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86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包括反力架、液压千斤顶、反力板、施力板和混凝土夹具,反力架顶部通过液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与反力板连接,反力板上连接多根反力杆,反力杆滑动穿过反力架顶板与施力板连接,施力板与反力架内底面之间通过两组混凝土夹具夹持混凝土试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试件受力均匀,采用自平衡的加载方式轻松实现超高性能混凝土单轴受拉徐变的测试,实验目的明确,测试结果可靠,具有实际工程意义,且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经济适用。经济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徐变是指材料在长期持续荷载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的现象,其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使用寿命存在很大影响,它可能会产生裂缝、挠度、预应力损失等失效性问题。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混凝土主要用于承受压力,在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时一般只考虑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而忽略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对于普通混凝土材料徐变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混凝土受压徐变方面,而对混凝土受拉徐变的研究较少,但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最具有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由于使用了一定掺量的钢纤维,使其抗拉强度通常是普通混凝土的5~8倍,因此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设计和徐变特性研究时,不能同普通混凝土一样,忽略其优越的抗拉性能。目前对混凝土受拉徐变的测试主要通过混凝土纯弯梁长期性能实验代替,很难直接通过拉伸试件来进行混凝土受拉徐变特性实验。虽然通过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的受拉徐变特性,但实验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对于结果的可靠性很难保证,且实验成本高、加载困难,亟待设计一种适合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该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能充分满足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受拉徐变测试要求,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可推广使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架、液压千斤顶、反力板、施力板和混凝土夹具,所述反力架为相对两侧面开放的矩形箱体,反力板设置在反力架顶板的正上方,所述反力架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反力板的底面之间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伸缩端与反力板接触顶压,所述反力板上连接有多根反力杆,所述反力杆滑动穿过反力板,反力杆的上部开设外螺纹,反力杆上连接螺栓将反力杆的上部固定在反力板的顶面上,所述反力杆的底端滑动穿过反力架的顶板与施力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施力板位于反力架顶板的正下方,所述施力板与反力架顶板之间的反力杆上套接有碟式弹簧,所述施力板与反力架之间设置两组混凝土夹具,一组混凝土夹具之间卡接混凝土试件。
[0005]优选地,反力板和施力板均为矩形板,反力板上呈矩形阵列开设有四个供反力杆滑动穿过的第一通孔,反力架的顶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供反力杆滑动穿过的第二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夹具包括U型夹持部和连接环,连接环转动连接在U型夹持部上,一组混凝土夹具由两个组成,四个混凝土夹具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
三夹具和第四夹具,所述施力板的底面与反力架底板的顶面上均转动连接有U型吊环,施力板上连接的U型吊环与第一夹具的连接环之间通过销钉连接,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的U型夹持部之间固定夹持一块混凝土试件,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的连接环之间通过销钉连接,第三夹具和第四夹具的U型夹持部之间固定夹持另一块混凝土试件,第四夹具的连接环与反力架底板上的U型吊环之间通过销钉连接,通过U型吊环和销钉连接,能自动适应试件高度方向的细微倾斜,使两个混凝土试件能够在平面内发生转动,从而使试件受力均匀。
[0007]优选地,所述反力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试验过程中的温湿度数据,所述混凝土试件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应变测试元件和位移测试元件。
[0008]优选地,所述反力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承重轮。
[0009]优选地,所述螺栓与反力板顶面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式简单,试验结果准确,能满足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受拉徐变的测试要求。
[0012]2、本技术通过温度采集仪、湿度采集仪,对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实时测量,进而为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影响后超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系数的计算提供依据。
[0013]3、本技术安装试件快捷牢固,装置整体移动方便,本装置可直接通过单轴拉伸试件来进行混凝土的受拉徐变测试,实验目的明确,测试结果可靠,试件之间通过U型吊环和销钉连接,能自动适应试件高度方向的细微倾斜,使两个混凝土试件能够在平面内发生转动,从而使试件受力均匀。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承重轮;
ꢀꢀꢀꢀꢀꢀꢀꢀꢀꢀꢀ
2—反力架;
ꢀꢀꢀꢀꢀꢀꢀꢀꢀꢀꢀꢀ
3—温度传感器;
[0021]4—湿度传感器;
ꢀꢀꢀꢀꢀꢀꢀ
5—压力传感器;
ꢀꢀꢀꢀꢀꢀꢀꢀ
6—液压千斤顶;
[0022]7—反力板;
ꢀꢀꢀꢀꢀꢀꢀꢀꢀꢀꢀ
8—弹簧垫片;
ꢀꢀꢀꢀꢀꢀꢀꢀꢀꢀ
9—螺母;
[0023]10—反力杆;
ꢀꢀꢀꢀꢀꢀꢀꢀꢀꢀ
11—U型吊环;
ꢀꢀꢀꢀꢀꢀꢀꢀꢀꢀ
12—混凝土夹具;
[0024]13—销钉;
ꢀꢀꢀꢀꢀꢀꢀꢀꢀꢀꢀꢀ
14—混凝土试件;
ꢀꢀꢀꢀꢀꢀꢀ
15—应变测试元件
[0025]16—位移测试元件;
ꢀꢀꢀꢀ
17—施力板;
ꢀꢀꢀꢀꢀꢀꢀꢀꢀꢀꢀ
18—碟式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反力架2、液压千斤顶6、反力板7、施力板17和混凝土夹具12,所述反力架2为相对两侧面开放的矩形箱体,反力板7设置在反力架2顶板的正
上方,所述反力架2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5与反力板7的底面之间液压千斤顶6,液压千斤顶6的伸缩端与反力板7接触顶压,所述反力板7上连接有多根反力杆10,所述反力杆10滑动穿过反力板7,反力杆7的上部开设外螺纹,反力杆7上连接螺栓9将反力杆10的上部固定在反力板7的顶面上,所述反力杆10的底端滑动穿过反力架2的顶板与施力板1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施力板17位于反力架2顶板的正下方,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顶板之间的反力杆10上套接有碟式弹簧18,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之间设置两组混凝土夹具12,一组混凝土夹具12之间卡接混凝土试件14。
[0027]本实施例中,反力板7和施力板17均为矩形板,反力板7上呈矩形阵列开设有四个供反力杆10滑动穿过的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架(2)、液压千斤顶(6)、反力板(7)、施力板(17)和混凝土夹具(12),所述反力架(2)为相对两侧面开放的矩形箱体,所述反力板(7)设置在反力架(2)顶板的正上方,所述反力架(2)的顶面与反力板(7)的底面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液压千斤顶(6)和压力传感器(5),所述反力板(7)上连接有多根反力杆(10),所述反力杆(10)滑动穿过反力板(7)且通过螺栓(9)固定,所述反力杆(10)的底端滑动穿过反力架(2)的顶板与施力板(17)固定连接,所述施力板(17)位于反力架(2)顶板的正下方,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顶板之间的反力杆(10)上套接有碟式弹簧(18),所述施力板(17)与反力架(2)之间设置两组混凝土夹具(12),一组混凝土夹具(12)之间卡接混凝土试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受拉徐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鹏臻马俊军刘应龙何志刚颜维毅刘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