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43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涉及燃气燃烧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包括旋转法兰,所述旋转法兰中穿设有进气弯管,所述进气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沿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
,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的超低氮燃烧器采用烟气外循环方式进行降低氮氧化物,也存在着利用烟气内循环降低氮氧化物的少部分燃烧器。采用烟气外循环燃烧器存在着空间布置局限,成本要求高,效率相对较低,烟气冷凝水过多导致电器元件易损坏从而使故障率提升。
[0003]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则是对锅炉燃烧室空间要求度高,对于老旧锅炉低氮改造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且多数稳焰装置利用中心预混技术存在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设计一款内循环低氮燃烧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所述旋转法兰中穿设有进气弯管,所述进气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沿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所述旋转法兰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所述外风筒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外侧,所述外风筒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所述中心管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
[0006]优选的,所述中心风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心筒体,所述中心风筒与所述中心筒体两者之间通过支架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前端设置在中心稳焰盘的前端,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多组小孔,多组所述小孔位于所述中心稳焰盘的前端。
[0008]优选的,所述中心风筒的前端采用锥形缩口式设计,所述中心风筒与所述混合扩散管之间留有工作空间。
[0009]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中,在使用中,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解决了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
[0012]2、本技术中,在使用中,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可以改变中心管喷出的燃气量,
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内循环低氮燃烧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例说明:1、旋转法兰;2、进气弯管;3、燃气分流管;301、主喷气管;302、混合扩散管;4、中心管;401、小孔;402、手动调节阀;5、外风筒;501、中心风筒;502、中心筒体;503、支架;6、中心稳焰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1,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进气弯管2与旋转法兰1之间的抵接处采用密封处理,避免燃气泄漏的情况产生,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通过燃气分流管3的设置,使得燃气分成两部分送给,所述旋转法兰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5,所述外风筒5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外侧,所述外风筒5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管4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6,由中心稳焰盘6给整个燃烧器提供稳定的火焰支持。
[0018]在实际工作时,燃气由进气弯管2进入到燃气分流管3中,再由燃气分流管3将燃气分出两部分送给,一部分由中心管4的小孔401喷出,另一部分进入主喷气管301然后再进入扩散管中,助燃空气由旋转法兰1后侧进入,流经外风筒5后一部分从中心风筒501与中心筒体502的缝隙处流出,另一部分从中心筒体502内部经中心稳焰盘6流出,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所述中心管4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402,所述中心管4的前端设置在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所述中心管4上设置有多组小孔401,多组所述小孔401位于所述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使得中心管4中的燃气能够及时从中心管4中输出,保证了燃气与稳焰盘中喷出的阻燃气体充分混合,燃气喷出后与经过稳焰盘的均匀气流混合后被点燃,在燃烧头中心形成稳定的火焰;
[0021]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
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302,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心筒体502,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中心筒体502两者之间通过支架503连接,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中心筒体502之间留有间隙,
[0022]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前端采用锥形缩口式设计,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混合扩散管302之间留有工作空间,中心风筒501前端有缩口,当助燃空气从此处流出时空气流速增加,此时可以倒吸炉膛内部一部分烟气聚集在中心风筒501前端附近,又由于主喷气管301的喷气口较小,当燃气喷出时会形成高速气流,此时在混合扩散管302进口处会形成涡流,可以将聚集在中心风筒501附近的烟气卷吸到混合扩散管302内部与燃气混合。由于燃气内部混有可燃成分较少的烟气,所以混合后的燃气喷出后被点燃后燃烧剧烈程度会降低。
[00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402可以改变中心管4喷出的燃气量,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通过将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1),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302),所述旋转法兰(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5),所述外风筒(5)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外侧,所述外风筒(5)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管(4)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涛周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派诺尼奥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