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42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组(10)包括:由压缩对象气体的螺杆式的压缩机构构成的压缩部(12);冷却器(14);预热器(16);回流部(33);调整单元(31);控制部(39a)。吸入流道(21)具有经由预热器(16)的第1路径部(29a)和不经由预热器(16)的第2路径部(29c)。调整单元(31)调整在第1路径部(29a)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并且调整在第2路径部(29c)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控制部(39a)以使压缩部(12)的吸入温度处于预先决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方式来控制调整单元(31)。由此,能够恰当地管理压缩机组中被吸入螺杆式压缩部的对象气体的温度。缩部的对象气体的温度。缩部的对象气体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通过压缩机进行液化天然气(LNG)、液化氢(LH2)等低温的蒸发气体(BOG)的回收并供应到发动机等需求方。由LNG等产生的蒸发气体极为低温。因此,若采用由压缩机直接吸入蒸发气体的构造,则存在如下等限制:必须选择适合于极低温的材料,或者必须采用考虑了热变形量的设计条件。在压缩机的设计时,在考虑热变形量的情况下,例如会附加考虑了如下情况等的设计条件:在室温下进行加工而被决定的螺杆的间隙在成为高温后该间隙会变大;在成为低温后该间隙会变小;轴体会发生倾斜。
[0003]为此,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

