去了机械联结;提高了8%~15%的能源转化效率;增加了汽车续航里程;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簧下质量的增加将对汽车的操作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0003]轮毂电机核心技术可分为内转子电机和外转子电机两类。与内转子轮毂电机相比,外转子轮毂电机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减小,传动效率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电驱动轮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于如何提高功率密度、减轻簧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是由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组合的“二合一电驱动总成”还是由驱动电机、减速器和制动装置组合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采取简单的轴向平行排列组装在一起,而是想方设法的考虑将减速器、制动器安装到动力总成内部或轮毂电机内部去以减小轴向尺寸,从而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目的。目前无论是“二合一电驱动总成”和“三合一电驱总成”几乎都在内转子轮毂电机上作改进,也已经达到一定的预想结果,但是,由于外转子轮毂电机本来轴向尺寸就比内转子轮毂电机小,所以目前对其进行改进的难度较大,案例甚少。
[0004]因此,必须设计制造出结构新颖、构造简单、重量轻的外转子轮毂电机,以更好的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6]鉴于上述现有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包括,前端盖组件,包括第一圆柱壳体、开设在第一圆柱壳体内的第一腔室以及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减速器部件;后端盖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圆柱壳体前端的第二圆柱壳体、开设在第二圆柱壳体内的第二腔室以及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液压制动件,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旋变器组件;机壳,所述机壳设置在前端盖组件和后端盖组件之
间,以及,内腔组件,所述内腔组件包括内定子组件以及外转子组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转子组件包括第三圆柱壳体以及开设在第三圆柱壳体内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二圆柱壳体设置在第三腔室内,所述第三圆柱壳体一端与减速器部件相连,另一端与液压制动件和旋变器组件相连,
[0010]所述内定子组件设置与第一圆柱壳体和机壳之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圆柱壳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前端盖,所述第一前端盖设置在机壳一端,所述第二圆柱壳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前端盖,所述第二前端盖与第三圆柱壳体相连。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速器组件包括与第一前端盖相连的行星架、周向均匀设置在行星架外的若干行星轮件以及与行星轮件啮合的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液压制动器和旋变器组件相连,若干所述行星轮件外侧啮合有内齿圈,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油封座,
[0013]其中,所述第一前端盖的腔室与行星架配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定子组件包括与第一圆柱壳体相连的内定子支架以及设置在内定子支架外的内定子铁芯,所述内定子铁芯外设置有绕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转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圆柱壳体内的外凸环、设置在第三圆柱壳体外的外转子支架以及设置在外转子支架上的飞轮盘,所述外转子支架上设置有外转子磁钢,所述外转子磁钢上设置有外转子铁芯,所述第三圆柱壳体与第一圆柱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件。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圆柱壳体外侧设置有第一后端盖,所述第一后端盖一端设置有第二后端盖,第二圆柱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二腔室被隔板分为小腔室和大腔室,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转轴与圆孔配合。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压制动件设置在小腔室内,所述液压制动件与转轴相连。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变器组件包括设置在大腔室内的旋变定子以及固定在所述转轴末端的旋变转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外转子轮毂电机的内定子组件空腔的特点,将前端盖分成第一前端盖和第二前端盖。第一前端盖和第二前端盖的组合体包括阶梯式的第一圆柱壳体,第一圆柱壳体内部为第一腔室。减速器组件利用第一腔室的空间特点合理布置安装位置,从而使减速器组件巧妙地安装到外转子轮毂电机的内部。相比现有技术,此结构缩小了轴向尺寸,使得结构紧凑、重量减轻。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所述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所述的外转子组件剖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所述的减速器部件爆炸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所述的内转子组件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所述的行星轮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组件(100),包括第一圆柱壳体(101)、开设在第一圆柱壳体(101)内的第一腔室(102)以及设置在第一腔室(102)内的减速器部件(103);后端盖组件(200),包括设置在第一圆柱壳体(101)前端的第二圆柱壳体(201)、开设在第二圆柱壳体(201)内的第二腔室(202)以及设置在第二腔室(202)内的液压制动件(203),所述第二腔室(202)内设置有旋变器组件(204);机壳(205),所述机壳(205)设置在前端盖组件(100)和后端盖组件(200)之间,以及,内腔组件(300),所述内腔组件(300)包括内定子组件(301)以及外转子组件(3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组件(302)包括第三圆柱壳体(302a)以及开设在第三圆柱壳体(302a)内的第三腔室(302b),所述第二圆柱壳体(201)设置在第三腔室(302b)内,所述第三圆柱壳体(302a)一端与减速器部件(103)相连,另一端与液压制动件(203)和旋变器组件(204)相连,所述内定子组件(301)设置与第一圆柱壳体(101)和机壳(205)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壳体(101)一端设置有第一前端盖(303),所述第一前端盖(303)设置在机壳(205)一端,所述第二圆柱壳体(2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前端盖(304),所述第二前端盖(304)与第三圆柱壳体(302a)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行驻车制动和轮内减速器的外转子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部件(103)包括与第一前端盖(303)相连的行星架(103a)、周向均匀设置在行星架(103a)外的若干行星轮件(103b)以及与行星轮件(103b)啮合的中心齿轮(103c),所述中心齿轮(103c)中心处设置有转轴(103d),所述转轴(103d)与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贤伟施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迈吉易威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