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51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置有曲柄齿盘单元,所述曲柄齿盘单元包括连接于踏板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的贯穿设置在电机壳体上,所述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有耐磨体,所述耐磨体固定连接电机壳体,所述耐磨体抵接曲柄轴的端面。利用耐磨体直接安置于电机外壳与曲柄轴之间,结构紧凑,部件机构精简,有效优化电机内的空间利用率;耐磨体上所设置的糙面层以及内部设置的粘性件共同增强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助力自行车都是通过骑乘者的踩踏力量搭配一动力输出机构(如中置电机)所提供的电助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使得电助力自行车不会对骑乘者的体力造成太大的负担,并且在休闲之余又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在输出电助力的过程中,中置电机必须要有合适的结构配置来防止曲柄轴被同步带动,以免影响扭力传感器对曲柄轴的感测结果。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3767010U)公开了“可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包含一壳体与一穿设于壳体的曲柄轴,壳体内设有一助力输出单元、一减速单元,以及一输出单元,曲柄轴套设有彼此抵接的一止推轴承与一弹性体,当开始输出动力时,助力输出单元会通过减速单元将动力传输至输出单元,接着输出单元会再将动力传递至一套设于曲柄轴的齿盘,以驱使齿盘进行转动,如此在动力传递的过程中,弹性体会通过与止推轴承之间的相互推抵而对曲柄轴产生适当的阻尼效果,以防止曲柄轴随着输出单元进行转动。
[0004]上述曲柄轴防跟转的方案虽然同样是利用增设部件对曲柄轴产生阻尼,但该方案需利用锁紧螺母限位曲柄轴,并通过止推轴承安装在弹性体与曲柄轴之间以保证阻尼效果稳定因此,结构冗余,锁紧螺母

弹性块

止推轴承的防跟转结构占用了电机中的有限空间,同时增加了制造成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本案的创作人遂开发出一种具有防跟转功能的中置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防曲柄轴跟转结构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利用耐磨体直接安置于电机外壳与曲柄轴之间,结构紧凑,部件机构精简,有效优化电机内的空间利用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置有曲柄齿盘单元,所述曲柄齿盘单元包括连接于踏板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的贯穿设置在电机壳体上,所述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有耐磨体,所述耐磨体固定连接电机壳体,所述耐磨体抵接曲柄轴的端面。本申请中,电机壳体内设置有助力输出单元,助力输出单元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上连接设置有驱动齿轴;电机壳体内还设置有减速单元,所述减速单元包括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二减速齿轮,第一减速齿轮啮接于助力输出单元的驱动齿轴,第二减速齿轮啮接于减速齿轮轴,所述减速齿轮轴贯穿设置于第一减速齿轮内,其中减速齿轮轴和第一减速齿轮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曲柄齿盘单元的曲柄轴可转动的穿设在壳体上,曲柄齿盘单元的齿盘上通过齿盘螺母固定有输出单元,该输出单元套设于第二减速齿轮上。耐磨体则固定于电机壳体内壁上,且曲柄轴的两侧均设置有耐磨体,确保曲柄轴被两侧耐
磨体抵接并产生摩擦阻力,当助力输出单元的转子通过驱动齿轴将电助力传输至减速单元的第一减速齿轮后,通过该第二减速传递至输出单元,该输出单元驱动齿盘转动。在电助力传输的过程中,该耐磨体会与曲柄轴进行摩擦,提供阻尼以防止该曲柄轴随着输出单元转动,仅通过耐磨体即可完成防跟转功能,部件精简,结构紧凑。
[0008]作为优选,所述耐磨体靠近曲柄轴的一侧设置有糙面层,所述糙面层上设置有可增大摩擦系数的花纹。
[0009]作为优选,所述曲柄轴上靠近耐磨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网格面,所述糙面层与网格面咬合连接。
[0010]所述糙面层与网格面抵接后咬合,显著提升曲柄轴端面和耐磨体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保证曲柄轴不会随输出单元同步转动,且结构精简,制作简单,效果优良。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壳体内还设置有力矩传感器,所述曲柄轴上设置有套筒组件,所述耐磨体固定连接力矩传感器,所述耐磨体抵接套筒组件。所述力矩传感器用于测量曲柄轴所受扭力载荷的数值,将测量值反馈于电机控制器可更加精确的控制电机助力输出扭矩。
[0012]作为优选,所述耐磨体为弹性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耐磨体中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粘性件,所述容纳腔与糙面层之间设置有过孔,所述粘性件可受压并挤出过孔并粘合曲柄轴的端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粘性件远离过孔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层,所述限位层固定连接容纳腔内壁。
[0015]所述耐磨体为弹性件,当耐磨体安装至电机壳体与曲柄轴之间后,耐磨体受压,其中部容纳腔内设置的粘性件被挤出过孔并与曲柄轴侧端面粘合连接,而由于粘性件被限位层固定在容纳腔内无法脱离容纳腔,造成粘合失效,因此可挤压形变的粘性件能够显著提升耐磨体与曲柄轴之间的阻尼,保证曲柄轴的防跟转能力。
[0016]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耐磨体直接安置于电机外壳与曲柄轴之间,结构紧凑,部件机构精简,有效优化电机内的空间利用率;(2)糙面层与网格面抵接后咬合,显著提升曲柄轴端面和耐磨体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保证曲柄轴不会随输出单元同步转动,且结构精简,制作简单,效果优良;(3)可挤压形变的粘性件能够显著提升耐磨体与曲柄轴之间的阻尼,保证曲柄轴的防跟转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二中本技术的剖面图;
[0020]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图1中耐磨体的剖面图。
[0022]图中:10:电机本体;11:四爪;12:齿盘螺母;13:曲柄轴;14:齿盘;15:驱动齿轴;16:定子;17:转子;18:减速齿轮轴;19:第一减速齿轮;20:电机壳体;21:单向离合结构;22:第二减速齿轮;23:单向轴承;24:套筒配件;25:力矩传感器;26:内部套筒;30:曲柄齿盘单元;40:助力输出单元;50:减速单元;60:输出单元;70:耐磨体;71:限位层;72:粘性件;73:
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设置有曲柄齿盘单元,所述曲柄齿盘单元包括连接于踏板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可转动的贯穿设置在电机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轴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有耐磨体,所述耐磨体固定连接电机壳体,所述耐磨体抵接曲柄轴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体靠近曲柄轴的一侧设置有糙面层,所述糙面层上设置有可增大摩擦系数的花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轴上靠近耐磨体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网格面,所述糙面层与网格面咬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曲柄轴跟转的中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博颖曹景宽张建博吴祯宇刘亚萍张方浩王天贵苏宏兴戴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建德市五星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