65795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

92700号)、以及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9

27590号)所公开的那样,已知有设置能够对被吸入压缩机前的蒸发气体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的构造。
[0004]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缩机组中,如图11所示,设置有基于从压缩部102排出的蒸发气体来对被吸入压缩部102前的蒸发气体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104。在该压缩机组中,能够根据气体处理量来改变流过热交换器104的流量。然而,由于从槽100被导出的蒸发气体的全量流入热交换器104,因此,只能够根据气体处理量来改变流量,而无法以使被吸入压缩部102的气体温度成为指定温度的方式来调整流过热交换器104的流量。
[0005]对此,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压缩机组中,如图12所示,设置有绕过热交换器112的旁通管114。通过在该旁通管114设置阀门114a并且进行旁通管114的阀门114a的开闭控制,能够调整流过热交换器112的气体量。因此,基于阀门114a的开闭控制,或许能够调整被吸入压缩部116的蒸发气体的温度。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压缩机组中,即使在阀门114a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因阀门114a自身的压力损失,有时蒸发气体也会流入热交换器112。因此,难以将被吸入压缩部116的气体的温度控制在恰当范围。
[0006]此外,如图13所示,专利文献3也公开了使被吸入压缩部121前的蒸发气体与从压缩部121排出后的蒸发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23。然而,由于该热交换器123是用于将被压缩部121压缩后的蒸发气体进行再液化的热交换器,因而基于配置在压缩部121的下游的冷却器125而被冷却的蒸发气体被导入热交换器123。因此,从充分地对被吸入压缩部121的蒸发气体进行加温这一观点而言,专利文献3并非有利。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难以发生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被吸入压缩部121的气体的温度变得过高的情况,因此,其并没有考虑调整被吸入压缩部121的蒸发气体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压缩机组:恰当地管理该压缩机组中被吸入螺杆式压缩部的蒸发气体亦即对象气体的温度。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压缩机组从液化气储存槽回收低于0℃的可燃性蒸发
气体亦即对象气体,并且将其至少一部分供应到包含发动机和发电设备中的至少一方的需求方,该压缩机组包括:压缩部,由螺杆式的压缩机构构成,该压缩部压缩在吸入流道中流动的所述对象气体并且将所压缩的气体排出到排出流道;冷却器,是水冷式或风冷式的冷却器,该冷却器冷却被排出到所述排出流道的对象气体;预热器,能够对被吸入所述压缩部前的对象气体和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且流向所述冷却器的对象气体进行热交换;回流部,包含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使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的对象气体返回到所述吸入流道中相对于所述预热器而位于下游侧或上游侧的部分;以及,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吸入流道中所述回流流道的连接部与所述压缩部之间;其中,所述排出流道或所述吸入流道具有沿着对象气体的流动方向分岔后彼此汇合的第1路径部和第2路径部,所述第1路径部经由所述预热器,而所述第2路径部不经由所述预热器,所述压缩机组还包括:调整单元,调整在所述第1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并且调整在所述第2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以及,控制部,参照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吸入温度来控制所述调整单元,以使所述吸入温度处于预先决定的温度范围内。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压缩机组从液化气储存槽回收低于0℃的可燃性蒸发气体亦即对象气体,并且将其至少一部分供应到包含发动机和发电设备中的至少一方的需求方,该压缩机组包括:压缩部,由螺杆式的压缩机构构成,该压缩部压缩在吸入流道中流动的所述对象气体并且将所压缩的气体排出到排出流道;冷却器,是水冷式或风冷式的冷却器,该冷却器冷却被排出到所述排出流道的对象气体;预热器,能够对被吸入所述压缩部前的对象气体和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且流向所述冷却器的对象气体进行热交换;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排出流道中所述预热器与所述压缩部之间;以及,回流部,使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的对象气体返回到所述吸入流道中相对于所述预热器而位于下游侧或上游侧的部分;其中,所述排出流道或所述吸入流道具有沿着对象气体的流动方向分岔后彼此汇合的第1路径部和第2路径部,所述第1路径部经由所述预热器,而所述第2路径部不经由所述预热器,所述压缩机组还包括:调整单元,调整在所述第1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并且调整在所述第2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计算部,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排出温度,推测所述压缩部的吸入温度;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调整单元,以使所述所推测的吸入温度处于预先决定的温度范围内。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恰当地管理压缩机组中被吸入螺杆式压缩部的蒸发气体亦即对象气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2]图2是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3]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中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图。
[0014]图4是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5]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压缩机组中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图。
[0016]图6是简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7]图7是简略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8]图8是简略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19]图9是简略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20]图10是简略地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缩机组的构造的图。
[0021]图11是简略地表示以往的压缩机组的图。
[0022]图12是简略地表示以往的压缩机组的图。
[0023]图13是简略地表示以往的压缩机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25](第1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从液化气储存槽回收低于0℃的可燃性蒸发气体亦即对象气体,并且将其至少一部分供应到包含发动机和发电设备中的至少一方的需求方,该压缩机组的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部,由螺杆式的压缩机构构成,该压缩部压缩在吸入流道中流动的所述对象气体并且将所压缩的气体排出到排出流道;冷却器,是水冷式或风冷式的冷却器,该冷却器冷却被排出到所述排出流道的对象气体;预热器,能够对被吸入所述压缩部前的对象气体和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且流向所述冷却器的对象气体进行热交换;回流部,包含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使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的对象气体返回到所述吸入流道中相对于所述预热器而位于下游侧或上游侧的部分;以及,温度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吸入流道中所述回流流道的连接部与所述压缩部之间;其中,所述排出流道或所述吸入流道具有沿着对象气体的流动方向分岔后彼此汇合的第1路径部和第2路径部,所述第1路径部经由所述预热器,而所述第2路径部不经由所述预热器,所述压缩机组还包括:调整单元,调整在所述第1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并且调整在所述第2路径部中流通的对象气体的流量;以及,控制部,参照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吸入温度来控制所述调整单元,以使所述吸入温度处于预先决定的温度范围内。2.一种压缩机组,从液化气储存槽回收低于0℃的可燃性蒸发气体亦即对象气体,并且将其至少一部分供应到包含发动机和发电设备中的至少一方的需求方,该压缩机组的特征在于包括:压缩部,由螺杆式的压缩机构构成,该压缩部压缩在吸入流道中流动的所述对象气体并且将所压缩的气体排出到排出流道;冷却器,是水冷式或风冷式的冷却器,该冷却器冷却被排出到所述排出流道的对象气体;预热器,能够对被吸入所述压缩部前的对象气体和从所述压缩部排出后且流向所述冷却器的对象气体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上祥治森长谦太西地喜章高桥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